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聚鲜楼分店门口鞭炮齐鸣,红绸高挂。
石俊凯穿着一身宝蓝锦袍站在门口迎客,嘴角噙着得意的笑,身边跟着个留着山羊胡的面生老师傅。
此人应该就是国都王家这次派来的人,
江都城内有头有脸的乡绅商户陆续到场,乌木马车在巷口排了半条街,车帘掀开时露出的绸缎衣角、翡翠扳指,衬得聚鲜楼的热闹劲儿,几乎压过了整条街的早市烟火气。
姜夫子揣着探底的心思,与书院另外两位先生也随着人流进了店。
他扫了一眼铺子,心里便有了数。
果然如柴文瑞所说,方桌数量、灯笼悬挂的高度,甚至连店小二“客官里边请,蟹粉汤包刚出锅”的吆喝调子,都学得跟江小满的摊子上的一模一样。
等蟹粉汤包端上桌时,姜夫子拿起筷子仔细瞧。
白白胖胖的汤包卧在竹笼里,皮薄得能隐约看见里头橙黄的汤汁,比上回比赛时做的,看着就诱人几分。
他小心地夹起一个放入碗中,咬开小口,滚烫的汤汁顺着嘴角往下淌,鲜得直沁心脾,蟹鲜味比上次浓了足有三成,连包子皮都比之前薄韧,嚼着带劲,显然是出自行家之手。
“这味道,确实比以前强太多了。”旁边的唐夫子放下筷子,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
“石俊凯有王家撑着,连汤包都改良得这么好,小满的食肆还得等七八日才开,这下怕是难了。”
这位唐夫子是上官烬的授业恩师,平日里没少去江小满的摊子上买小笼包,对她的手艺向来信得过,此刻却忍不住替她忧心。
姜夫子没说话,只是盯着笼屉里的蟹黄汤包,心里沉甸甸的。
等江小满开业时,客人怕是早被这改良过的蟹粉汤包勾住了胃口。
散了场,姜夫子没回书院,径直往江小满的食肆去。
此时江小满正带着阿勇在灶台边调试新熬的辣油,锅里的红油翻滚着,飘着八角、桂皮的香气。
她见姜夫子愁眉苦脸地进来,立马放下手中活计,笑着迎上去,“师父怎么来了?”
“这是去聚鲜楼那边瞧过了?”
姜夫子重重叹了口气,拉过旁边的凳子坐下,把探到的情况一五一十说出来,末了还急得拍了下桌子。
“那蟹粉汤包的味道,比之前精进了不止一点半点,小满,你可得多想想办法,别让石俊凯把客源都抢光了!”
阿勇在旁边听得脸色都白了,手里的长柄勺“当啷”一声差点掉在油锅里,还是江小满伸手扶了一把才稳住。
姜夫子视线落向锅里的辣油处,鼻子用力嗅了嗅,眉头舒展了些,忍不住道,“你这辣油熬得真香!等好了给我送一罐子,我在家拌凉菜正好用。”
江小满笑着应下,“没问题!对了师父,您这会儿有空吗?我今早试做了几样新吃食,正愁没人给提提意见,您和几位先生要是不嫌弃,帮我尝尝呗?”
“嫌弃什么!求之不得!”姜夫子听了这话,立马来了精神,又想起同来的唐夫子、李夫子,连忙冲身后的书童吩咐,“快,去追唐先生和李先生,让他们别回书院了,赶紧来小满这儿,帮着尝新吃食!”
书童应了声,拔腿就往外跑。
没等多久,唐夫子和李夫子就赶来了,两人脸上还带着刚才的愁容。江小满没提聚鲜楼的事,转身往后厨走。
“劳烦三位先生稍等,我这就把吃食端来。”
说着,她端出四碗热气腾腾的酸辣汤,金黄的豆腐丝、鲜红的辣油、翠绿的香菜浮在碗中央,最上面还铺着几片薄切的酱牛肉,酸香混着辣意一飘出来,满屋子的人都忍不住吸了吸鼻子。
“先尝尝这个酸辣汤,天凉喝着暖身子。”江小满把汤碗一一递过去,姜夫子带来的书童也得了一碗。
姜夫子端起来喝了一口,酸辣劲顺着喉咙滑下去,浑身的毛孔都舒展开了,刚才满腹愁绪也消了大半。
“好汤!”他放下碗,忍不住赞道,“酸得够劲,辣得不烧胃,还带着牛肉的鲜,从来没喝过这么对胃口的酸辣汤!”
江小满笑着指了指旁边的灶台,阿勇正把发酵好的面团揪成小剂子,“您别急,还有呢。”
说着,她冲阿勇点头示意,阿勇立马把包好的生煎包挨个放进烧热的平底锅。
油花“滋啦滋啦”地响起来,裹着肉馅香的焦气瞬间飘满屋子,不过片刻,生煎包的外皮就煎得金黄酥脆,轻轻一按还会回弹。
唐夫子忍不住先夹起一个,刚咬开就听见“咔嚓”一声脆响,滚烫的汤汁在嘴里爆开,鲜得他忍不住眯起眼睛,连烫到舌头都顾不上。
“小满,你这做的是什么?比聚鲜楼的蟹粉汤包还香!”唐夫子一边哈着气降温,一边惊讶地问。
“这叫生煎包。”江小满擦了擦手上的面粉,眼底带着笑意。
“我打算等食肆开业后,每天在门口支个小灶现煎现卖,路过的人闻着香味,说不定就想进来坐会儿,刚好能带动其他吃食的生意。”
她顿了顿,想起聚鲜楼的蟹粉汤包,朝诸位夫子解释着,“其实蟹粉小笼本就不是我摊子上的常驻吃食。”
“您想啊,寻常百姓家谁能天天吃得起?现在天香楼的蟹粉小笼都卖到一百八十八文一笼。”
“我要是在食肆卖,价格总不能比天香楼还高,可这价格要是低了,成本都兜不住。”
“我这食肆主要做的是周围街巷百姓的生意,得让大家觉得实惠、吃得饱又吃得好才行。”
江小满说得实在,“往后要是街坊邻居办宴席,特意来订蟹粉小笼,我倒可以抽空帮着做些,省得他们去天香楼排队。”
“但要说日常卖,这蟹粉小笼肯定成不了我的主菜。”
几位夫子听得连连点头,姜夫子忍不住对她竖起大拇指,“还是你想得周全!”
“石俊凯只想着靠蟹粉汤包抢风头,却忘了百姓要的是啥,这可比你差远了!”
正说着,江小满瞧着日头渐高,又转身往后厨去,没多久就端着托盘出来,上面摆着四碗豆腐花,还有四杯装在粗瓷杯里的豆浆。
“豆浆是提前冰镇过的,甜口的,天热喝着解腻,要是夫子们想喝热的,我再去后厨给您盛。”
她又指了指旁边两个小瓷碗,一碗装着虾皮、榨菜碎、生抽调成的咸卤,一碗盛着桂花糖、蜜红豆。
“这豆腐花我备了咸甜两种口味。”
“咸口的我打算早上跟早点一块卖,配着生煎包正合适。”
“甜口的就留到下午空闲时当甜点卖,路过的妇人、孩子说不定会喜欢。”
李夫子尝了口咸口豆腐花,鲜得眉毛都挑起来,“这咸口的配着虾皮,鲜得很!往后我早上晨练完,可得来你这儿喝一碗!”
唐夫子也点头附和着,“你说要用香味吸引食客的主意,妙得很!”
“上次我路过城南的糖炒栗子摊,光闻着香味就忍不住买了一份尝尝。”
“你这生煎包煎起来的焦香味比栗子还勾人,定能把路过的客人都引来。”
江小满看着夫子们满意的样子,心里的底气更足了,笑着给几位夫子添了茶。
“借三位夫子吉言。”
正说着,顾青从外面跑进来,手里还攥着张皱巴巴的纸,满头大汗地跑进来,一进门就急声喊,“江娘子!不好了!”
“我刚陪少东家从聚鲜楼回来,看见他们贴了新的告示,说明日起,连续三日,他们的蟹粉汤包,买二送一,还送一小碗菘菜馉饳。”
他把纸递过来,语气里满是焦急,“聚鲜楼这是想靠低价把客人彻底留住!”
姜夫子接过告示一看,眉头又皱了起来,“这石俊凯为了抢生意,真是下了血本。”
“你这食肆还没开业,他就开始搞这些,等你开业时,怕是客人怕是早被他的‘买赠’勾住,再难转头来你这儿了。”
唐夫子也跟着点头,语气里满是担忧。
“是啊,寻常百姓过日子最图实惠,买二送一再加馉饳,算下来比你这儿往后定价便宜近一半,怕是不少老顾客都会先去凑他的热闹。”
江小满却没慌,眸色清亮而冷静,“诸位放心,这能用低价撑得了一时,却撑不了一世。”
“这蟹粉汤包再好吃,可天天吃也会腻。”
“眼下最关键的不是我这食肆开业,而是天香楼的蟹粉小笼包。”
“咱们要是跟着石俊凯打价格战,最后只会两败俱伤,反倒让他坐收渔利。”
话音刚落,院外传来一阵清脆的马蹄声,顾九翎掀开车帘走下来,手里拎着个精致的食盒,见屋里气氛凝重,便笑着扬了扬食盒。
“我猜你们定在此说聚鲜楼的事,特意带了份聚鲜楼刚蒸好的蟹粉汤包来,让江娘子你尝尝他们新调的馅料。”
江小满看见顾九翎,心里瞬间一暖,大家为了她的食肆真的是踩碎了心。
她走上前接过食盒,语气里带着几分认真,“正跟夫子们说你呢。”
“九翎,有句话我得提醒你,你可千万别学石俊凯,为了抢客就降价卖天香楼的蟹粉小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