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有些风筝飞得高 > 第一章

【1】
六月的阳光洒在老屋的单人床上。
林洁盘腿坐在床沿,反复翻阅学校统一发放的《志愿填报指南》,将很多学校所在的页面都折了印子。
她的目光最后还是落在打了红圈的汉语言专业上,红色的笔迹在天光中格外刺眼。
小洁,你爸买的排骨炖好了,出来吃饭了!母亲在侧面的厨房扯着嗓子喊,混着油烟机杂乱的轰鸣声一起传入房间。
林洁像公鸡打鸣一般,用尽脖子的最后一丝力气回应:哦!
可她的行动却不干脆,坐在床上没动,眼睛空洞地看着纸上的汉语言文学五个字。
仿佛再多盯一会儿,结果就能改变一样。
饭桌上,父亲一边把排骨往她碗里夹,一边谈天说地:你报师范学校,出来就能当老师,我们这么多年的教育也没白费。
油腻的汤汁滴在桌垫上,猪油慢慢凝固。
林洁吃了一口白米饭,随着反驳声一起咽回肚子里。
她心里有话:我不想教别人写作文,我想写自己的故事。
可抬头看见父亲眼角的皱纹,还有妈妈难得一见的恳切笑容,林洁的喉咙被哽住了。
晚饭吃完,妈妈去洗碗了,林洁独自回到房间,再次翻开那本志愿指南。
这本书比数学课本还厚,但其中真正能供她选择的志愿组合其实不到一张纸。
林洁面无表情地盯着书桌上的小洞,背后传来推门声。
不用回头都知道,是父亲。
你表伯伯女儿不是985毕业的吗你要不要问问她,让她提些意见什么的。
林洁没有回头,告诉父亲,表姐很多年前就毕业了,填志愿的政策也变了,她不想麻烦别人。
背后传来一阵重重的叹息,那是父亲认同的点头:那好,你就报师范专业,出来就是铁饭碗,别折腾那些没用的。
林洁本来打算顺从父母的意见的,但听到父亲这么专断的话,她心里突然有一口气异常堵得慌:爸,我不想报师范类,我想学汉语言······
她的声音越来越小,看着父亲的脸沉下来。
你懂什么父亲拍了下床板,发出一声厚重的闷响。
写东西能挣多少钱我和你妈为你操了这么多心,头发都掉光了,别学那些不务正业的。
厨房里的母亲听见父女俩的吵声,连忙放下手头的碗。
跑过来劝:小洁,稳定是最重要的,现在做什么不需要钱啊
林洁的眼角很不争气地发红了,重重盖上对自己毫无意义的指南书。
积压多年的心声,在此刻爆发:我想写自己的故事,不想一辈子都困在这个小城里教语文!
写自己的故事父亲冷笑,我们这么普通的人家,能有什么故事给别人看
争执声惊飞了窗台上的鸟雀。
林洁的眼睛盯着地面,一言不发。
她想起过去那么多年的深夜,母亲下班后还会在客厅串珠子赚钱,父亲默默给她带零食······
可这些温暖,怎么到了人生选择时,就变成了她内疚的源泉呢
填师范,不要想别的!父亲径直走向客厅,语气不容置疑。
房门关上的一瞬间,母亲小声的劝慰声从门缝传进来:老头子你别逼太紧,她之前不是有一段时间闹脾气吗说是抑郁症······
【2】
夜里,房里没开灯。
林洁缩在椅子里,窗外的蝉还在叫,像是故意堵她的心。
她摸出自己上学写的小说稿,皱巴巴的纸页写满了她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可现在,那些字不过是痴人说梦,在现实世界里奄奄一息。
手机屏幕突然亮了,是同桌肖雯发来消息:
【我填了动画专业,我妈差点打断我的腿!但我硬扛住了,你呢】
林洁盯着手机屏幕,手指迟迟没有按下键盘。
最后删了信息重写:
【我爸让我报师范,稳定。】
发送后,她把手机扣在桌上,下巴沾上两滴冰凉的水,是断了线的泪珠。
父亲的鼾声从隔壁房间传来,隐隐约约。
林洁知道父母是为她好,可是这份好,为什么压的她喘不过气
凌晨两点,林洁坐在纱窗旁,夏夜温热的潮气渗进来。
她想起小时候,父亲抱着她去钓鱼,鱼线放得很远,钓到的鱼个头也很大。
但现在,那根线好像反过来勒住她了,要把她拽进湖里,按进稳定的深水中。
林洁用纸巾抹去脸上干涸的泪痕。
心里做好了决定——读师范。
她已经不再是倔强着不睡觉就能获得大人妥协的小孩了。
整座小城还在沉睡,而她的未来,正困在无力的痛苦中,被为你好的温热潮气浸透。
【3】
林洁到底还是把师范类的院校放在志愿表的前面。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亲喝了很多酒,红着眼眶拍她的肩膀。
说:我姑娘以后是要当老师的人,稳稳当当过日子,爸累也开心!
母亲在旁边笑得眼角起皱,她的脸看起来是那么的小,又那么苍老。
一瞬间,林洁竟然觉得很欣慰。
还好自己选了师范。
不然爸妈得多难受啊……
【4】
大四的文学赏析课上,阳光透过浓密的树荫,在黄色的课桌上洒下一片斑驳。
老师讲到现代文学思潮。
话题突然一转:同学们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文章,让我来看一看年轻一代的表达。
林洁坐在第二排靠窗的位置,心脏砰砰直跳。
她想起高中藏在书桌抽屉里的小说草稿。
那些关于小城女孩儿挣脱枷锁、奔赴远方的故事,在无数个失眠的夜晚被她写在纸上。
犹豫再三,林洁戴上口罩,举起了手。
当林洁念出自己写的小说片段时,教室里安静了一瞬间,随后响起零星的掌声。
老师很意外地看着她,眼里带着些赞赏。
很有灵气嘛,能看得出你对生活观察细腻,你写了多久的文章啊
口罩之下,是林洁灿烂的笑容。
这是第一次,她的文字被陌生人肯定,不是父母口中不切实际的想象,而是真正地创作。
【5】
中午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林洁的手机铃声响了。
她低头一看,是母亲打来的电话。
犹豫了几秒还是按下了接听键。
喂,小洁,我今天去菜市场遇到了王阿姨,她说她儿子在教育局上班,我要到了联系方式……
母亲的声音从听筒中传来,带着掩饰不住的热切。
接着说:你学的是师范,以后肯定是当老师,找个公务员多般配啊,放假的时候见一面吧……
林洁听不下去了,打断母亲的话:妈,我才二十几岁,不想相亲。
隔壁桌的同学投来新奇的眼光。
林洁压低声音:当老师还要过好几年,我想先学写作,不想这么早就……
你懂什么母亲的声音瞬间拔高,好不容易考了个师范大学,别学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你王姨的儿子条件多好,不知道别人能不能看上你呢!
如果说母亲是刀子嘴豆腐心,那这把刀未免太锋利了,一下下割着林洁的耳朵。
她想解释,想告诉母亲自己的文字被认可了。
可话到嘴边,又被母亲喋喋不休的说教堵回去了。
好了好了,你别管了,等放暑假再说。她匆匆挂断电话,深吸一口气。
才发现周围的同学都在看她。
后面有人小声说:我没听错吧,这么小就相亲,她留过级吗这么着急!
那些议论声像刺一般,扎得林洁浑身不自在。
回宿舍的路上,手机又响了。
是父亲发来的语音。
小洁,听你妈的话,周末有空就去见见那孩子。你在外面读书,家里管不到你,但要记住,稳定是最重要的,你妈为你操了这么久的心,别让她寒心。
林洁站在香樟树下,紧紧抓着手机。
父亲很少发消息给她,每次说话都简短有力。
可这次,她觉得那些话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把她往既定的轨道里按。
【6】
回到宿舍,室友们正在一起聊天。
小洁!文学社有活动,你想参加吗室友凑过来,眼睛亮晶晶的。
林洁刚想答应,手机屏幕亮了起来。
是母亲发来的相亲对象的照片。
她看着屏幕上的消息,想起了老师上课说过:写作是自由的表达,是灵魂的出口。
可自己的灵魂,永远走不到出口的亮光里,好像被父母用为你好的绳子捆在黑漆漆的夜里。
她突然委屈的想哭。
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追求热爱的东西在父母眼里就变成了叛逆、不懂事。
难道按部就班地生活,就一定能幸福吗
晚上,林洁坐在书桌前照例写着文章。
笔尖轻轻落在稿纸上,留下流利的字迹。
明天,她还要去面对父母的说教,还要听老师讲文学创作的无限可能。
她夹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几乎被生活生吞活剥,可她不屈服。
【7】
林洁最终还是拒绝了相亲。
她找了个学校组织里事情多的借口,躲在空教室里,把那篇被老师夸过的小说改了又改,投给一家本地文学杂志。
投稿成功的邮件发过来时,她盯着屏幕傻笑了好久。
日子一天天过去。
林洁白天按部就班地上课、做兼职,晚上在台灯下写作。
偶尔和社团的朋友讨论一下创作,日子难得有了些盼头。
直到半个月后,稿费到账的短信提示发过来,她才后知后觉的想起:自己银行卡绑定的是父亲的手机号。
当初办卡的时候,父亲说:你刚上大学,花钱没数,我帮你盯着点。
她当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没想到现在竟成了导火索。
那天周六,林洁正在宿舍里改文章。
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语气冷的像陌生人:你在哪马上回家!
她愣了一下,问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父亲没再说话,直接挂了电话。
林洁心里发慌,赶紧买了回家的高铁。
一路上都在琢磨,他们是不是因为自己不愿意相亲生气了。
推开家门的瞬间,林洁就意识到情况比她想的还要糟。
父亲坐在沙发上,脸绷得紧紧的,手里捏着熟悉的草稿纸。
母亲站在一边,眼神里有些担心,看见她进来,只是动了动嘴唇,却没有发出声音。
这是什么!
父亲把稿纸往茶几上一摔,声音里满是怒火。
我让你去师范院校好好读书,以后当老师,你倒好,偷偷写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还拿稿费你是不是觉得自己能当作家,不用考编不用找稳定工作了
林洁的嘴角往下沉。
她走过去把稿纸捡起来,却被父亲一把推开。
别碰!写这些不务正业的玩意儿,丢我们林家的脸!你知不知道,别人问我你大学是不是不用学习了,整天都在写这些废话。
爸,这不是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是我的创作!老师都说我写得好,发表能拿稿费,也是一条路啊!
林洁急了,声音忍不住提高。
我不想一辈子只当老师,我想写故事,这有错吗
没错父亲冷笑一声。
突然站起来,抓起林洁刚才放在茶几上的电脑包狠狠砸在了地上。
那是林洁用自己攒的零花钱买的,平时用来发投稿的邮件。
(下周一没课,她原本打算在家多住几天,就把电脑带回来了。)
哐当一声巨响,电脑屏幕瞬间裂开,碎片溅到了林洁脚边。
她看着地上报废的电脑,又看着父亲愤怒的脸,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你干嘛!
林洁想冲过去捡,却被母亲拉住了。
别气你爸,他也是为你好!母亲哭着劝,你爸托人给你找了个重点中学的实习名额,就等着毕业去呢,你写这些东西,还有心思做老师啊
为我好
林洁甩开母亲的手,声音里满是委屈和愤怒。
你们从来都没问过我想要什么!报志愿逼我选师范,还没毕业就逼我去相亲,现在连我写文章做兼职都要管,还砸我的东西!这不是为我好,这是把我往你们想要的路上逼!
父亲看着她哭,脸色稍微缓和了一点。
可语气还是强硬:我告诉你,今天我就把话放这,你要么把这些破稿子烧了,以后好好准备考编当老师,要么你就别认我这个爸!
林小满没再说话。
她蹲下身,一张张捡起地上的稿纸,小心翼翼地叠好,抱在怀里。
然后,她看了一眼父亲,又看了一眼母亲,转身朝着门口走去。
我不会烧我的稿子,也不会放弃写作。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我回学校了。
泪无声地滑落,她拉开门。
天早就黑了。
【8】
林洁在宿舍住了两个月,放长假也没回家。
没课的时候,她白天去培训机构代语文课,晚上在宿舍写稿。
稿费和代课费凑在一起,够付生活费,还能存些积蓄。
母亲偶尔会发来消息,问她过得好不好,要不要回家。
她每次都只回挺好的,没提自己常常啃面包当饭。
学校课程结束后,母亲突然打来电话,说父亲病了,住院要做手术,让她赶紧回家。
林洁心里一紧,一点不耽搁地就回去了,却发现父亲只是感冒发烧。
所谓的手术,不过是母亲骗她回家的借口。
你爸知道错了,不该砸你电脑,你就回家住几天吧。
母亲拉着她的手,哭得很伤心。
家里给你报了本地的教师编制考试,下个月就考,你好好准备,考上了就不用在外面受苦了。
林洁的气早就消了,看着母亲鬓角的白发,又看了看父亲欲言又止的样子,终究还是心软了。
一毕业她就回了家。
母亲把她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书桌上摆着新买的教师编制复习资料。
父亲还偷偷给她买了台新的笔记本电脑,放在书桌角落,没跟她提一句。
林洁摸着崭新的电脑,心里百感交集。
她知道父母是想弥补,可这份弥补,依然带着强迫的意味。
【9】
考编笔试那天早上,天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雨。
母亲早早起来给她煮了鸡蛋和面条。
父母开车送她去考场,一路上没说话,只在快到考场时,说了句别紧张,尽力就好。
林洁坐在后座,手里攥着准考证,心里很沉重。
她知道,这场考试对父母来说,是她浪子回头的标志。
可对她自己来说,却是对梦想的又一次放弃。
走进考场,找到自己的座位。
林洁看着周围埋头复习的考生,每个人的表情都很严肃。
监考老师分发试卷,当她看到作文题我的人生之路时,脑子里突然一片空白。
题目下面的提示写着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未来人生的规划。
她盯着那行字。
想起父亲砸电脑时愤怒的脸。
想起母亲哭着劝她稳定最重要。
想起自己在宿舍写稿到深夜的日子。
想起老师说的别放弃你的天赋。
笔尖悬在答题卡上,林洁却怎么也写不下去。
她想写我的人生之路,是成为一名作家,用文字记录生活,可又想起父母期待的眼神。
她想写我会成为一名老师,以责任为灯,照亮迷途学生的归路,可心里的声音却在尖叫这不是你想要的。
【10】
考试结束后,外面下起了小雨。
冰凉的雨水打在脸上,林洁觉得格外清醒。
她掏出手机,想给母亲发消息解释,却先收到了母亲的电话。
小洁,考得怎么样有没有把握母亲的声音带着期待。
林洁深吸一口气,说:妈……我没写。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后传来母亲的哭骂声:林洁!你是不是疯了你爸为了给你报这个考试,花了多少钱你居然说不考就不考!你自己和你爸说!
挂断电话后,林洁在街边漫无目的地淋着雨。
她知道,不会有人来接她的。
路过十字路口时,她看见地上躺着一只小鸭子的尸体。
而马路对面是一个公园,里面有全城最美的湖。
熟悉的电话提示音响起,大概是母亲又要来骂她了。
喂……
你爸听说你没考试晕过去了,现在在急诊室!母亲带着哭腔,你这个白眼狼,我们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就是这么回报我们的你赶紧给我滚回医院来!
林洁的脑子嗡的一声响。
她顾不上车流,在雨里狂奔。
在路边拦了辆出租车就往医院赶。
一路上,她心里又慌又乱,既担心父亲的身体,又觉得委屈。
她只是想追求自己的梦想,为什么就这么难
赶到医院急诊室。
林洁看见母亲坐在走廊的椅子上哭。
父亲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闭着眼睛。
她走过去,刚想开口,父亲却突然睁开眼,别过脸。
声音沙哑地说:别叫我爸,我没有你这样的女儿。
林洁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坐了一夜。
父亲没再理她,母亲守在病床边,偶尔投来的眼神里,满是失望和怨怼。
天快亮时,护士进来换吊瓶,提醒家属病人需要静养。
母亲这才叹了口气,对林洁说:学校宿舍还能住吧你先回学校吧。
走在医院冷清的走廊里,林洁掏出手机,看见文学社同学来的消息。
【上次你说的那篇关于家庭矛盾的稿子,写完了吗编辑催我要呢。】
她盯着屏幕,突然觉得心里的压抑像要溢出来。
那些藏在心里没说出口的话,那些和父母之间扯不清的矛盾,或许都能写进故事里。
【11】
回到学校宿舍,林洁没顾上换湿衣服,直接打开新电脑打字。
她写那个困在稳定期待里的女孩,写女孩和父亲的争吵,写母亲总是流的眼泪,写考编考场里的出逃,也写医院里那句我没有你这样的女儿。
窗外的雨还没停,敲打着宿舍老旧的窗户。
而她的眼泪落在键盘上,却没停下敲击的手。
稿子写完时,天已经黑了。
林洁给稿子起了个名字,叫《有些风筝飞不高》。
发给小萱后,她瘫在椅子上,心里莫名松了口气。
好像把心里的刺拔出来,写在纸上,就没那么疼了。
没想到一个星期后,编辑发来消息。
说稿子被一位知名作家看到了,不仅转发到了自己的社交账号,还配文:每个被家庭期待捆绑的孩子,都能在这个故事里看见自己。
林洁点开链接,看着下面密密麻麻的评论。
有人说我和我妈因为考公吵了三年,看完哭了。
有人说原来不是我一个人在挣扎。
还有人说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看见孩子的梦。
……
林洁看着那些评论,身体开始忍不住发抖。
更让她意外的是,晚上,母亲突然发来一条微信消息。
只有短短一句:妈不懂你写的文字,但看好多人夸你,真棒。
林洁盯着这句话,反复看了好几遍。
她想起以前,母亲总说写这些没用,可现在,母亲居然会主动提她的文字,还说棒。
原来,家长只想看到成绩啊。
她犹豫了很久,回复了一句:妈,你要是想看,到时候我把样刊寄给你。
消息发出去后,母亲没再回复,可林洁的心里,却悄悄亮了一点光。
她不知道的是,此刻的父亲,正在家里用手机反复看着那篇被转发的文章。
在医院,他听见护士议论最近有个家庭故事特别火。
他好奇点进去,才发现作者的名字,和女儿的笔名一模一样。
听着别人的夸赞声,他心里的某些空缺突然被填满了。
夜里,父亲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想起林洁小时候,总拿着写满字的本子追着他念,说爸爸,我以后要当作家。
那时候他只觉得孩子小,随口应着,没放在心上。
后来孩子长大了,他满脑子都是稳定铁饭碗,却忘了女儿曾经的梦想。
他摸出手机,又点开那篇文章,看到结尾那句风筝只是想飞,不是想挣断手里的线。
他掏出烟,吸了一口。
【12】
林洁这边,也收到了杂志编辑的消息,说《有些风筝飞不高》会在下个月发表。
她把消息截图,犹豫了很久,还是发给了母亲。
没过多久,母亲回复了一个好,还加了个笑脸表情。
林洁看着那个笑脸,突然觉得,或许父母不是不懂,只是需要时间,慢慢看见她的路。
【13】
林洁收到杂志样刊那天,刚从培训机构下班。
回家后,她拆开快递,手指轻轻拂过纸页,突然想起该给母亲寄一本。
她拍照发给母亲,没过多久,母亲发来语音。
声音里带着难得的轻快:好,你多寄几本给我,你王姨来家里,还夸我姑娘有本事呢。
林洁笑着回复,心里却隐隐惦记着父亲。
自从医院那次后,父亲没再给她打过电话,也没在家庭群里发过消息。
她犹豫了几天,还是把样刊寄了一本到父亲的工厂。
发了条微信。
【我发表的文章寄给你了,你要是有空,就看看。】
寄出后的第四天,林洁接到了母亲打来的电话,说父亲在干活时被机器砸伤了腿,正在医院抢救。
她脑子一懵,抓起包就往车站跑,一路上眼泪止不住地掉。
心里满是愧疚:不会又是因为我吧
赶到医院时,父亲已经从手术室出来,右腿打着厚厚的石膏,脸色苍白得吓人。
母亲坐在床边,满脸愁容,看见女儿进来。
说:过来吧。
林洁走到病床边,看见父亲闭着眼睛,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紧了。
接下来的几天,林洁每天都在医院陪护。
她给父亲擦脸、喂饭,帮他翻身子。
父亲还是不怎么说话,却会在她打字时,偷偷瞟一眼。
有一次,林洁故意把杂志摊开在父亲面前,读起刚发表的那篇文章。
读到父亲砸了电脑,却在后来偷偷买了新的那段时,她听见父亲轻轻叹了口气。
爸,以前是我太犟了,没好好跟你沟通。
林洁放下杂志,轻声说,我知道你想让我稳定,怕我受苦,可我真的喜欢写作,也想试着靠这个闯一闯。
父亲沉默了很久,才慢慢开口。
声音沙哑:以前总觉得,稳定的工作才是好日子,怕你走弯路。那天在工厂看你写的文章,才知道……
他顿了顿,眼神里带着愧疚,砸你电脑的时候,我也后悔了,后来买了新的,却没敢跟你说。
林洁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爸,我不怪你,就是有时候觉得,我们之间好像隔着东西,说不通。
父亲看着她,眼神柔和了很多。
你写的那些字,有人喜欢,能让你开心,那就不算不务正业。以后你想写,就好好写,爸不拦你了。
一旁的母亲也红了眼:小洁,以前妈总催你相亲、考编,是怕你一个人在外头难,以后不逼你了。
【14】
出院那天,父亲拄着拐杖。
突然说:你妈跟我说,你最近在写新稿子,关于咱们家的
林洁愣了一下,点头说:想把咱们之间的故事写下来,或许能让更多人理解父母和孩子的想法。
父亲点点头,说:好,写的时候要是忘了以前的事,就问我,我给你当素材。
林洁看着父亲的侧脸,阳光洒在他鬓角的白发上,心里暖暖的。
后来,林洁的新稿子发表了,父母把样刊寄给了亲戚们。
有天晚上,家庭群里突然热闹起来。
小姨发消息说:【小满写的故事,让我想起以前逼我儿子考公的事,现在才知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挺好的。】
data-fanqie-type=pay_tag>
其他亲戚也跟着附和,说看了稿子,才明白该怎么跟孩子沟通。
林洁看着群里的消息,又看了看身边正在读杂志的父亲。
突然明白:亲情从来不是谁逼谁走哪条路,而是愿意试着理解彼此,在不同的路上,互相牵挂。
风筝终于找到了方向,而握着线的人,也学会了松开手,让它朝着光的方向,慢慢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