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这狗崽子咋还有个花的?”
“是啊,你看那条,一只眼睛上好大一块黑毛,跟独眼龙似的,真丑。”
众人指指点点,都觉得这窝狗崽子长得磕碜,不像它们爹妈那么威风。
李泽却没理会这些议论。他伸手从箱子里拎出那条被人嫌弃的“独眼龙”。小家伙被拎着后颈,四条腿在空中乱蹬,一点也不安分。李泽手指在它肋下轻轻一捏,小家伙吃痛,不但没叫,反而扭过头,张开没几颗牙的嘴,狠狠一口咬在李泽的手套上,喉咙里发出威胁的呜呜声。
“嘿,还是个硬茬子。”李泽乐了。
胆子大,皮实,耐疼,性子还烈。这恰恰是一条好猎狗该有的潜质。至于长相,打猎又不是选美,好用就行。
把五条狗崽子拉回老李家,李泽、郝军、徐春林三人立刻动手。找来几块废旧的木板和木方,叮叮当当地敲了半个多小时,一个长一米二、宽半米的长方形狗窝就有了雏形。李泽又找来几件自己不穿的旧棉袄和一捆柔软的乌拉草铺在里面,把五个小家伙放了进去。
安顿好狗崽子,已经是中午了。
吃过吴嫂做的热乎乎的汤面,李泽又给狗崽子们熬了一锅苞米面糊糊。
“光靠打猎不行,林子里的东西越打越少。”李泽对郝军和徐春林说,“咱们做几个狍子套,天冷了,狍子都下山找吃的,正好能用上。”
“咋做?”郝军问道。
“用铁丝。”李泽从墙角翻出一卷八号铁线,“这玩意儿结实。”
说干就干。三人在院子里生了堆火,把铁丝截成一段段,放在火上烤。烤到铁丝微微发红,再拿出来,韧性就变好了,不容易断。
李泽教着他们,把三股铁丝拧成一股,编得又匀又紧。活套的接口处,他更是反复检查,确保顺滑而又有足够的锁紧力。一个下午,三人就做好了五个锃光瓦亮的狍子套。
第二天清晨,薄雾还未散尽,三人就背着枪,带着做好的套子,直奔南山。
冬日的南山,一片萧索。李泽没走常走的老路,而是带着他们拐进了一片更深的林子。他蹲下身,捻起一点雪地上的蹄印,放在鼻子下闻了闻。
“是新的,刚走过去没多久。”李泽指着一排通往密林深处的脚印,“这帮家伙换地方了。”
他凭借顶尖猎人的经验,很快找到了一条狍子下山喝水必经的兽道。道旁有几棵碗口粗的小树,正是下套的绝佳位置。
他拿出狍子套,将一头牢牢固定在小腿粗的树干上,另一头则撑开一个能让狍子脑袋钻过去的圆圈,高度正好在狍子脖颈的位置。最后,他又抓了几把枯枝败叶,小心地把铁丝圈伪装起来。
一连下了五个套子,三人才收工。
在山里又转了一圈,没什么别的发现,三人便顺着山路往回走。
快到庆安和太平屯的岔路口时,一个人影忽然从路边的树林里钻了出来,直直地拦在了卡车前头。
李泽踩下刹车,定睛一看,是黄大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