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欺骗
2024
年的夏天,秋月是踩着阳光走进
创星设计
的。彼时她刚从美院毕业,带着一叠画满设计图的速写本,封面是自己手绘的玫瑰,颜色是她最喜欢的香槟色,眼里的光比办公室里的落地灯还亮。而向澜,就是在这时走进她的世界
——
他是公司的项目总监,穿剪裁合体的白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腕间那块泛着冷光的机械表,笑起来时眼角有浅浅的纹路,说话时会认真看着你的眼睛,连声音都像是经过精心调配的温水,熨帖得让人放松。
秋月是吧你的毕业作品《城市肌理》我看过,用光影表现老建筑的手法很有灵气。
向澜递过来一杯热咖啡,纸杯外壁凝着细密的水珠,温度刚好能握住,以后跟着我做项目,有不懂的随时问,别客气。
那杯咖啡的香气,混着办公室里打印机的墨香,像是给秋月的职场生活开了个甜美的头。接下来的日子里,向澜对她格外
照顾:会在她加班改方案时,默默点一份她爱吃的草莓蛋糕,附带一张写着
加油
的便签;会在客户当着全部门的面质疑她的设计时,站出来从容地解释方案的逻辑,替她解围;会记得她生理期不喝冰饮,每次团队点奶茶,都特意备注
秋月:常温三分糖,加珍珠。
秋月不是没察觉这份好有些超出上下级的界限,有次同事打趣
陈总监对你也太不一样了,她还会红着脸辩解
陈总监只是惜才。而向澜每次也会顺着话茬说:像秋月这么有天赋的年轻人,多提点几句是应该的,不能让好苗子被埋没。
慢慢的,秋月的心防被这温柔的
惜才
融化了。她开始期待每天上班,期待和向澜一起在会议室讨论方案,甚至会在周末去咖啡馆写生时,偷偷画下他工作时的侧脸
——
他皱眉思考的模样,指尖敲击键盘的节奏,都成了她速写本里的秘密,被小心地夹在最后一页。
而向澜,也在一个雨夜,送她回家时,在单元楼下拉住她的手。雨丝打湿了他的发梢,他的掌心带着温热的汗,眼神
真诚
得让人心颤:秋月,我喜欢你很久了。不是上司对下属的欣赏,是想每天早上和你一起吃早餐,晚上陪你看电影,想和你过一辈子的喜欢。
秋月的心跳得像揣了只兔子,耳朵尖都红了。她看着向澜眼里映着的路灯光影,用力点了点头。那天晚上,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满脑子都是向澜的笑容,连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都变得格外动听。她以为自己遇到了爱情,却不知道,这不过是向澜精心编织的陷阱
——
他需要的,从来不是她的人,而是她脑子里那些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
恋爱后的秋月,几乎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向澜身上。他说
城南商业综合体项目很重要,甲方想要一个有记忆点的概念,她就熬夜三天,画出三套完整的设计方案,从外立面的玻璃幕墙选型,到内部动线的规划,连电梯厅的灯光色温都标注得一丝不苟;他说
甲方老板喜欢极简风,但又怕太冷清,需要加点温度,她就泡在图书馆里查资料,把国内外近五年的极简设计案例整理成厚厚的文件夹,还特意标注每个案例的
温度感设计技巧;甚至他随口提了一句
要是能有个关于‘城市记忆’的主题方案就好了,说不定以后能用,她都跑遍了本市的老街区
——
从城南的青石板巷,到城北的红砖厂房,拍了几百张照片,做成动态
PPT,连老人们讲述的街区故事都一字一句记下来,作为方案的背景素材。
而向澜,每次拿到她的成果,都会笑着揉她的头发,夸她
真棒,还是你厉害,然后转身就把方案署上自己的名字,拿去给老板汇报。秋月不是没疑惑过,有次她看到向澜提交给老板的方案里,连她画错的一个小图标都没改,忍不住问他
为什么不署我的名字。
向澜却会抱着她说:我是项目总监,方案以我的名义上报更方便对接甲方,等项目落地了,功劳肯定有你的一份,到时候升职加薪都少不了。而且我们以后是一家人,分那么清楚干什么你的才华,我知道就够了。
秋月信了。她沉浸在
被爱
的甜蜜里,忽略了同事们异样的眼光
——
有次她去茶水间,听到两个同事议论
陈总监的方案怎么和秋月之前画的草图这么像;忽略了向澜从不带她见朋友,每次她说
周末一起和你朋友吃饭吧,他都以
朋友最近忙
为借口推脱;忽略了他手机里总有加密的聊天记录,每次她想拿他手机查地图,他都会紧张地把手机揣回口袋。
直到那个周五的下午,公司要竞选设计部经理,候选人是向澜和另一位资深设计师李姐。向澜胸有成竹地站在会议室的投影前,身后的大屏幕上,展示着他的
代表作——
那是秋月半个月前熬夜做的
城市之光
商业综合体设计方案,从整体布局到灯光细节,甚至连她特意设计的
屋顶花园动线,都和她当初交给向澜的版本一模一样,只是在方案封面的角落里,加了个小小的
向澜设计
的水印。
秋月坐在台下,手指紧紧攥着衣角,指甲几乎嵌进肉里。心脏像被一只冰冷的手狠狠攥住,疼得她几乎喘不过气。她想站起来反驳,想指着屏幕说
这是我设计的,可向澜的目光扫过来,带着一丝她从未见过的冰冷,像是在警告她
别闹事,不然对你没好处。
老板和评委们都在点头称赞,李姐皱着眉看了看屏幕,又看了看秋月,欲言又止。没人注意到台下秋月苍白的脸,没人看到她眼里强忍的泪水。
竞选结束后,向澜如愿当上了设计部经理。他走到秋月身边,拍了拍她的肩膀,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晚上我请你吃饭,在你喜欢的那家西餐厅,给你个惊喜。
秋月看着他虚伪的笑容,第一次觉得胃里翻江倒海,恶心感直冲喉咙。她强忍着不适,摇了摇头:我不舒服,想先回家。
说完,她抓起包,几乎是逃着跑出了会议室。
那天晚上,秋月一个人坐在出租屋里,翻出速写本最后一页向澜的侧脸画。画纸上的他还带着温柔的笑容,可此刻看在眼里,只剩下讽刺。她用力撕了下来,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纸张被揉皱的声音,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刺耳。
她想起这一年来的付出:想起为了帮向澜赶方案,她错过奶奶的生日宴,只能在电话里听奶奶说
没关系,工作要紧;想起为了收集
城市记忆
的素材,她在暴雨天跑遍老街区,回来后发了高烧,向澜只说
多喝热水;想起自己满心欢喜地规划着和他的未来,甚至偷偷看了婚纱的款式……
这一切,突然觉得像个笑话。
她甚至开始怀疑,向澜对她的那些
好,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是算计好的
——
知道她刚毕业单纯,知道她有设计天赋,知道她容易相信别人,所以一步步用温柔做诱饵,把她套进陷阱里,榨干她的灵感,再把她弃之不顾。
就在秋月沉浸在痛苦里时,手机响了,是个陌生号码。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带着毫不掩饰的嘲讽:你就是秋月吧别再缠着向澜了,他早就跟我在一起了,你不过是他用来拿方案的工具而已。
秋月的手一抖,手机差点掉在地上。她张了张嘴,想问
你是谁,可喉咙像被堵住一样,发不出声音。
女人继续说:我是向澜的未婚妻,我们下个月就要订婚了。他跟你在一起,不过是因为你能给他出方案,帮他竞选经理。现在他当上经理了,你也没用了。识相点,赶紧离开公司,别让大家难堪,不然我就把你俩的事捅到公司群里,让你在设计圈待不下去。
电话
咔嗒
一声挂了,秋月坐在冰冷的地板上,看着空荡荡的房间,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原来那些被她忽略的细节,那些隐隐不安的预感,都是真的。她以为的爱情,不过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她付出的真心,不过是别人用来上位的垫脚石。
那晚的雨,又开始下了,和她遇见向澜的那天一样。只是这一次,雨声里没有了甜美的期待,只有刺骨的寒冷,一点点钻进骨头里。
第二章
微光
秋月没有立刻辞职。不是因为舍不得
创星设计
这份工作,而是因为她不甘心
——
不甘心自己的心血被偷走,不甘心被人当成工具耍得团团转,更不甘心让向澜这样的人踩着她的努力上位,还能过得风生水起。她想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想让向澜为他的欺骗付出代价。
可第二天去公司,她才发现,向澜已经先下手为强了。他在部门会议上,当着所有人的面,语气
惋惜
地说:秋月最近状态不太好,提交的几个方案质量明显下降,可能是压力太大了。我已经跟人力资源部申请了,让她先停职休息一段时间,调整好状态再回来,大家也多理解一下。
秋月愣住了,她看着向澜,想质问他
我什么时候状态不好了,可向澜根本不看她,继续安排工作,仿佛她是个透明人。同事们也都低着头,没人敢替她说话
——
向澜刚当上经理,手里握着项目分配的权力,没人愿意得罪他,给自己惹麻烦。
data-fanqie-type=pay_tag>
人力资源部的通知很快就下来了,一张薄薄的
停职通知书,像一块石头砸在秋月心上。她拿着通知书,走出公司大楼,正午的阳光刺眼得让她睁不开眼,可她却觉得浑身发冷,像是被扔进了冰窖。
她没有回家,而是去了美院附近的
拾光
咖啡馆。那里是她上学时常去的地方,墙上挂着学生们的作品,空气里飘着咖啡和颜料的味道,连背景音乐都是她熟悉的钢琴曲,让她稍微平静了一些。
她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拿出笔记本电脑,翻到之前画的
城市之光
设计草图。屏幕上的线条依旧清晰,每一笔都凝聚着她的心血
——
她还记得为了确定外立面的玻璃颜色,她对比了二十多种色卡;为了优化电梯动线,她熬夜做了十几次模拟演示。看着这些,她突然想起大学时教授说过的话:秋月,你的天赋不是用来讨好别人的,是用来发光的。别让任何人,任何事,遮住你的光。
是啊,她不能因为向澜的欺骗就放弃自己的梦想。她的才华,不是别人可以随意窃取的;她的人生,也不能因为一场骗局就毁掉。秋月深吸一口气,擦干眼角的泪水,打开浏览器,开始搜索设计比赛的信息。她记得之前在行业公众号上看到过一个
全国青年设计师大赛,主题是
城市与记忆,刚好和她之前做的老街区调研有关。她想,这或许是她证明自己的机会
——
用一场公开的比赛,让所有人知道,谁才是真正的设计者。
停职的日子里,秋月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比赛上。她重新整理了之前拍的老街区照片,还特意买了一台二手的胶片机,去那些快要拆迁的老巷子里,拍了更多有温度的画面
——
斑驳的墙面上孩子们的涂鸦,巷口老奶奶坐在藤椅上织毛衣的身影,老店铺门口挂着的褪色招牌……
每一张照片背后,都藏着一段城市的记忆。
她还走访了更多的老街居民,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张爷爷说,几十年前巷子里有个小卖部,夏天会卖冰镇汽水,几分钱一瓶,是孩子们最爱的解暑神器;李奶奶说,她和老伴就是在巷口的老槐树下认识的,当时他帮她捡了掉在地上的菜篮子,后来就慢慢走到了一起……
这些故事,被秋月认真地记在笔记本上,成了她设计的灵感来源。
她发现,很多老街区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被拆除,留下的只有老人们模糊的记忆,和年轻人对过去的陌生。于是,她决定以
记忆重构
为核心概念,设计一个
老街区文化展厅——
用现代的设计语言,还原老街区的场景,让那些快要消失的记忆,以另一种方式保存下来。
为了让设计更贴合实际,秋月跑遍了本市的老街区,拿着卷尺测量巷子的宽度、老房子的高度,手绘了几十张草图;她还特意找到一位做传统木雕的老工匠,跟着他学习木雕工艺,想在展厅的装饰上加入一些传统元素,让现代设计和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合。
有时候忙到深夜,她会坐在老街区的石板路上,看着远处的灯火,心里也会有一丝委屈,一丝迷茫
——
如果当初没有遇见向澜,她是不是已经凭借自己的才华,做出了像样的项目是不是已经得到了老板的认可,开始独立负责设计可每次想到这里,她都会摇摇头,把那些负面情绪抛开。她知道,沉溺于过去没有用,只有向前走,才能看到希望。
就在秋月全身心投入比赛时,向澜又找上门来了。他约她在
拾光
咖啡馆见面,还是那件白衬衫,只是袖口的褶皱没熨平,眼里也没了之前的
温柔,多了一丝不耐烦和算计。
秋月,我知道你心里不舒服,但你也别闹得太难看。
向澜搅动着咖啡,语气带着施舍,我已经跟人力资源部说了,你要是愿意回来,我可以给你安排一个资深设计师的职位,薪资也涨一级,比你之前高不少。
秋月看着他,突然觉得很可笑。她端起面前的柠檬水,轻轻抿了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冰冷:向澜,你觉得我还会相信你吗你偷走我的方案,骗我的感情,把我当工具用完就扔,现在又想用钱和职位来收买我你把我当什么了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玩偶
向澜的脸色变了,他放下咖啡勺,手指在桌沿上轻轻敲击着,语气变得强硬:秋月,别给脸不要脸。你以为你离开我,还能在设计圈混下去吗我现在是设计部经理,在业内也认识不少人,只要我一句话,没有公司敢要你。你要是识相点,就乖乖回来,大家还能和平相处。
那我们就试试看。
秋月站起身,拿起自己的包,眼神坚定,向澜,你记住,我的才华不是你给的,你也挡不住我发光。你偷走的方案,不过是我众多想法里的一个;你毁掉的,不过是我一段错误的感情。但我失去的,我会一点一点拿回来,包括你欠我的
——
尊严,还有属于我的荣誉。
说完,秋月转身就走,没有回头。她能感觉到向澜的目光在背后盯着她,带着愤怒和不甘,像淬了毒的针,可她一点都不在乎。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不再是那个单纯好骗、会因为一点温柔就心动的秋月了。她要为自己而活,要让那些伤害过她的人,看到她的力量。
回到出租屋,秋月继续完善她的设计方案。她把向澜的威胁当成动力,每画一笔,都更加坚定。她甚至开始在小红书和微博上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草图,配上老街区的照片和故事,没想到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
有同样喜欢老街区的网友,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童年记忆;有从事设计行业的同行,给她提专业的修改建议;还有一些媒体记者,私信她想采访她的设计思路。
其中,有一位叫
林设计
的网友,经常给她留言,提出的建议都很专业,还分享了很多设计资源,比如国外类似展厅的案例、传统工艺的资料。秋月觉得和这位
林设计
很投缘,就主动加了她的微信。
聊了之后才知道,林设计
叫林雨桐,是一家知名设计工作室
筑梦空间
的创始人,也是
全国青年设计师大赛
的评委之一。雨桐告诉秋月:你的设计很有温度,不是冷冰冰的图纸,而是能让人感受到情感和记忆的作品,这在现在的设计圈很难得。只要你坚持下去,把细节打磨好,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林雨桐的鼓励,像是给秋月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她更加努力地完善方案,从展厅的空间布局到展品的陈列方式,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打磨
——
她把老街区的巷子
搬
进展厅,用投影技术在墙面投射出四季变化的场景;她设计了互动装置。
第三章
较量
秋月设计的互动装置,是想让观众
触摸记忆——
屏幕里陈列着老街区居民捐赠的旧物件照片,点击任意一张,就能听到物件主人讲述的故事:比如那只掉了漆的搪瓷杯,是张爷爷年轻时当工人的奖品;那本泛黄的连环画,是李奶奶给女儿买的第一本课外书。为了录好这些声音,秋月特意带着录音设备,一次次去老街区拜访居民,有时为了捕捉一段清晰的讲述,要等老人精神好的时候反复录好几遍。
比赛提交方案的前一天,秋月熬夜做最后的调整。电脑屏幕上,展厅的
3D
模型一点点变得完整:入口处是老槐树造型的拱门,墙面贴着复刻的老街砖;展厅中央是旋转展台,摆放着她亲手做的老街区微缩模型;最里面的
记忆墙
上,会循环播放她拍的老街区影像。当她点击
提交
按钮时,窗外的天已经亮了,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缝隙照在键盘上,像是给她的努力镀上了一层光。
可就在提交后的第二天,秋月发现自己的微博私信里,多了一条匿名消息:你的方案我看过了,抄袭得真像模像样。要是不想被揭穿,就主动退出比赛。
秋月的心一沉。她点开对方的主页,一片空白,显然是特意注册的小号。她立刻想到了向澜
——
除了他,没人会这么在意她的比赛,更没人会用
抄袭
这种卑劣的手段威胁她。
她没有慌,而是把这条私信截图保存下来,然后给雨桐发了条消息,说明了情况。雨桐很快回复:别担心,比赛评审有严格的原创性审核流程,只要你的方案是自己做的,就不怕被污蔑。我会跟评审组提前打个招呼,留意这种恶意举报。
林雨桐的话让秋月稍微安心了些,但她知道,向澜不会这么轻易放弃。果然,没过几天,网上就出现了一篇帖子,标题是
惊!全国青年设计师大赛选手秋月涉嫌抄袭,方案与‘创星设计’内部方案高度相似。帖子里附了几张对比图,左边是秋月的展厅设计,右边是
创星设计
之前做过的一个文化展厅方案,还刻意圈出了几个所谓
相似
的地方,比如都用了砖纹墙面、都有互动屏幕。
帖子很快被转载,评论里开始出现质疑的声音。有人说
现在的年轻人为了获奖真没底线,有人说
难怪之前在创星待不下去,原来是惯犯。秋月看着这些评论,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但她没有时间难过
——
她必须尽快拿出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
她翻出自己的设计草稿本,从最初的概念草图,到后来的尺寸标注、材料选择,每一页都有清晰的日期;她整理了自己拍的老街区照片,从春天的新芽到冬天的落雪,记录着她调研的全过程;她还找到了老街区居民和木雕工匠,他们都愿意为她作证,证明方案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来自她的实地走访和原创思考。
林雨桐也在帮她奔走。她联系了比赛主办方,提交了秋月的原创证据,还公开澄清:创星设计的那个方案我看过,只是简单的砖纹装饰和基础互动功能,与秋月方案中‘记忆重构’的核心概念、老街区专属元素完全不同,所谓‘高度相似’纯属断章取义。
与此同时,之前支持秋月的网友也站了出来。有人翻出秋月之前分享的设计过程,反驳
抄袭
说法;有人去帖子下面留言,质疑发帖人的动机;还有老街区的居民特意拍了视频,说
秋月姑娘为了我们的老街,跑了无数次,她的方案里都是我们的故事,怎么可能是抄的
舆论渐渐反转,那个匿名发帖的人再也没了动静。秋月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向澜肯定还在暗处盯着她。
果然,比赛评审结果公布前一周,秋月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是向澜的声音,带着阴狠:秋月,你以为你能赢吗我已经跟评审组的人打过招呼了,就算你进了决赛,也拿不到奖。识相点,早点放弃,别到时候丢人现眼。
秋月握着手机,语气平静却坚定:向澜,你做的那些事,早晚会被揭穿。我不会放弃,就算拿不到奖,我也要让所有人知道,你的成功是偷来的,而我的设计,是用心做的。
挂了电话,秋月深吸一口气,继续准备决赛的答辩。她知道,只有用实力说话,才能彻底打败向澜的阴谋。
决赛答辩那天,秋月穿着一身简洁的白色西装,站在评审面前,从容地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我的‘老街区文化展厅’,不只是一个展示空间,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现在很多老街区在拆迁,我们失去的不只是建筑,还有那些藏在建筑里的记忆。我希望通过这个设计,让更多人关注老街区的保护,让那些珍贵的记忆,能被永远记住。
她播放了自己拍的老街区视频,展示了互动装置的演示效果,还拿出了自己做的微缩模型。评审们听得很认真,有人忍不住点头,有人提出了几个专业问题,秋月都一一详细解答。
答辩结束后,秋月走出会议室,看到向澜站在走廊尽头,脸色难看。他走到秋月面前,压低声音:你别得意,就算你拿了奖,我也不会让你好过。
秋月看着他,笑了笑:向澜,你以为你能控制一切吗你偷我的方案,骗我的感情,现在又想破坏我的比赛,你做的这些事,早晚会付出代价。
就在这时,走廊里传来一阵脚步声,是
创星设计
的老板和李姐。老板看到向澜,脸色一沉:向澜,你跟我来办公室一趟,有人举报你窃取下属方案,我们需要调查。
向澜的脸瞬间变得惨白,他看着秋月,眼神里满是恐慌,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原来,李姐早就看不惯向澜的所作所为,之前秋月被停职后,李姐就收集了向澜窃取方案的证据
——
包括他交给老板的方案里,有秋月的原始草图痕迹,还有同事们的证词。这次看到向澜还在骚扰秋月,李姐终于忍不住,把证据交给了老板。
秋月看着向澜被老板带走的背影,心里没有报复的快感,只有一种释然。她知道,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第四章
绽放
几天后,全国青年设计师大赛的结果公布了
——
秋月获得金奖!颁奖典礼在市中心的美术馆举行,秋月站在领奖台上,手里拿着金色的奖杯,看着台下的观众,包括林雨桐、老街区的居民,还有特意赶来的李姐,眼里忍不住泛起了泪光。
她在获奖感言里说:这个奖项,不属于我一个人,属于每一个支持我的人,属于那些愿意分享记忆的老街区居民,也属于那些坚守原创、尊重才华的人。我曾经以为,被欺骗、被打压会让我放弃,但后来我发现,那些打不倒我的,只会让我更强大。我希望所有和我一样,在追梦路上遇到挫折的人,都能坚持下去,因为只要不放弃,终会在荆棘之上,开出属于自己的玫瑰。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林雨桐朝她竖起了大拇指,老街区的张爷爷和李奶奶,还特意给她送了一束亲手种的向日葵,说
这花像你,阳光又坚强。
展览开幕那天,美术馆里挤满了人。秋月设计的
老街区文化展厅,成了最受欢迎的展区。很多人在互动屏幕前停留,听着老街区的故事,有人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有人红了眼眶。有个年轻姑娘拉着秋月的手说:我爷爷以前就住在这样的老街区,可惜现在拆了,看到你的设计,我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
媒体也来了很多记者,其中有个记者问:苏小姐,你现在最想对过去的自己说什么
秋月想了想,笑着说:我想对她说,谢谢你没有放弃,谢谢你一直坚持自己的热爱。那些曾经的伤口,现在都成了成长的勋章。
展览结束后,林雨桐正式邀请秋月加入
筑梦空间
工作室,担任设计总监,负责文化类项目的设计。秋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
她知道,这里有尊重她才华的人,有值得她为之努力的项目,这才是她真正想要的工作环境。
加入工作室后,秋月接到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和市政府合作,对本市的老街区进行保护性改造。她带着团队,一次次去老街区调研,和居民沟通需求,把设计方案改了一遍又一遍。她不仅保留了老街区的原有风貌,还加入了现代的便民设施:比如在巷子里安装了复古风格的路灯,在老房子里设计了共享空间,让居民可以下棋、聊天。
改造完成那天,老街区里挤满了人,张爷爷拉着秋月的手,指着巷口的老槐树雕塑说:姑娘,谢谢你,让我们的老街又活过来了。
秋月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满是温暖
——
她终于用自己的设计,做了有意义的事,这比任何奖项都让她开心。
而向澜,自从被
创星设计
调查后,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公司查出他不仅窃取秋月的方案,还利用职权收受甲方的好处,最终把他辞退了。他的未婚妻也因为他的欺骗,取消了婚约。据说他后来去了别的城市,想找设计相关的工作,可因为名声太差,没人愿意录用他,最后只能转行做了销售,过得很不如意。
有次秋月在网上看到向澜的消息,心里没有一丝波澜。她已经不再恨他了
——
恨一个不值得的人,只会浪费自己的精力。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工作和生活上。
她会在周末去老街区,和居民们聊天、喝茶;会在工作室里,和团队一起讨论方案,分享设计灵感;会在空闲的时候,拿起画笔,画下身边的美好
——
比如工作室窗外的晚霞,老街区里奔跑的孩子,还有自己养的那盆向日葵。
一年后的春天,秋月收到了一封来自美院的信,是她的大学教授写的:听说你最近做的老街区改造项目很成功,真为你高兴。还记得你毕业时我说的话吗你的天赋不是用来讨好别人的,是用来发光的。现在的你,终于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秋月拿着信,走到工作室的窗边,看着外面盛开的玫瑰。阳光洒在花瓣上,鲜艳而温暖。她想起两年前的那个春天,她带着满心的期待走进
创星设计,遇到了向澜,经历了欺骗和伤害;而现在,她在同样的春天里,收获了事业的成功,收获了真诚的友谊,收获了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她知道,未来的路上或许还会有风雨,但她已经不再害怕了。因为她明白,真正的强大,不是不经历挫折,而是经历挫折后,依然能笑着站起来,依然能坚持自己的热爱,依然能在荆棘之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窗外的玫瑰,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为她鼓掌,也像是在告诉所有人:只要不放弃,每一个努力的人,都能在自己的人生里,开出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