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边关兵王 > 第280章  修水利,重农耕!

凌川说得很慢,声音也并不激昂,可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千钧重量,一下下重重敲在杨恪与嵇学真的心口之上,震得二人心神摇曳,面色发白。
客堂之内,陷入一片长时间的死寂,唯有窗外隐约传来的风声,更衬得室内气氛凝重。
良久,凌川才缓缓总结道:“屠龙的少年,最终自身化为恶龙的故事,在史书上比比皆是,循环往复!”
“说到底,铲除几个具体的世家门阀并不算最难,最难的是……我们该如何去对抗这深植于人性之中的贪婪。这才是真正关乎天下能否长治久安的,千古难题!”
杨恪与嵇学真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震撼与沉重的思索。
凌川这一席话,远远超出了如何处理几个贪腐军吏的范畴,直指一个更为宏大、也更令人绝望的千古命题。
许久之后,凌川提起茶壶,为杨恪与嵇学真重新斟满了微凉的茶水。
“大人方才说有两件事,不知这第二件事是?”
“哦!对对!”经他提醒,杨恪与嵇学真才从方才沉重的思绪中猛地回过神来,仿佛大梦初醒。
杨恪努力挤出一丝略显僵硬的微笑,显然心神尚未完全平复:“此前将军曾言,铲除盘踞地方的世家门阀,仅是第一步。如今,这一步虽艰难,总算勉强完成了!”
“接下来该如何走,杨某特来向将军请教取经来了!”他的语气中带着谦逊与期盼。
凌川闻言,起身走到一侧巨大的书柜前,从中取出一沓厚厚的手稿。
这些纸张上密密麻麻画满了图样与注解,可见是花费了极大心血,他将手稿郑重地递给杨恪。
杨恪连忙双手接过,迫不及待地展开观看,坐在一旁的嵇学真也立刻凑近身子,两人头挨着头,神情专注地翻阅起来。
“再过两月便是秋收时节!”凌川在一旁解释道,“待粮食入库,农闲之时,大人便需立即动员各县官吏,首要之事,便是组织百姓大规模兴修水利!”他深知,北境之地,雨水不均,水源匮乏乃是制约农耕的最大瓶颈。
并非北境真正缺水,而是降水集中,且大量水资源深藏地下,以当下之技术,难以有效利用,导致土地灌溉不足,粮食产量低下,许多需水较多的作物更是无法种植。
手稿的前几页,详细绘制了多种水利设施的图样与施工要领。
有于河谷地带修筑的陂塘,用以蓄积夏秋雨水、山涧溪流,形似小型水库;有挖掘深沟构成的渠系网络,如何依地势高低规划走向,将陂塘之水引至田间。
甚至还有一种名为‘水窖’的奇特设计,于田间地头挖掘深窖,内壁以石灰混合黏土夯实防漏,专为收集储存春季消融的雪水及夏季雨水,以备关键农时灌溉之需。
图纸旁还细注了如何观察地势、植被寻找浅层水源的土法。
“这些水利之法,若能推行,可极大缓解春旱秋涝之忧!”凌川指点着图纸说道。
紧接着,凌川翻到后面关于农具的几张图纸:“与此同时,我会下令军械司,利用今冬明春的闲时,集中锻造一批改良农具。诸如曲辕犁、铁齿耙、耧车、镰刀等,皆采用新法打制,更坚韧耐用。待打造完毕,便一并交付大人,由官府按各地实际需求,登记造册,分发于民户使用!”
他又翻到一页画着各式耕牛管理流程的图示:“而大人这边,也需尽快统筹,将此次查抄以及各县大户缴出的耕牛统一登记,根据各乡里人丁、田亩多寡,或三家共用一头,或五户共得一牛,订立契约,明确养护之责。”
“此后,所有耕牛所产之牛犊,养至一岁口后,须由官府作价收回,再行分配于无牛或牛力不足之户,如此循环,力求数年之内,使云州农户皆不乏牛力!”
杨恪与嵇学真二人听着凌川条理清晰、思虑周详的安排,看着手中详尽无比的图纸,不自觉地连连点头。
心中对这位年轻将军的钦佩之情,已然无以复加,这已远超一名武将的范畴,简直是精通农事、工巧、治国的全才!
“以上诸项,水利、农具、耕牛……”凌川语气加重,“在来年春耕之前,务必完成大半!”他见二人因有了明确方向而稍稍松了口气,便微微一笑,道:“还没完!明年春耕本身,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二人闻言,精神再次一振,屏息凝神,静待下文。
凌川将手稿翻至最后部分,那里绘制着详细的云州地图,并被不同颜色标注,旁边配以详细的文字说明。
“明年春耕,大人需发动各县能吏,依据此图……”凌川手指划过地图,“根据不同区域的水源条件、土壤肥瘠、向阳背阴等情状,规划种植不同的农作物,不可再如以往般胡乱播种,广种薄收。”
他详细解释道:“譬如,可在水源充足、地势低平、易于灌溉之地改土为田种植水稻;小麦耐寒,可多种于北坡或水位稍低之地;玉米不择地,但肥地高产,可安排于村舍附近的肥沃熟地;大豆耐瘠薄,可种于坡地、新垦之地,其根瘤更能肥田;高粱耐旱耐涝,可种于水情不稳之处或田边地头!”
凌川如数家珍,对每一种农作物的生长环境都极为了解,就算是农耕主管参军嵇学真都为之惊叹。
凌川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指向地图上几处特别标记的区域:“我欲在此数县,大力推广种植棉花。此物如今在我朝境内种植甚少,其绒絮御寒之能远胜麻絮,其布匹柔软耐磨,价值极高。然百姓不识其利,且初种之时,收获、纺织皆需学习。故可告知百姓,凡愿种植棉花者,其产出之籽棉,由我将军府按高于寻常粮食之价,统一收购,绝不让百姓吃亏!”
此言一出,杨恪与嵇学真眼睛顿时一亮。若棉花真有将军所说之利,这无疑是给云州百姓开辟了一条新的生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