前一秒还被当成要饭的,后一秒就成了所有领导嘴里的香饽饽。
这风向,转得也太快了。
他们看杨卫民的眼神,从鄙夷变成了羡慕,最后只剩下浓浓的嫉妒。
他妈的,凭什么,凭什么这种好事能轮到他们。
张司长当场就拍了板,拿起钢笔,龙飞凤舞地签了字。
不光同意了电报上所有的政策请求,还特意批了份红头文件。
“卫民同志,你得赶紧回去主持大局,工作要紧啊。”
“我马上让办公室给你订一张回程的卧铺票,今天就出发。”
“回去告诉单位的同志们,部里永远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
杨卫民拿着那份盖着鲜红印章的政策文件,整个人还是晕的。
感觉自己像是坐了一趟过山车,从万丈深渊直接飞上了天。
直到他被客客气气地送出科工委大楼,坐上南下的火车。
脑子里依然全是问号。
火车在铁轨上哐当哐当,杨卫民的心也跟着一起一伏。
那份盖着红章的政策文件,他一直攥在手里,生怕一松就没有了着落。
这就是“尚方宝剑”,以后无论做什么,这都是他的话语靠山。
这样的底气,来得太快,让他有些不太适应。
他印象里的研究局,就是个破旧冷清的地方,随时都可能被推倒。
可电报上的说法却完全变了样:地方不缺人力资源,也不差资金。
落差摆在那儿,让他心里没数,也隐隐生起几分担忧。
他担心也许这些期待和承诺,终究只是短暂的幻影,没法持久。
还有他自己,这回
回去还能不能做主,也多了一丝犹豫。
至于那个名叫周川的新人,他到底有着怎样的背景和手段。
能短时间内把一摊烂摊子给重新整顿起来,这种手腕已经远超他的想象。
他不知道回去以后,该怎么面对这个已经变得“陌生”的单位。
火车到站,杨卫民提着他那个破旧的行李包,走下站台。
他没有直接回研究局,而是下意识地,先朝隔壁的红星材料厂望了一眼。
就这么一眼,让他整个人都僵在了原地。
记忆中那个烟囱不冒烟,大门不开,一片死寂的厂子,没了。
取而代之的,是机器轰鸣,人声鼎沸的生产景象。
厂门口挂了块崭新的牌子:核反应研究局生产基地。
工人们全都换上了崭新的蓝色工装,进进出出,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一股子干劲。
大卡车在门口排起了长队,等着装货,箱子上印的正是“便携式伽马射线探伤仪”。
杨卫民彻底看傻了,他用力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工装的老师傅,骑着自行车从他旁边路过。
看见他,老师傅明显愣了一下,随即惊喜地从车上跳了下来。
“哎哟喂,这不是杨局长吗?您总算是回来了!”
杨卫民认得他,是红星厂的老钳工,以前见到他,眼皮都懒得抬一下。
现在,却热情得跟见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老李,你们这厂子是活过来了?”
杨卫民试探着问。
那老师傅一听这话,乐得嘴都合不拢。
“什么活过来了,我们这是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了。”
“这都得感谢你们研究局的周川同志啊,那小伙子,真是神了。”
“是他带着我们搞转产,是他给我们发工资还发奖金。”
“现在我们厂的效益,比过去最好的时候还强!”
周川,又是周川。
杨卫民的心情变得越来越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