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当然不可能的,咱大明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的百户呢?”
“只有靠着自身才能和努力的工匠,才能得到咱的封赏!”
随着老朱的话语落下,江骁开口说出了这件事的致命点。
“可是这样优秀的工匠总归是少数,他们可以得到陛下和十二殿下的青睐,更多的工匠终究都是普通的,只会按部就班!”
“他们起初可能会因为陛下的这个奖赏而动力满满,寄希望有一天可以借此带着全家翻身!”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发现自身的不足,逐渐明白翻身的希望渺茫!”
当江骁说到这里的时候,老朱已经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了。
的确!
这群工匠跟小十二不一样。
小十二是他朱元璋的儿子,是大明的皇子。
蒸汽机的研发对他而言,那就是自己家的家事,肯定要好好的用心!
将其做好了!
对大明有利!
对父皇有利!
对标儿这个大哥有利!
对他自己这个湘王也有利!
对于大明的所有百姓更是有利!
可是这群工匠不一样,他们不过是受聘于朝廷,在工部工作罢了。
别看这些人如今一个个都是干劲满满,只是因为觉得任何人都有希望得到陛下的封赏。
等到以后发觉无论如何都难得到封赏后,又觉得这是公家的事情,也就渐渐不再上心了,效率自然就会低了下来。
反正都是领着朝廷的固定工资,干多干少都一样的钱。
只要不犯违规的大错,朝廷也没办法给他们什么处罚。
想要让这群工匠的干劲拉满,效率高效,必须想到一个不一样的奖赏。
这个奖赏肯定没有封赏百户那么庞大,但也足以鼓励所有工匠为之奋斗,关键是满足条件肯定不能像之前那么困难。
忽然!
老朱的脑海中产生了想法,微微亮光,看向江骁开口道:
“江骁,莫非你小子的意思是也给这群工匠安排上制糖工厂以及自行车工厂同样的激励制度,做的越多给的钱越多?”
还没等江骁作出回复,一旁的朱标便开口了。
他此时眉头紧锁,脸上的表情带着为难和不解。
“江兄,你想要给蒸汽机的工匠安排上激励制度,我没意见!”
“毕竟只有适当的激励才能让他们保持干劲和效率,也能助力这蒸汽机的进度早日完成,尽快取得一个有效的成果。”
“只是我们又该如何评判标准呢?制糖工厂和自行车工厂可以按照计件数量!”
“可是,研发这个蒸汽机目前可没有所谓的计件数量!”
随着朱标的问题问出,一旁的老朱、朱棣、朱有容、李文忠四人同样点了点头,发现了这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所在。
纷纷面露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