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这份报告写得好啊,有了这份报告,我就可以向农垦局申请建设咱们农场的养鸡场了。”
这次去农垦局开会,他还有个任务,就是去申请上次聂站长说的,职工宿舍大楼经费。
可惜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意外,并没能见到聂站长。
不过随即,他又失落下去。
“可惜,按照我们农场的规模,养鸡场就算建设下来,规模也不会大到哪里去,顶多养个一两百只,毕竟咱们也没有那么多粮食。”
贺庆丰也想豪气一把,养他个几千只。
可惜现在粮食紧张,农场产出的粮食除了留出自身必需的那部分以外,全都要交上去。
养上几十头猪已经是极限,更别说想进一步扩大规模,全面开花了。
林玉书也考虑到了这一问题。
农作物增产需要长时间的改良育种,短时间内是达不到的。
但养鸡这事儿可以。
她重新掏出了一本新的报告,“您说的问题,我都考虑到了,您看看这本报告,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贺庆丰半信半疑的结果报告书。
封面上的几个大字,‘分散合作养殖模式’瞬间吸引了他的注意。
这回,报告才看到大半,贺庆丰就忍不住发问。
“林技术员,你报告上写的这个模式,真的能行吗?”
林玉书肯定道,“别的地方或许不行,咱们东山岛可以。”
东山岛地势偏远,交通不便。
但优势在于,岛上各种设施配备齐全,基本能够实现自给自足。
届时,农场培育鸡苗再分散到渔民家中养殖,长大后由收购站统一回收,可以实现完美闭环。
林玉书将自己的想法和安排一一解释给贺庆丰听,后者听得很是认真,每个字都不放过,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有这两份报告在,相信年底所有农场开会,他们朝阳农场肯定不再是垫底了。
当下就拍胸脯保证,“林技术员,你先全力投入到批量孵化技术这事儿上。
向上级部门申请和各单位协商、安排等其他问题,我来解决,你就专心负责搞技术就行,有任何需要,随时开口。”
“是,保证完成任务。”
林玉书明媚一笑,内心也悄悄松了一口气。
知道自己这是找对人了,有贺庆丰的保证在,她也可以甩开膀子放心干。
接下来几天的时间,林玉书吃住都在农场。
每天大半的时间都在研究孵化设备,以现在的工艺水平,专门制作一个现代化孵化炉有一定难度。
但土炉子同样也能达到效果,陆铭修上次送她的那本书,就很有参考价值。
林玉书已经将孵化炉的图纸画出来了,贺庆丰也给了她最大便利,这些年正在农场加班加点的忙活着盖炉子。
至于她申请的孵化室操作人员任命书,也审批下来了。
带着这份任命书到王淑芬家的时候,王淑芬都有几分难以置信。
“妹子,你说的是真的吗?我、我我这真的能进农场工作了?”
“能。”
林玉书再一次肯定道。
一开始她只想着自己研究孵化技术,也是这次去了海城开会给她的启发。
一个人力量始终有限,但一群人的力量,不可估量。
“淑芬姐,上次你在家用火炕孵蛋就已经证明,你有这方面的经验,加上有了孵化炉在,相信我们一定能把孵化鸡苗这事儿给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