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泉推开书房的门,一股墨香扑面而来。他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科举放榜已过三月,自从中了进士,家中便门庭若市,日日有客来访。今日送走最后一位客人时,夕阳已西沉,他才得以喘息片刻。
书房角落,一幅卷轴静静倚在案几旁。柳泉这才想起,这是日间那位陌生访客所赠之物。那人自称姓墨,衣着朴素却气质非凡,言谈间似与他相识已久,可柳泉搜肠刮肚也想不起何时曾与这人有过交集。
柳进士若得闲,不妨看看这幅画,或许能解您近日之惑。墨先生临走时意味深长地说道,眼角似有笑意,却又让人捉摸不透。
柳泉小心翼翼展开画卷,霎时间,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涌上心头。画中,血色漫天,一轮赤月拨开层云,月下一抹艳丽身姿背对观者,立于悬崖之巅。那红衣似血,长发如墨,虽不见面容,却自有万种风情。
整幅画笔法精妙,设色大胆,绝非寻常画师所能为。柳泉越看越觉得画中身影有几分熟悉,仿佛在何处见过这般姿态。他正思索间,忽然瞥见画中女子似乎微微侧过了脸,露出一抹精致的下颌线条。
柳泉猛地一惊,闭目凝神后再看,画中人分明仍是背影。他揉了揉眉心,自嘲地笑了笑:怕是连日劳累,眼都花了。
夜深人静,柳泉将画草草收起放在桌边,便回里屋歇息了。子时将至,一朵乌云悄然掩住了星月,京城陷入一片黑暗。此刻柳泉正在里屋熟睡,门窗紧闭,书房内却凭空起了一阵微风,将那幅画徐徐摊开在地。
旋即,一道红光自画中溢出,凝聚成形。一红衣女子悄然现身,她紧闭双眼,静立桌前,而画上只剩下一轮孤零零的红月。
不多时,乌云飘散,月光重新洒落人间,此时的月亮却妖异如血。一道奇异的红光透过窗棂照在女子身上,她缓缓睁开双眼。眸中流光溢彩,却带着千年积攒的孤寂。
在她睁开眼睛的那一瞬间,月的血色更加浓重了几分,世界也似乎在那个瞬间陷入了寂静。
女子轻叹一声,这叹息中藏着千年的等待与无奈。她拾步走向里屋门前,却只是在门前站着,迟迟没有推开那扇门。她纤细的手指抚摸着额间的一抹梅花花钿,陷入了漫长的回忆当中。
她本是画中仙,因缘际会开了灵智,如今已修炼千年。而这幅画的作者,正是当今进士柳泉的前世。
前世的柳泉,是画坛魁首,世人尊称柳画师。他传世之作不多,一生所作不过三十幅,可每一幅都是画坛传奇。他笔下山水有灵,花鸟含情,人物更是栩栩如生。据说曾有贵人千金求他一画而不得,只因柳画师作画全凭心境,不为权贵折腰。
而她存身的这幅《红月倩影图》,世人皆不认为出自柳画师之手,只因画风妖异绮丽,与柳画师素来的清雅风格大相径庭。又有谁知,这正是柳画师的绝笔之作,绘的是他心中可望不可即的倩影。
此刻的她和今世的他只隔了一扇门,为了这一刻,她已经等待了千年,可这时她却更加不敢触摸那雕着窗花的木门。
良久,她才微颤着,缓缓推开了里屋的那扇门。
此时屋外月亮的血色更加的浓重了,几乎要滴出血来。
她如鬼魅般飘至柳泉床前,定定地看着那张她朝思暮想的脸庞。千年轮回,他的容貌竟与前世有七八分相似,只是少了那份历经沧桑的沉静,多了几分年少得志的锐气。
她伸手想要碰碰他,却又怕将他惊醒。泪水不知不觉滑落,恰好滴在柳泉掌心。那滴泪珠泛着淡淡红光,在接触皮肤的瞬间便渗入其中,柳泉在睡梦中微微蹙眉,似有所感。
我自从诞生了灵智,每日都会在这门口徘徊,每次你都会从这门内进来,进来看我。我生于你的笔下,可为何,我生了灵智后,你却不再来看我了呢那个时候你温柔抚摸我的样子,可真好看。你绘的是我的背影,我可以转过身让你看看我了,可你怎么将我抛弃了千年之久
她轻灵的声音,诉说着这历时千年的等待。而她不知的是,她诞生灵智的那日,画师便因病卧床,三日后就病逝了。或许是冥冥中的天意,他们注定要经历磨难,才能相见。
女子说完便再没有说话,只是深情的看着柳泉。却不觉窗外天空中红月的血色似乎正在缓缓褪去,她的身影也慢慢变淡。而她却恍若未觉,依旧只是站在那里定定的看着熟睡中的男子。
很快明月恢复了皎洁的颜色,屋内的一切都恢复了正常,唯一不同的是那幅画躺到了地上,画中的红衣女子也露出了一抹侧颜。
次日清晨,柳泉从梦中惊醒,额上尽是冷汗。他梦到一个女子,身着红衣,娇颜如花,站在他床前默默垂泪。那梦境真实得可怕,梦已逝去,但他的内心却依旧充斥着一股巨大的悲伤,右手掌心隐隐发烫。
他想起了那幅画,赶忙下床去寻找,在地上将画捡起,打开看了,这次看的真切,那个女子确实露出了一抹侧颜。那侧颜与他梦中所见女子极为相似,柳泉心中一震,莫名生出几分悸动。
柳泉把这幅画挂在了墙上,回身看到桌上宣纸早已摊开,上面只有一行娟秀的小字:姑娘本是画中影,愿与公子相衔玉——红月。
红月……柳泉喃喃念着这个名字,心头涌起一阵熟悉的悸动,仿佛在很久以前,他也曾这样唤过某个女子。
大人,门外有位墨先生求见。仆从的声音打断了柳泉的思绪。
柳泉忙道:快请。
墨先生仍是昨日那副打扮,进门后目光直接落在了墙上的画作,嘴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柳进士昨夜可曾安睡
柳泉心中一动,请墨先生坐下后,迫不及待地问道:墨先生,这幅画究竟从何而来画中女子又是谁为何我会觉得如此熟悉
墨先生捋了捋胡须,意味深长地说:此画乃故人相托,要我转交于您。至于画中女子,您若真想知道来历,不妨去城西的古画斋问问,那里的老板或许能为您解惑。
送走墨先生后,柳泉心中疑云更浓。他即刻更衣出门,直奔城西古画斋。画斋老板是位年过花甲的老者,见柳泉出示的画作后,面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这幅画……柳进士从何得来老者声音微颤。
柳泉简略说了墨先生赠画之事,老者长叹一声:不瞒柳进士,这幅《红月倩影图》乃是前朝画圣柳如风的绝笔之作。传说柳画师晚年邂逅一女子,一见倾心,却因种种缘由未能相守,于是作了这幅画,将情思尽诉笔端。完成后第三日,柳画师便与世长辞。
柳泉心中大震:柳如风正是我的先祖。
老者惊讶地看了柳泉一眼,继续道:更有传说,这幅画因倾注了画师太多心血与情感,竟然通了灵性。每至血月当空,画中女子便会现身,寻找她的画师。数百年来,此画几经易主,但每个收藏它的人都会在血月之夜梦见一红衣女子,久而久之,人们视其为不祥之物。
柳泉想起昨夜那个梦境,掌心似乎又隐隐发热:那墨先生为何要将这幅画赠与我
老者摇头:这就非老朽所能知了。不过据说,若能解开画中秘密,或许能续上前缘,但也可能招致祸端。柳进士务必小心。
带着满腹疑问,柳泉回到宅中,径直走向书房。他站在画前仔细端详,越发觉得画中女子熟悉得令人心慌。那侧脸的角度,那发丝的弧度,仿佛曾在何处见过千百回。
是夜,柳泉特意留在书房歇息。他将卧榻安置在画作对面,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画面,心想或许能再次见到那位名唤红月的女子。
子时将至,窗外月光渐渐染上绯色。柳泉屏息凝神,只见画中那轮红月忽然泛出柔和光晕,画上色彩流动起来,如同水墨遇水般化开。那抹红衣身影似乎微微一动,侧过来的脸庞又多了几分。
柳泉看得痴了,不知不觉间竟睡意袭来,沉入梦乡。
梦中,他不再是新科进士柳泉,而是前朝画圣柳如风。那年春末,他于南山写生,忽见一红衣女子立于崖边,眺望远方。山风吹起她的衣袂,仿佛下一刻就会乘风归去。柳如风看得心驰神往,当即提笔作画。
女子察觉身后有人,回眸一笑。那一眼,万年。
小女子红月,见过公子。
梦中的相遇如此真实,柳泉能感觉到柳如风当时的心跳,那份一见钟情的悸动穿越时空,与他自己的心跳重合。
此后种种,如走马灯般在梦中流转。柳如风与红月相约南山,赏月作画,吟诗对弈。红月才情过人,对书画的见解往往令柳如风大为惊叹。然而每当柳如风问起红月的家世背景,她总是笑而不答,或是巧妙转移话题。
直到那个血月之夜。
梦中,柳如风手执红月的手,郑重道:红月,我不管你是何来历,只问你一句,可愿与我相守一生
红月眼中泪光闪烁:红月本是……话未说完,忽然天现异象,血月当空,红月的身影开始变得透明。
如风,我非人间之人,乃是画中仙。红月终于道出真相,千年前,我被一位画师绘入画中,因缘际会通了灵性,修炼成形。但我不能长久离开画境,否则会灵性消散。
柳如风紧紧抱住她:我不在乎你是人是仙,只求你莫要离开我。
红月泪如雨下:每逢血月,我才能完全脱离画境,与君相见。若要长相厮守,须待我修炼满两千年,而你也要守护三生石二千岁。如今我才修炼千年,这条路漫长得很。
我愿意等。柳如风坚定地说,无论千年万年,我都会找到你。
言毕,他立即开始创作《红月倩影图》,将红月的身影永远留在画中。然而画作完成的当夜,柳如风一病不起,三日后溘然长逝。临终前,他握着那幅画,喃喃道:待我归来……
柳泉猛地惊醒,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那梦太真实,仿佛是他亲身经历过的往事。他抬头看向画作,惊讶地发现画中女子已经完全侧过脸来,容貌清晰可见,正是他梦中那位名唤红月的女子。
红月……柳泉情不自禁地唤出声。
画中女子的眼睛似乎眨了一下,一滴墨泪从画中滴落,在纸上晕开一朵小小的墨花。
此后数日,柳泉闭门谢客,整日与画为伴。每至深夜,他都会与画中的红月说话,虽然得不到回应,但画中女子的姿态却在慢慢改变,从侧脸渐渐转为四分之三侧面,仿佛她正在一点点转过身来。
data-fanqie-type=pay_tag>
这日,柳泉偶然得知京城外有一座古老的道观,观中有一位年迈的道长,精通灵异之事。他立刻备马前往,求问道长。
道长听罢柳泉的叙述,沉吟良久方道:书画成精,乃灵气所钟。画仙若要与人相守,确需修炼两千年。而凡人若想与画仙厮守,则须守护三生石二千岁。如今千年已过,你若能找到三生石,守候至今,或许能续上前缘。
三生石在何处柳泉急切地问。
道长摇头:三生石非凡物,它在何处,老道也不知。但传说有缘人会在血月之夜,于画中得见指引。
柳泉谢过道长,返回家中时已是黄昏。这夜恰逢月圆,他心中隐隐期待,或许今夜能见到红月真身。
子时一到,血月如期而至。画中泛起红光,比以往都要强烈。在柳泉惊讶的目光中,红月的身影缓缓从画中浮现,如同从水中升起般,最终完全脱离画纸,站在了他的面前。
这一次,她不再是虚幻的影子,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红衣似火,青丝如瀑,额间一点梅花钿,与她梦中一般无二。
如风……红月开口,声音轻如耳语,千年不见,你可还记得我
柳泉心中澎湃,不由自主地上前一步:我不是柳如风,我是柳泉。
红月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有千年积攒的思念:魂魄如一,只是换了个皮囊。你掌心可有月形印记
柳泉摊开右手,果然发现掌心不知何时多了一个淡淡的红色月牙印记。他惊讶地看向红月:这是……
那夜我的泪滴落在你掌心,这是画仙之泪的印记,也是我们缘分的证明。红月轻声道,千年等待,我终于能真正站在你面前了。
为何今日你能完全现身柳泉问道。
红月眼中泛起忧色:因为时间不多了。我的修炼只到千年,每次现身都会消耗灵性。若要续缘,我们必须在一个月内的血月之夜,找到三生石,否则我将永远消散。
柳泉心中一震:三生石在何处
红月指向画作:秘密就在画中。如风当年将线索藏在画里,只有他的转世才能解开。
柳泉仔细审视画作,这才发现血月之下的山水并非随意绘制,而是一幅精巧的地图。山峦的轮廓、河流的走向,分明是京城西北一带的地形。
这是……西山一带!柳泉惊呼。
红月点头:我们必须在一个月内找到三生石。但此行凶险异常,画仙现世,必会引来各方势力觊觎。有些邪修之辈,若得画仙之灵,可增千年功力。
柳泉坚定地握住红月的手:无论如何,我定会护你周全。
次日,柳泉以休养为名,告别家人,带着画与红月前往西山。为避免引人注目,他选择夜间出行,红月则藏身画中。
西山地域广阔,山势险峻。根据画中暗示,三生石应该藏在某处山洞之中。柳泉在山中寻找数日,却一无所获。
这夜,血月再现,红月得以现身。她站在山巅,眺望四周,忽然指着一处山谷:那里灵气充沛,似有异象。
柳泉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见一处山谷中泛着淡淡蓝光。二人立刻前往,发现谷中有一隐蔽洞口,洞内传出奇异的光芒。
正当他们要进入山洞时,忽然身后传来一声冷笑:多谢带路,画仙之灵,我收下了。
柳泉回头,只见墨先生站在不远处,身后跟着几个黑衣人。此时的墨先生一改往日温和,眼中满是贪婪之色。
墨先生你究竟是什么人柳泉将红月护在身后。
吾乃玄阴教主,寻找画仙已百年矣。墨先生大笑,多亏了你,我才能找到三生石所在。待我取得画仙之灵,再以三生石之力,便可长生不老!
原来一切都是阴谋。墨先生早就知道柳泉是柳如风转世,特意将画赠与他,暗中观察,等待红月现身指引三生石的位置。
红月低声道:如风,记得我教你的那招笔法吗
柳泉一愣,忽然想起梦中柳如风作画时的独特笔法。红月曾说过,那笔法不仅能作画,更能驱邪避凶。
柳泉当即以指为笔,在空中划出一道符咒。金光一闪,墨先生等人被震退数步。
快进洞!红月拉着柳泉冲入洞中。
洞内别有洞天,奇石林立,中央一处高台上,放置着一块晶莹剔透的石头,散发着柔和的光芒——那便是三生石。
然而墨先生等人很快追了进来。一场恶战在所难免。柳泉虽习过武艺,但对方人多势众,渐渐不支。关键时刻,红月飞身至三生石前,咬破指尖,将血滴在石上。
以画仙之血,唤三生之灵,请助我们一臂之力!
三生石顿时光芒大盛,洞内浮现出无数光影,那是千百年来在此许愿的有情人的记忆与情感。光影交织成网,将墨先生等人困住。
红月拉起柳泉的手:快,将你的血也滴在三生石上,以我们千年情缘为誓,方能真正激活三生石的力量。
二人十指相扣,将共同的血滴在三生石上。霎时间,洞内光芒万丈,三生石中浮现出无数画面——那是他们前世的点点滴滴,以及柳泉转世后的种种经历。
墨先生等人被强光震飞出洞,洞口随之封闭。
当光芒渐消,柳泉发现红月的身影变得几乎透明。
红月!柳泉惊慌地抱住她。
红月虚弱地微笑:三生石虽认可我们的情缘,但我的修炼不足,强行激活三生石,耗尽了灵性。
不!一定有办法救你!柳泉泪如雨下。
红月抬手轻抚他的脸:还记得那个传说吗书画成精,须修炼两千年,方可与意中人长相厮守;凡人若想与其厮守,须守护三生石二千岁。如风,你愿意为我守护三生石二千年吗
柳泉坚定地点头:莫说二千年,便是万年,我也愿意等。
红月欣慰地笑了,身影渐渐消散,最终化为一缕红光,注入三生石中。与此同时,柳泉感到一股奇异的力量充盈全身,千年寿命由此开始。
洞外,血月渐渐褪去血色,恢复皎洁。柳泉走出山洞,发现洞口已然消失,仿佛从未存在过。唯有掌心月牙印记微微发热,提醒着他这不是梦。
回到京城,柳泉辞去官职,隐居西山。有人说常看到他在山中漫步,容貌数十年不变。更有传说,每逢血月之夜,西山某处会泛起奇异光芒,那是有情人在续写千年之约。
百年匆匆而过,柳泉的传说渐渐被人遗忘。唯有那幅《红月倩影图》流传于世,画中女子已然完全转过身来,面若桃花,目含秋水,仿佛随时会从画中走出。
而据收藏此画的人说,每逢血月当空,画中会浮现两句诗:
画中红月等千年,三生石前续旧缘。
后记:
千年后,西山某处山洞开启,一道红光飞出,与山中一道白影相会。至此,画仙与守护者的千年之约终于圆满,一段传奇情缘得以再续。
而世间又多了一对神仙眷侣,他们时而现身人间,帮助有情人终成眷属。人们称他们为红月仙侣,却不知他们背后那段跨越千年的等待与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