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川这句话一出来,钱宏明跟姜爱国对视一眼。
刚刚因为资金到账而松弛下来的神经,瞬间又绷紧了。
把局长请回来,这五个字,比那五万美金还沉。
姜爱国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不行,现在绝对不行。”
“老杨那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又臭又硬。”
他把声音压得极低,生怕隔墙有耳。
“他为了要经费,在首都那边啃了快一年的冷馒头。”
“现在咱们突然告诉他,家里不但有饭吃了,还吃上了满汉全席。”
“你觉得他会信吗?他只会觉得我们把研究局给卖了。”
姜爱国的担忧,也是所有老专家的担忧。
他们太了解那位名叫杨卫民的局长了。
一个把原则看得比命还重的传统干部,一个坚信只有国家拨款才是正途的老派知识分子。
让他知道这笔钱是从一个香港商人手里拿到的。
那不是惊喜,是惊吓。
他甚至会立刻上报,把所有人都当成被资本家腐蚀的典型给抓起来。
钱宏明没说话,但他脸上的凝重已经说明了一切,他想得更深一层。
杨卫民是局长,是名正言顺的一把手。
他走的时候,研究局还是个濒死的烂摊子。
他回来的时候,烂摊子被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给盘活了。
而且是用他最不能接受的方式盘活的。
这让他这位局长的脸,往哪儿搁?
权力的真空一旦被填补,想再拿回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周川现在是整个研究局事实上的核心。
杨卫民回来,到底听谁的?
一个单位,最怕的不是没钱,是人心不齐,是两条路线的斗争。
到时候,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这点心气,恐怕立刻就要散架。
“那也不能一直瞒着,老杨还在首都替咱们奔走。”
“咱们在这儿鸟枪换炮,他在那儿还当叫花子,这不地道。”
钱宏明叹了口气,这是一个两难的死局。
所有人都沉默了,刚刚到手的巨款,此刻仿佛成了烫手山芋。
周川却好像早就料到了会有这种局面。
“所以,怎么告诉局长,这里面有讲究。”
“我们不能直接告诉他我们赚了多少钱,那只会让他产生怀疑。”
“我们要给他一个无法拒绝,也必须马上回来的理由。”
众人抬起头,都看向周川,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周川走到桌前,拿起纸笔。
“给杨局长发电报,内容就这么写。”
所有人都凑了过来,只见周川笔走龙蛇,很快写下了一段话。
“探伤仪项目已获海外订单,资金问题初步解决。”
“为推进卫星项目,恳请局长速归。”
“并向上面争取项目自主、经费自筹、成果自用的相关政策。”
一封简短的电报,不到五十个字。
钱宏明和姜爱国看过后,都愣在原地。
他们盯着那段话,然后看了看周川,满脸震惊。
姜爱国本来感情直爽,一时没回过神。
“这是什么意思?直接说明资金到位不是更好吗?”
“还让人去争取什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