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华不给家用,不给钱,就是想逼着张云霞服软妥协,林玉书也是看不下去,能帮一把算一把。
“这粮食是给大丫的干活报酬,这些天我跟霍世勋都不在家,多亏了她帮忙照顾家里,提前说好了的,我这个当大人的总不能反悔吧?”
“可是也要不了这么多,再说我现在也有工作,马上也会发工资,林同志你不用这样”
张云霞记得周大丫提过,之前说好的是二十斤粗粮,两斤白面。
看着多出来的三斤白面,她何尝不明白林玉书这是变着法的帮衬她们。
越说她声音越是哽咽,到后面自行惭愧,根本说不下去。
林玉书对她这么好,亏她以前还背地里说过林玉书坏话,带着娃上门讨肉吃,现在想想,她可真该死啊。
张云霞豪放地抹了一把快要流出来的眼泪。
“林同志,往后不管在家属院还是在农场,我都听你指挥,有任何需要,只要我能帮上的,我都一定帮忙。”
张云霞也清楚,自己的承诺如今只是一句空口白话,起不了任何作用,但她就是想说点什么。
“好,那等我有需要的时候,一定找云霞嫂子。”
林玉书将粮食塞进她怀里,又将装有蔬菜的篮子递给她。
“对了,云霞嫂子,你上班的事跟周卫华商量过没有,等你上班去了,大丫他们三个怎么办?”
周大丫再懂事、再能干,毕竟也只是个十岁的孩子。
虽然现在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大孩子带小孩子都很常见,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林玉书也是心疼周大丫,特地多问了一句。
张云霞确实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先让大丫带着点两个小的,我再想想办法,不行就把他们老家的爷爷奶奶接过来。”
张云霞越想越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她找到工作的事看可不敢告诉周卫华,他肯定第一个反对阻拦,但要是让老两口过来就不一样了。
周家三代单传,周金柱就是老两口眼里的金疙瘩。
周金柱在老家又不爱说话,要不是想着换个环境可能会好些,当初老两口也不会同意她带着娃来随军。
见张云霞似乎已经有了主意,林玉书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只是善意提醒道,“听说下半年咱们农场也会建设农场小学,对职工子弟免除学费,要是实在不行,可以让大丫他们去农场上小学。”
东山岛公社附近就有一所子弟小学,乔红玉就在里面任教。
学费也不高,但依旧还是有很多家庭上不起学。
张云霞家三个娃,一上学就是三份支出,要是能少出一部分钱,对张云霞来说,压力没有那么大。
“不要钱,哎哟,那还是咱们农场福利待遇好。”
张云霞想着又能省一笔钱,开心得不行,拎着东西回了家。
她也没耽误,放下东西就再次出了门,直奔军人服务社的公用电话。
说出老家的地址后,又等了一会,电话那头终于传来了老家熟悉的乡音。
“倒霉的小娼妇,没事儿打什么电话,浪费钱,我儿子上班那么辛苦,可不是拿给你这样挥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