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条细长灵巧的白鲦,身体近乎透明,此刻却沾满泥污,在积水里惊慌失措地乱窜,速度依然很快,需要耐心围堵。
一条背脊乌黑、两侧带暗色纵纹的麦穗鱼,个头不大,却异常活跃。
在林禾脚边的泥水里钻来钻去,被她一脚踩住旁边的淤泥才惊得跳起,正好落入斗笠中。
还有几条色彩相对鲜艳些的小鳑鲏,蓝绿色的脊背和橘红色的鳍边在泥水中若隐若现,它们体型娇小,在泥泞中扑腾显得格外无助。
“看那边!”林禾指向一块被冲歪的石头下方。
石头正好在沈大山脚边。
浑浊的水洼里,一条体色暗褐、布满不规则黑色斑块、头宽口阔的鱼正试图往石头缝里钻,两根短短的胡须在泥水里摆动。
是那条个头不小的鲶鱼!
它力气颇大,沈大山双手并用才将它从石缝里拖拽出来,滑腻的身体扭动着,粘液沾满了手。
最惊人的发现还是在一处稍深的泥水坑里。
几条体型硕大的青鱼潜伏在浑浊的水底,青黑色的背脊如同沉没的岩石。
它们似乎比其他鱼更镇定,但缺氧和狭小的空间也让它们焦躁不安。
林禾和沈大山合力围堵,泥浆翻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其中一条最大的拖上岸,那沉甸甸的分量和有力的甩尾,几乎让林禾倾倒。
斗笠渐渐沉重起来,里面装着各类鱼。
草鱼沉闷的撞击,鲫鱼急促的甩尾,白鲦细碎的扑腾,麦穗鱼和鳑鲏的微弱弹跳,鲶鱼滑腻的扭动,还有那青鱼沉闷有力的搅动。
泥水顺着斗笠渗出,滴落在同样泥泞的地上。
林禾抹了把额头的汗水和雨水,混合着泥浆。
她直起身,看着地上仍有不少小板鲫,还是决定先回去。
二人满载而归。
回去的路上碰见来寻找他们的王三娘。
看见沈大山和林禾时,王三娘狠狠松了一口气。
泥石流的声音巨大,她当然也听见了。
“哪里来的这么多鱼!?”
王三娘见二人没事,注意力也从他们身上转到他们手中的鱼上。
“泥石流从深潭里冲下来的,我们先回去,那边还有不少小板鲫,也一起抓回来。”
林禾不愿意放弃那些小板鲫。
小板鲫不仅能用来炸着吃,吃不完还能晒干,保存下来以后吃。
晒干的小板鲫肉质紧实,咸香入味,做法更是多种多样。
香煎板鲫干外酥里嫩,咸香下饭,豆豉蒸板鲫干酱香十足,口感醇厚,还有板鲫干烧豆腐汤汁浓郁,板鲫干炒辣椒、油炸板鲫干
林禾光是想想就已经要流口水了。
一回到山洞,林禾就拿着竹篮往外走。
王三娘要过去帮忙,但被林禾拦住了,“大山和我一起去,他反正身上都脏了,你烧好热水,等我们回来要换洗衣服。”
二人一来一回,地上的泥浆已经变成了凝固的泥巴,只有踩下去才能感受到被埋在下面的小板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