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林禾已经来了一次,去春风堂的路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林禾和沈大山进了城,直奔城西的春风堂。
药堂里弥漫着熟悉的草药香,有两个面生的伙计正在柜台后忙着抓药,上次来见到的药童并不在。
坐堂的李大夫须发花白,正凝神给一位病人诊脉。
那病人是位老者,约莫六十上下,穿着比寻常农户体面些的灰布长衫。
但此刻却痛苦地佝偻着腰,几乎坐不直,一只手死死按着右腿膝盖,额头冷汗涔涔,嘴唇都有些发白。
旁边跟着个焦急的年轻人,像是他的子侄。
“李大夫,您再想想办法,我爹这腿疼了好几天了,实在是受不住了啊!”
年轻人声音带着恳求。
李大夫眉头紧锁,收回诊脉的手,缓缓摇头。
“张村长,您这痹症年月太深,气血瘀阻得厉害。老夫开的方子也只能缓缓图之,这般急痛怕是得硬熬过去,辅以针灸或可稍缓,但见效也慢啊!”
这位痛苦不堪的老者,正是附近槐花村的村长张守业。
他是附近德高望重的老者,不止是因为他是村长,而是因为他确确实实带着槐花村的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县城附近这么多个村子,只有槐花村的百姓们过得最好。
这些都是他的功劳。
张守业闻言,眼中透出绝望,呻吟声都带上了颤音。
“熬、熬不住了啊像是有锥子在骨头缝里钻。”
药堂里其他等候的病患也都投来同情的目光,有想要帮忙的,却也无能为力。
林禾见状,轻轻将背着竹筐的沈大山让到身前,对李大夫开口道。
“李大夫,叨扰了。”
李大夫抬眼一看,认出了林禾,态度和蔼了几分,“是林娘子啊,今日来是有了新的药材吗?”
上次林禾送过来的山蛭品质就很好,他前不久才用那些山蛭入药救回来一个得急症的病人。
他对林禾送来的东西已经有几分期待了。
“我采了些山货,想来问问您这儿收不收。”
林禾说着,示意沈大山将竹筐放下。
她目光扫过痛苦不堪的张村长,心中一动。
她弯腰,从竹筐里小心地拿出那包用草席裹着的新鲜荨麻叶,打开一角,露出那布满刺毛的叶片。
“李大夫,您看这个,或许能暂缓这位老人家的急痛。”
李大夫凑近一看,略显惊讶,显然他认出来了。
“荨麻叶?这东西蜇人得很,民间倒是有用其拍打痹症痛处的土法,只是”
他有些迟疑,这法子野得很,且过程痛苦,他这药堂里从未用过。
张村长疼得几乎迷糊,听到能缓解,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也顾不得许多,喘着气看向林禾。
“什、什么法子?只要能止疼试试,快试试!”
林禾看向李大夫,眼神清明而肯定,“李大夫,这法子虽土,但见效快。若信得过我,让我一试?”
李大夫看着林禾镇定自若的神情,又看看张村长痛苦的模样,沉吟一瞬,终是点了点头。
“也好,便试试,但你打算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