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林禾再馋,也知道抓野鸭徒手是很难抓到的,若是一次不成功,这野鸭跑了,再抓只会更难。
幸好山洞里还有不少茅草,编一个半圆形的网兜出来应该不成问题。
半圆形的网兜不在于要兜住野鸭,要想兜住野鸭,茅草的韧性完全不够,一挣扎就会断掉。
用网兜的重点是在拦截野鸭,将野鸭围在水潭里,进去抓的时候才不会让野鸭四处逃散。
有大丫帮忙,林禾的网兜半个时辰就编完了,两个网兜大小一样,合在一起正好是一个完整的圆。
林禾试了试手中的网兜,就绕到山洞后面找下去的路。
这一找,林禾还真找到一条往下走的小路,坡度不算陡,能顺利走下去。
林禾喊上沈大山,递给他一个网兜,带着他往下走。
沈大山也看见了深潭里的野鸭,“娘,你咋发现的?”
林禾头也不回,脚步不停,“用眼睛发现的。”
到了深潭附近,林禾让沈大山等在原地,自己则轻手轻脚从树丛后绕到深潭的另外一边。
林禾冲着沈大山使眼色后,折下一根树枝拍打水面。
“嘎——嘎嘎嘎!”
受惊的野鸭开始往沈大山的方向扑腾,沈大山趁机上前围堵,将野鸭往林禾的方向赶。
野鸭被沈大山手中的网兜拦住去路,只能又往林禾这边跑,奈何林禾手中也有网兜,一样拦住去路。
这群野鸭只能挤在一起,被围堵在靠近山崖的那一侧。
沈大山下水将这些野鸭抓了过来,林禾负责在岸边用树藤绑住野鸭的脚和翅膀。
十二只野鸭,七只大的野鸭,五只偏小一点的野鸭都被抓住了。
野鸭全家都被一锅端了。
两个人,四只手,一趟还拿不完这些野鸭。
沈大山两手拎着野鸭得先回去送一趟。
上坡时林禾看着他两手拎着野鸭,踮脚往上走,还左摇右晃的背影,像只兴奋的大马猴。
等两个将野鸭全部带回山洞,二妞正抱着一只个头小的野鸭在怀里顺毛。
“鸭鸭,你快点长大,给我们下蛋吃,好不好?”
大妞见状,在一旁默不作声地把扑腾着翅膀想逃跑的野鸭拽进山洞。
大妞一丝不苟干活的样子衬得二妞有些傻。
大妞从小就是大人
有大妞这个称职的“守鸭卫”在,林禾将手中的鸭子都放在一起,转身招呼沈大山。
“大山,你把外头剩下的柴火抱进来围着这边的角落打一圈桩。”
野鸭的数量太多,吃也吃不完,圈养起来说不定还能下蛋。
但养在山洞外面林禾不放心,幸好山洞够大,围着洞壁的一侧可以圈出一个简易的鸭圈。
“娘,要隔多远啊?”沈大山摸不准打桩的间距。
“隔一根打一根就行。”林禾说话时人已经出了山洞,往松树林里走。
她要去砍一些松针回来。
三月下旬的松针大多还是翠绿的,这些刚长出来的松针用来围鸭圈硬度还不够,林禾砍的时候会挑一挑,颜色比较深的松针硬度才够。
农村常用这样的松树枝拦在菜地门口,效果很好。
林禾砍了七八枝松树枝拖着往回走,在进山洞时,她稍微砍掉了一些分叉。
沈大山刚将桩打好,手中的石头还没来得及放下,“娘,你看这样行吗?”
“干得很好,下次还让你干!”
林禾看着刚好到自己腰间的木桩,又比了比木桩之间的宽度,都很合适。
她把带回来的松树枝堵在木桩之间的空隙处,确保都堵严实后才将大妞“看守”的野鸭一一抓了进去。
林禾自然也没放过二妞怀里的那只。
刚被解开的野鸭们不服气,扑腾着翅膀就要“越狱”,谁知刚靠近木桩就被松针扎了,“嘎嘎!嘎——”
林禾早就瞄准了这只最肥美的野鸭,伸手将它抓出来拎在手上,莫约六斤重。
这只野鸭是公鸭,又是最肥的,注定活不过今晚。
林禾拎着柴刀和野鸭往外走。
走到洞口时,她还不忘顺走摆在洞口的陶罐。
“大妞、二妞,你们谁来帮我抓鸭腿?”林禾对着山洞里喊了一声。
二妞先冲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一根鸭毛,“我来!我来!”
大妞紧随其后,见二妞先开口,哪怕到了林禾面前,也抿着嘴没说话。
林禾见状,直接发话:“你们一人一只腿,可得抓紧了啊!”
双胞胎一人抓住一个腿,异口同声应下:“好!”
林禾清理干净野鸭脖子上的鸭毛,隔开喉咙放血,野鸭开始挣扎蹬腿,双胞胎跟着用力。
大妞小脸紧绷,越发严肃。
二妞大声喊着:“用力!用力!它要跑了!”
等野鸭彻底没了动静,林禾把放在脚边接鸭血的陶罐挪开,鸭头也被她架在鸭翅膀下面。
“大山,水烧开了吗?”林禾一手提着鸭子一手拿着陶罐。
“开了!”沈大山没去杀鸭子,而是守在火堆旁烧水。
林禾把野鸭放在另外一个陶盆里,舀出开水浇在野鸭身上。
王三娘终于把所有的陶器都烧制完成,等着陶器放凉的时间,她看见林禾在烫鸭毛想过来帮忙。
“你歇着,让大山来。”林禾把拔鸭毛的任务交给了沈大山,“他不怕烫,拔起来快。”
王三娘没推辞,她烧了大半天的窑,腰酸得不行,正好休息一下。
若是在之前,沈大山还会推脱几句,但之前已经被林禾教训过两次,现在他已经不敢再推辞了。
接过陶盆的沈大山,蹲在一边开始拔鸭毛。
林禾则还有一项重要的事要做——炼盐!
炼盐说起来简单,只需要溶解、过滤和蒸发就行,但真正做起来步骤琐粹。
之前带回来的盐石上有很多盐晶,林禾将它们全部敲碎倒入陶罐中,从蓄水池里接了些水一起搅拌。
溶解之后等待一刻钟的时间沉淀,倒出最上层的清水,把底下的沙石重新加水溶解沉淀。
身旁的火堆烧得正旺,林禾把得到的盐水放在新的小陶罐中,重新架在火上煮,水煮干后罐底析出不少白色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