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摆了两大桌。男人们一桌,女人和孩子一桌。主食就是刚煮出来的熊油酸菜馅儿饺子,配上几样炒菜和凉拌菜。男人们喝着三粮液,划着拳;孩子们喝着橘子味儿的汽水,吃得满嘴流油,一家人其乐融融。
饭后,人渐渐散去。李泽和郝军一起,把喝得有点多的刘大明和徐春林送回了家。
等李泽再回到家,吴嫂和周晓已经把屋里都收拾利索了。他把剩下的山货归置好,又去看了看狗窝,给两个小家伙添了点旧棉花,这才洗漱睡下。
第二天,天刚亮,李泽是被一阵“嗷嗷”的叫声吵醒的。他睁开眼,看见两个狗崽子正扒着炕沿,眼巴巴地望着他。他笑了笑,起身给两个小家伙冲了点玉米糊糊。
早饭毫无意外,还是饺子。看着盆里圆滚滚的饺子。
这玩意儿好吃是好吃,可照这个架势,怕是真要从冬至一直吃到大年三十了。
吃完饭,家里又开始了新的忙活。吴嫂用白面熬了一大锅浆糊。李泽则和闻讯赶来帮忙的郝军一起,把从林场弄来的旧报纸,一张张仔仔细细地糊在了西屋的墙上和棚顶上。黑乎乎的墙壁被盖住,屋里一下子亮堂了不少。两人手巧,干活麻利,顺手还用几块旧木板,在地窨子门口给狗崽子钉了个挡风的新窝。
接下来的两天,李泽又招呼着徐春林和郝军,把主屋也用报纸重新糊了一遍,还找了根长杆子,把堵了半个冬天的烟囱给捅通了。整个家焕然一新,看着就让人心里舒坦。
这天,天还没亮透,屋外还是一片灰蒙蒙的。李泽、徐春林、郝军三人已经收拾停当,各自背着半自动步枪,身上除了干粮和水壶,还多带了两个大麻袋和一捆绳子。这次的目标是黑石塘的狍子群,他们准备了至少三天的量。
三人借着微光,一路朝着双峰岭的方向走。冬日的山林寂静无声,只有脚踩在雪地里发出的“咯吱”声。
“前面有人!”走在最前面的徐春林忽然压低了身子,指着前方山坳的拐角处。
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远处果然有两个模糊的人影,正背着东西,不紧不慢地朝山里走。
“别慌。”李泽拦住想要摸过去的徐春林,“黄大喇叭那消息,屯子里估计不止咱们知道。这山是大家的,谁来都正常。”
他心里清楚,黄大喇叭那张嘴,藏不住事。消息传出去是早晚的。
“那咱们还去不去黑石塘?”郝军问,“别让人捷足先登了。”
“去,为什么不去。”李泽把枪从肩上拿下来,检查了一下弹夹,“狍子是活的,不是谁先到就是谁的。咱们先跟上去看看,摸清他们的路数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