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我把修仙文明上交给了国家 > 第22章 伟力归于国家

“现在,我以【大禹】预案执行委员会秘书长的名义,下达指令!”
高建瓴的声音,在这一刻变得如同钢铁般铿锵有力。
“【问道部】,陈培院士、罗阳院士,你们二位担任【启灵】工程的总负责人。我给你们最高的权限,你们需要什么,国家就给你们什么!”
“【利剑部】,冯铮同志,你负责【启灵】工程的一切安保与后勤协调工作。我需要你做到,任何一颗螺丝钉,任何一克稀有材料,在接到指令的十二个小时内,从华夏的任何一个角落,送到【问道部】总部实验室!”
随后,一连串清晰、冷静、却蕴含着雷霆万钧之力的指令,被迅速下达:
“接国家超算中心天机集群!命令天机,准备接收【问道部】即将上传的生物数据模型。课题代号:【启灵】!”
“接工业部!责令下属特种材料司,对我国高纯度晶硅、超导材料、稀有元素‘铟’、‘锗’的战略储备进行最终盘点,并测算相关生产线的极限转产能力,相关数据一小时内汇总至西山一号基地!”
“接交通部!命令‘寂静运输’网络进入二级待命状态,确保任何a级物料,可以在12小时内,从国内任何一座仓库,精准送达包括西北戈壁在内的任意指定地点!”
……
一道道指令,通过加密线路,如同一股股强大的电流,瞬间注入了华夏这个庞大身躯的神经网络。
在这一刻,遍布全国的无数个工厂、仓库、实验室、运输线,都悄然进入了一种不同寻常的静默运转状态。
庞大的国家机器,为了一个看似天方夜谭的目标,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精密地啮合、转动。
这就是华夏!
前世的林承,自认为集伟力于一身,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文明在浩劫中沉沦。
而此刻,他站在这里,看着眼前这群人,听着这些指令,他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聚沙成塔,众志成城”,什么叫做“国家机器”的真正伟力!
这是一种远比个人伟力更让他感到震撼和安心的力量。
无论在何等绝望的情景下,都必能开辟道路、创造奇迹。
两周后。
京城西郊,【问道部】总部,地下三层,生物物理联合实验室。
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实验室里,汇聚了华夏在物理学、生物学、信息工程、能量学等领域最顶尖的一批科学家。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双眼布满了血丝,但眼神却亮得吓人。
在过去的两周里,他们几乎榨干了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
【天机】超算集群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运转,将林承那不到十分钟的修炼数据,分解、运算、建模了数亿亿次。
无数的理论被提出,又被瞬间推翻。无数的方案被设计,又被无情否决。
最终,在第七天的凌晨四点,一个可行的理论模型,终于被建立了起来。
而现在,他们将要进行第一次实际测试。
实验室中央,一个由特种合金和精密线路构成的环形装置静静地伫立着。它的核心,是一枚被切割成标准规格的下品灵石,其周围环绕着上千个比发丝还要纤细的传感器。
这就是【启灵一号】原型机的“激发源”。
“罗院士,激发源能量回路自检完成,功率稳定在预设值的001。”
“陈院士,生物信号捕捉阵列已校准,精度达到飞秒级。”
“所有数据链条通畅,【天机】随时准备接收并进行实时比对分析。”
罗阳院士看了一眼身旁的陈培,两位老人眼中都闪过一丝决然。
“开始动物实验。”陈培院士下达了指令。
一只被注射了镇静剂的恒河猴,被固定在特制的生物舱内,缓缓送入了环形装置的中心。
“激发源,启动倒计时。”
“十,九,八……”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死死地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
“三,二,一……激发!”
嗡——
一声几乎微不可闻的轻响,环形装置内的灵石,瞬间释放出了一股极其微弱但频率高度精准的能量脉冲。
脉冲扫过恒河猴的身体,仅仅持续了不到一皮秒。
下一刻,生物信号捕捉阵列的屏幕上,无数的数据瀑布般地倾泻而下,瞬间涌入了【天机】超算。
零点一秒后,分析结果出现在了主屏幕上。
一行绿色的字体清晰地显示着:【样本生命体征平稳,未检测到有效灵根应激反应。】
失败了。
不,或者说,成功了一半。
陈培院士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绷的身体放松了下来:“脉冲能量精准可控,对生物体没有造成任何可观测的伤害。安全性,通过了初步验证。”
“但是,”他话锋一转,眉头紧锁,“为什么没有应激反应?是这只猴子没有灵根,还是我们的检测模型出了问题?”
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他们没有“阳性样本”作为参照。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又连续测试了十九只恒河猴和五只基因更接近人类的黑猩猩。
结果完全一致。
所有样本,都无法激发“灵根应激反应”。
实验室内的气氛变得凝重起来。
“难道……动物根本就没有灵根?”一个年轻的研究员小声猜测道。
“不可能。”
林承的声音突然在他们身后响起。他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了这里。
“灵气复苏,是万物竞发。前世妖兽之祸,根源就在于全球动植物的大规模变异觉醒。它们的灵根,或许与人类表现形式不同,但绝对存在。”
陈培院士回过头,神色凝重地问:“那问题出在哪里?”
林承看着屏幕上复杂的数据模型,沉默许久后,才宛若自言自语般猜测道:“有没有可能是选取的模型有问题?”
“什么意思?”罗阳不解。
“你们的理论模型,是基于我这个‘气运之子’的数据建立的。”
林承解释道,“你们试图寻找的是一个与我同源的信号,但人为因素塑造的灵根,和天生就携带的灵根,或许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
一语惊醒梦中人!
罗阳和陈培的眼睛瞬间亮了。
无论事实是否真的如此,这确实也是一个需要考察的方向。
“快!重新调整数据权重,降低阈值,建立模糊识别算法!把重点放在寻找‘瞬时熵增’的异常信号点上!”罗阳几乎是吼了出来。
整个团队再次疯狂地运转起来。
一天后,一个经过大幅修正的检测模型被重新载入。
“进行第二十一号实验体测试!”
又一只恒河猴被送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