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批枪和即将到来的弹药,再加上自己提供的装备,沈舟感觉应对即将到来的大战,底气又足了不少。
他接着问道:“这八万支枪,您打算怎么分配?优先补充太岳和冀南吗?”
横刀摇了摇头,目光看向更广阔的方向:“不能总是厚此薄彼啊。这两个地区在你帮助下,装备已经领先一大截了。
这批枪,我打算大部分分配给另外两个师,得让大家都尽量换换装、提升战斗力,才能更好地在全国范围内打击鬼子!”
沈舟了然地点点头。
吉普车和骑兵队没有在机场停留,直接驶入了长治城。
城内虽然依旧能看出战争的痕迹,但秩序井然,甚至比沈舟上次来时显得更有活力。
墙上刷着抗日标语,百姓们虽然衣着简朴,但脸上少了些惶惑,多了些希望。
战士们精神抖擞,巡逻、训练,忙而不乱。
中午,横刀、沈舟和旅长等人一起简单用了午饭。
说是午饭,其实也很简单:几个杂粮馒头,一盆炖菜,里面难得有几片肉,外加一碟咸菜。但大家吃得都很香。
饭后稍事休息,下午,一场小范围却意义非凡的会谈在旅指挥部一间经过检查、确保安全的密室里进行。
参会者只有四人:横刀、旅长、沈舟,以及一位戴着眼镜、文质彬彬却目光炯炯的中年学者——富学林先生。
横刀首先代表组织和总部,对富学林以及其他历尽艰险归国投身建设的学者们表示了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语气恳切而尊重。
他紧紧握住富学林的手,目光中闪烁着由衷的敬佩:
“富先生,你们穿越烽火、跨越重洋归来,带回来的不仅是学识,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份赤子之心。”
富学林略显清瘦的脸上浮现出激动之色,他微微欠身,声音有些哽咽:
“您言重了。能踏上故土已是莫大幸福。我们在海外日日牵挂祖国,如今见山河破碎、百姓疾苦,只恨自己所学尚浅,唯愿以绵薄之力报效桑梓。”
他的目光随后落在沈舟身上,带着几分好奇和赞赏:“这位想必就是沈先生吧?我来到此地虽然不过几日,但已经从陈旅长那里多次听闻您的事迹,今日终于得见,果然年轻有为。”
沈舟连忙起身,激动地伸出双手与富学林握手:“富先生,您太客气了!久仰您的大名,今日能见到您,是我莫大的荣幸!欢迎您回来!”
他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眼前这位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宝,未来的国家脊梁,如今竟能如此真切地站在自己面前。
旅长在一旁笑着补充道:“富先生,您别看他年轻,沈先生可是我们的大功臣,没有他,我们可弄不来那么多好东西打鬼子。”
寒暄过后,气氛逐渐融洽。沈舟知道时间宝贵,鬼子大军压境的压力迫在眉睫,他必须尽快抛出一些能指明方向、凝聚力量的东西。
他深吸一口气,从怀中取出了两本提前准备好的、装订好的书册。
(注:1939年,波音314运输机有效载荷约163吨,一架大约可装载4000支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