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常不同,他不是坐着马车慢悠悠地晃回来。
而是骑着一匹快马,一路风驰电掣。
人还没到院门口,那洪亮的嗓门就先传了进来。
“成了,哈哈哈!”
王员外像一阵旋风般冲进正厅,满面红光,额头上挂着汗珠。
脸上的肥肉因激动而兴奋地颤抖着,活像一尊刚从庙里请出来的弥勒佛。
他一把抓起桌上的茶壶,也顾不上用茶杯。
对着壶嘴就咕咚咕咚灌了一气,抹了抹嘴,一拍大腿。
“学堂的事,谈成了!”
这个消息,让整个王府都为之一振。
“不光是老张、老李他们几家!”
王员外得意洋洋地挺起肚子,声音里充满了炫耀的意味。
“我这消息一放出去,好家伙,连隔壁镇子的刘员外,还有几十里外靠着清河的孙大户,都派人快马加鞭地赶了过来,哭着喊着要入股!”
周青川闻讯赶来,站在门口,听到这话也是一愣,但转念一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这些乡绅富户,平日里看着各霸一方,实则盘根错节,不是沾亲就是带故。
你家的表侄女可能嫁给了我家的远房外甥,彼此之间都绕得开关系。
一家有难,八方看戏,可若是一家有了天大的好事,那八方都想来分一杯羹。
“算下来,足足有三十二家!”
王员外伸出三根粗壮的手指,比划了一下,脸上的笑容几乎要咧到耳根子后面去。
三十二家!
这已经是一股在清河县都不可小觑的势力了。
“人多了,地方就得选好。”
王员外继续说道。
“一开始想着就在咱们镇上办,可东家嫌远,西家嫌偏,吵了半天也没个结果。”
“最后还是我脑子活络,一拍桌子!”
他做出一个拍桌子的动作,震得桌上的茶杯都跳了一下。
“去县城办!”
“县城的地契是贵,可分摊到三十二家头上,那还叫事儿吗?”
“一家出一点,连带着先生的宿舍、学生的住处,一次性全都盖好,宽敞体面!”
这个决定,让在场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在镇上办学堂,和去县城办学堂,那完全是两个概念。
前者是乡下土财主们凑在一起的草台班子。
而后者,则是一脚踏进了清河县的上流圈子,日后说出去,那可是正儿八经的清河学堂!
王辩从书房里跑了出来,听到这个好消息,高兴得原地蹦了起来:“太好了,要去县城了!”
“青川,我们以后要去县城读书了!”
周青川看着他欢天喜地的模样,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可那笑容的背后,却是比王辩强烈百倍的兴奋。
去县城?
那可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
他原本还在盘算,如何让自己的书稿,跨过这几十里的距离,在县城里打响第一炮。
现在根本不用他费心了。
他将作为王辩的伴读,堂堂正正地进入县城,而且是长期驻扎。
到时候,王员外总不能亲自去县城陪着儿子读书吧?
天高皇帝远,自己的手脚,岂不是能彻底放开了?
他的目光越过兴奋的众人,望向院外那片广阔的天空。
小小的镇子,终究只是个新手村。
真正的广阔天地,那座名为清河县的城池,正在向他敞开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