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最终选出的扦插条均是一尺长短,留三四芽眼。
林禾手拿柴刀斜削下去,红薯藤的断口利落。
每根插条下端削出斜面,能增大生根面积,但顶端切口则更加平齐,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
林禾将处理好的插条整整齐齐码放进簸箕里,王三娘收拢了扔在一边的老茎,装在喂鸭子的陶盆中。
另一边,沈大山已扛着锄头在那半亩闲地里忙活起来。
锄起锄落,深翻尺许。
他将板结的土块敲碎耙平,顺势捡出里面的碎石草根。
草木灰均匀扬撒,黄色的土壤上染上灰白,杀菌的同时也是给土壤增加肥力。
沈大山熟练地开沟作垄,转动锄头,垄背拍实。
沟深大约只有半掌,宽一掌有余,垄与垄之间,留下两尺宽的间隙,便于日后行走打理。
半亩田,沈大山一个人,花费整个下午的时间才完成,新起的田垄线条分明,泥土蓬松。
傍晚,天气阴凉,正是扦插的好时机。
林禾挎着满筐红薯藤条来到地头,一家人紧随其后。
她挽起袖子,拿起一根藤条示范。
只见她捏住藤条顶部,斜面朝下,顺着垄脊,指尖发力,稳稳插入土中约三寸深。
两芽入土固根本,两芽朝外迎风长。
株与株之间,严格保持一掌的距离。
沈大山看一眼就明白了,他从前下地没少干活,虽然没扦插过红薯藤,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他挽起袖子立刻动手,从竹筐中拿走一把红薯藤握在手上,学着林禾的样子精准入位。
一插一按,动作又快又稳,株距整齐划一。
王三娘带着大妞二妞跟在后面,仔细地将藤条按间距排放好,方便沈大山操作。
人多力量大,等全部插完,才过去一个时辰,太阳沉到山的另外一边,留下一些余晖在天边。
沈大山提来一大桶清水,“娘,水我放在旁边了。”
“好!”
林禾拿起水勺,小心地沿着垄沟慢浇,让水分充分渗透,直至每株根部泥土都润成深赭色她才停下。
浇完水,林禾转身再次拿起锄头,锄刃刮起细土,轻轻覆在沟渠上。
一层薄土盖上,既能保墑防蒸发,又能抑制杂草,还让幼苗更加稳固。
放眼望去,新插的红薯苗成行成列,
嫩叶微微挺立,在微风中轻颤,点点新绿为整个土地注入了蓬勃的生机。
林禾直起酸痛的腰背,望着这片新种下去的红薯藤,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辛苦归辛苦,但总归有盼头。
忙完地里的活,一家人拖着略微疲惫却满足的身躯往山洞走。
夕阳的余晖把影子拉得老长,空气中弥漫着新翻泥土的湿润气息。
“姐姐,你闻到没有?好香啊!”
二妞鼻子最灵,走在前面却忽然停下脚步,仰起头使劲嗅了嗅,“是一股甜丝丝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