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顶流身份意味着见面被拍风险极高,引发舆论风暴。
私密性和风险性是共存的。
这个也不合适。
至于沈知意
沈知意这人高深莫测,从来都是深藏不漏,年少成名的顶流又能简单到哪里去?
线下是沈知意的主场,他洞察力太强。
她任何一丝不自然、疲惫或伪装下的真实疏离,都可能被他精准捕捉,导致他产生失望或更深层的防御。
见面氛围可能走向难以预料的沉重或尴尬。她需要极高的演技和心理素质,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沈知意是绝对绝对不可以见面的!
那么就剩下了林溪和听风。
听风如今舆论缠身,而且到现在为止连他的真实名字都不知道,能不能约出来见面另说,本来好感度就不高,约出来不是更有可能降低了吗?
她和林溪刚刚通过“以柔克刚”策略建立了脆弱的“和平”。
线下见面可以巩固这种“软化”效果,展示她的“诚意”,进一步瓦解他的戒备。
林溪只是普通的大学生,目前处于困惑和“珍惜和平”的状态,容易引导。
地点可以选在公开的场所,降低压迫感。
“初步好感确认”可以包装成“冰释前嫌后的欣赏”。
姜意把控的可能性更高。
只不过林溪本质上不稳定,情绪化且偏激。
线下见面可能刺激到他敏感的神经,让他觉得是“胜利”或“新的掌控手段”,导致他故态复萌,甚至做出过激行为。
他对她的“软化”尚存疑虑,见面可能放大这种疑虑。
似乎也不是最优选择。
姜意的目光在五个名字间反复逡巡,指尖无意识地在冰冷的玻璃上划动。
沈知意太危险,如同在深渊上走钢丝,她赌不起。
林溪变数太大,好不容易建立的和平经不起风吹草动。
陆星洲看似顺畅,但后患无穷,且舆论风险是悬顶之剑。
听风沉稳可靠,但心思深沉,如今关系又摇摇欲坠。
最终,她的指尖停在了那个风险中等、可控性高的名字上——燎原野。
选择他,并非出于喜欢,而是最冰冷的计算:
她出现在燎原野最艰难的时候,燎原野的好感度相对平稳,哪怕是出现了玫瑰等人,哪怕是自己态度强硬,燎原野对自己还算始终如一。
即使见面效果不完美或未能完美达成“好感确认”,对现有关系基础的破坏性也相对最小,有挽回余地。
“呼”
姜意长长吐出一口气,仿佛要将胸腔里所有的犹豫和不安都吐出去。
她眼神重新变得坚定,甚至带上了一丝破釜沉舟的锐利。
她拿起手机,点开江野的微聊。
“野哥!”
“怎么了晚宝?”
江野秒回:“你不用跟我这么客气,晚宝,您叫我小野就好。”
姜意想起来那天沈知意的强势,她也疑问:“你真的想让我叫你小野吗?”
燎原野当然不想,所以他迟迟没有回复。
姜意也没有绕圈子:“我下周到你们市有事,你方便的话我们可以一起吃个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