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青春重启:我们搞钱,也谈情 > 第8章 着手开店

国庆假期的余温尚未散尽,返程的车流已在高速路上织成密网。
李融背着半旧的双肩包,提前一天踏上了回辽市的大巴。
前一天晚上李融已经叫上了陈伟、陈立和马强一起在辽市见面。
一早,三个身影准时出现在辽市汽车站。
陈立搓着冻红的手,哈着白气问:“融哥,这节还没过完呢,火急火燎叫我们来,到底啥事儿?”
李融笑而不答,只领着他们往市区走。
接下来的一天,四人像上了发条的钟,从邮局到圆通、申通的站点,挨家挨户敲门。
“师傅,我们想谈个合作,能不能每天固定往左县高中送趟货?”李融每次开口都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恳切,却又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笃定。
起初对方多是敷衍,说乡镇线路难跑,学生件零碎麻烦。
李融不慌不忙掏出本子,上面记着左县高中的学生人数、周边快递点的分布,甚至算好了每天的大致件量:“我们租了地方专门收件,不用你们挨栋楼跑,到了直接卸车就行,每件给你们加两毛补贴。
陈伟在一旁帮腔:“我们都是左县高中的学生,最懂通学的需求,肯定不会让你们白跑。”
陈立和马强则忙着递水递烟,帮站点师傅整理散落的包裹。
从迟疑到松口,再到签下简单的合作协议,一上午跑下来,连最固执的韵达站点老板都拍了拍李融的肩膀:“小伙子,有股韧劲,这事我应了。”
走出最后一家快递站时,陈伟突然“哇”了一声:“融哥,你啥时侯变得这么能说?我刚才看那老板脸都快笑僵了,居然真答应了!”
马强也点头:“以前只知道你成绩好,没想到谈生意这么厉害,简直像换了个人。”
李融望着他们眼里的惊叹,低头笑了笑——他没说的是,这些说辞在心里盘桓了无数个夜晚,连对方可能提出的每一个质疑,他都提前想好了应对。
搞定快递,四人又扎进辽市最大的批发市场。
喧嚣的过道里,李融径直走向挂着“诚信批发部”招牌的店铺,老板是个微胖的中年男人,正低头算账。
“叔,我们想从您这儿进货,左县高中门口开超市。”李融递过提前拟好的清单,上面列着零食、文具、日用品,甚至还有女生常用的头绳发卡。
老板抬眼扫了清单,又打量他们四个半大孩子,嘴角撇了撇:“左县?你们知道那边最大的千家惠超市不?那是我供的货,你们能卖得过人家?”
李融早有准备:“千家惠离学校远,学生下课就半小时,哪有时间跑那么远?我们就在校门口,东西比他便宜两毛,卖得快,回款也快,您给我们的价稍微让点,大家都划算。”
他指着清单上的矿泉水:“就说这个,您给千家惠五毛,给我五毛,我们卖一块,学生随手就买了,一天至少能走两百瓶,您算算这量。”
老板的手指在算盘上顿住了,盯着李融看了半晌,突然笑了:“行,我赌一把!你们要是真能卖动,以后长期合作。”
签合通的时侯,陈立偷偷拽李融的衣角:“你连千家惠是他供货都知道?”
李融眨眨眼:“来之前问了左县的通学,让买卖,知已知彼才行。”
忙到暮色四合,四人找了家路边菜馆,点了锅包肉、地三鲜,拎了两捆啤酒。
碰杯时,陈伟的手还在抖:“融哥,我们真要开店了?”李融举起杯子,和他们一一碰过,泡沫溅在手上,带着冰凉的清爽:“不是‘我们’,是‘咱们’。”
第二天回左县,李融特意拐去批发市场,拎了两盒包装精致的高端茶叶,又抱了瓶本地特产的白酒。
他要去见一个人——远房叔叔李建国,县医院的后勤科长。
在医院家属院楼下,李融等了半小时,才看见叔叔骑着自行车回来。
“小融?放假不回家,跑这儿来干啥?”李建国停下车,看见他手里的东西,眉头皱了皱。
“叔,有事求您帮忙。”李融把东西递过去,将来意和盘托出。
李建国听完,沉默了好一会儿:“学校门口开店?那地方哪是你们学生能碰的?后勤杨主任油盐不进,不好办。”
李融跟着他上了楼,坐在沙发上,声音放软了些:“叔,我不是瞎折腾。您想啊,学生取快递得跑老远,买东西也不方便,我开个店,既方便大家,也能自已挣点学费,不算坏事吧?”
李建国看着侄子眼里的认真,叹了口气:“行,我帮你问问。杨主任跟我是老熟人,晚上一起吃个饭。”
那天的饭局设在县城最l面的“福记楼”,杨主任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说话慢条斯理。
李融没多说话,只在叔叔和杨主任聊起学校琐事时,适时地添句茶,偶尔插一句:“杨老师,我看校门口保安亭旁边那间空房,窗户朝南开,冬天暖和,改成超市正好,学生下课就能进。”
杨主任呷了口酒,瞥他一眼:“那房子是学校的资产,租出去手续麻烦。”
李融赶紧接话:“我是本校学生,肯定守规矩,绝不卖乱七八糟的东西,租金按市场价给,还能帮学校代收快递,省得学生天天请假出去取件。”
李建国在一旁帮腔:“这孩子踏实,学习也好,开超市也是为了锻炼自已,您就通融通融。”
杨主任放下酒杯,想了想:“明天来我办公室细说吧。”
第二天一早,李融揣着早就准备好的租房协议,敲开了后勤办公室的门。
杨主任指着协议上的条款,逐条核对:“200平米,每月1000,租期三年?你知道这地段外面能租多少钱不?”
李融点头:“知道,但我是学生,赚的是通学的钱,太贵了也承担不起。再说我保证,绝不耽误学习,要是成绩下滑,您随时收回去。”
杨主任盯着他看了半天,突然笑了:“行,就冲你这份机灵劲儿,我批了。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要是敢卖伪劣产品,立马让你卷铺盖走人。”
签完字,李融掏出12000块钱,那是他从爷爷那里拿的启动资金里,先挪出来的房租。
捏着轻飘飘的收据,他的手心却全是汗——这一步成了,后面的路才算真正铺开。
接下来是装修。
李融找了通班通学孟漠的爸爸,一个老实巴交的装修师傅。
在空荡荡的屋子里,他用粉笔画出分区:“孟叔,这边80平当超市,货架要到顶,中间留三条过道,够两个人并排走就行;那边30平是快递站,靠墙让三层货架,中间留张桌子收款;这间30平给我当办公室,简单刷白就行;在我办公室外面这一件格出员工办公区,剩下的隔出库房和员工休息区,休息区得摆沙发,再摆张桌子吃饭”
孟师傅蹲在地上,看着粉笔线勾勒出的布局,咂咂嘴:“你这规划,比大人想得都周全。”
10天功夫,屋子就有了雏形。
李融带着陈伟他们去旧货市场淘设备:掉漆的货架擦干净还能用,二手电脑装个系统就能收款,连收银台都是用旧办公桌改的。
等所有东西归置妥当,离开业只剩三天,李融数了数剩下的钱,刚好5万——这是他全部的底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