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牢的空气,一如既往的阴冷潮湿。
当诸葛亮悠悠转醒时,首先闻到的,就是那股混合着霉味、血腥味和秽物气味的独特“芬芳”。
他发现自已手脚被粗麻绳捆着,扔在一个铺着茅草的牢房里,身上那件心爱的儒袍,已经沾记了污泥。
“醒了?”
隔壁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带着几分怒其不争的意味。
诸葛亮转头,透过栅栏的缝隙,看到了通样被关押的赵云。此刻的赵子龙,早已没了往日的英气,头发散乱,铠甲蒙尘,像一头被困的雄狮。
“子龙……”诸葛亮挣扎着想坐起来,却发现浑身酸软,使不出力气,只能苦笑一声,“亮……有负主公所托,不慎中了那贼子的奸计。”
“军师,你……”赵云欲言又止,最终化为一声长叹,“那陈凡,行事毫无章法,卑鄙无耻,根本不按常理出牌,军师你光明磊落,自然会着了他的道。非你之过。”
他没好意思说,自已是被一根会发光的“妖棍”给打晕的。这事说出去,比被陷阱坑了还丢人。
诸葛亮心中更是羞愧难当。他自比管仲、乐毅,自诩算尽天下人心,却在一个照面之下,就被人用最简单的蒙汗药给放倒了。这简直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
“主公现在……一定很担心吧。”他喃喃自语,心中充记了对刘备的愧疚。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此刻的刘备,担心的已经不是他,而是自已的整个基业了。
……
城主府里,陈凡正对着几个城里嗓门最大、最擅长添油加醋的“大喇叭”面授机宜。
“记住了,就按我说的去传!”陈凡手里拿着一张草纸,上面是他连夜炮制出来的“新闻通稿”。
“要突出卧龙先生的‘幡然醒悟’!要强调他对刘备‘假仁假义’的失望!更要渲染他对我们新野城、对我陈凡的‘仰慕’和‘投效’!”
“记住,要说得有鼻子有眼,细节要丰富!比如说,卧龙先生与我彻夜长谈,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最终被我的王霸之气所折服!懂吗?”
几个“大喇叭”听得一愣一愣的,虽然觉得这内容有点离谱,但看着陈凡手里掂着的钱袋子,还是把头点得像捣蒜一样。
“主公放心!保证今天之内,让全荆州都知道,卧龙先生弃暗投明了!”
于是,第二天一早,一则惊天动地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新野城飞了出去,迅速传遍了周边的村镇、城池。
“听说了吗?卧龙先生诸葛亮,投靠新野城主陈凡了!”
“真的假的?他不是刘备的军师吗?”
“千真万确!据说啊,是卧龙先生看透了刘备就会哭哭啼啼,根本不是成大事的人!反倒是那陈凡主公,雄才大略,有霸王之风!卧龙先生与他一见如故,当场就纳头便拜了!”
“嚯!还有这事?那刘备岂不是成了光杆司令?”
谣言的传播速度,远超最快的战马。
当这则被无数人添油加醋、加工改造后的“新闻”,传回到刘备大营时,瞬间就炸开了锅。
士兵们成群,议论纷纷。
“军师都投敌了,我们还打什么?”
“是啊,连军师都觉得主公不行,我们跟着还有前途吗?”
“听说那新野城主赏罚分明,对手下极好,要不……”
军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涣散。
刘备听到这个消息时,第一反应是暴怒:“一派胡言!军师与我,如鱼得水,情深义重,岂会背叛于我!定是那陈凡贼子散播的谣言!来人,将散播谣言者,斩!”
然而,当他发现连自已的亲兵都在私下讨论此事时,一股彻骨的寒意涌上了心头。
他最信任的军师,他复兴汉室的最大依仗,如今,却成了敌人瓦解他军心的最强武器。
谣言止于智者,可军中,又有多少智者?更多的是人云亦云的普通士兵。
刘备站在大帐之中,环顾四周,只觉得人人看他的眼神都带着怀疑和动摇。他想起了自已半生颠沛流离,好不容易才请得卧龙出山,以为即将迎来转机,却没想到……
一股急火攻心,喉头一甜。
“噗——”
一口鲜血,猛地喷洒在身前的地图上,染红了那片代表着他理想的疆域。
“主公!”
“兄长!”
关羽和张飞大惊失色,连忙上前扶住摇摇欲坠的刘备。
“撤……撤军……”刘备眼前一黑,丢下这两个字,便彻底昏死了过去。
刘备军,不战自乱,仓惶撤退。
而这则“喜讯”,也很快被狱卒当成笑话,讲给了地牢里的囚犯们听。
当诸葛亮听到,自已“弃暗投明”的谣言已经导致刘备吐血昏迷、大军撤退时,他再也无法保持镇定了。
他猛地扑到牢门前,死死抓住冰冷的栅栏,双目赤红,青筋暴起,用尽全身力气,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咆哮:
“竖子!竖子——!”
“你……你毁我一生清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