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大夏开国以来头一遭,新科状元未经翰林院历练,直入内阁中枢。
当年陆青山连中三元,也不过授了个翰林院修撰的闲职,两年后才入文渊阁。
甚至有些人在心中猜测,难道陛下要培植寒门学子,对抗世家?
温砚卿抑制着内心激动,一个头磕在地上,“微臣叩谢陛下圣恩。”
他知道自己能有今日,除了辛勤养育他的母亲,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沈小姐。
殷淮鹰眸微眯,锐利的眼神看着温砚卿,鼻子里发出一声不屑地轻哼。
景泰帝又想起了献词之人,“沈铮听封!”
沈铮从后方出列,“臣在。”
景泰帝道,“沈爱卿在工部多年,修河筑桥,督办皇陵,件件差事都得朕心,今日便擢升你为工部侍郎,望你再接再厉。”
沈铮立即磕头谢恩,“谢陛下恩典,臣定不负陛下所望。”
群臣心中暗想,工部侍郎可是个空悬多年肥差,工部多少人挤破脑袋都上不去,今日竟然落到了沈铮头上。
沈铮真是养了个好女儿,御赐休夫啧、啧,这次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说不定用不了多久,沈家的门槛就会被提亲的媒婆踏平。
“报—!”就在此时,门外突然传来士兵急报声。
一名传令兵匆匆入殿,单膝跪地,声音急促,“启禀陛下,淮安府八百里加急!”
“黄河决堤,洪水冲垮三县堤防,万亩良田毁于一旦,如今数万灾民正沿河北上,已至通州一带,不日将抵达京城!”
景泰帝闻言脸色骤变,满朝文武顿时哗然,方才喜悦的气氛瞬间凝固。
景泰帝起身,“周筠良,朕命你即刻开仓放粮,在城外设粥棚安置灾民!”
户部尚书周筠良立即出列,“臣遵旨!”
景泰帝又道,“沈铮,你立即派人前往淮安,查勘堤防损毁情况,若是有人贪腐,立即上报刑部!”
沈铮立即道,“臣遵旨!”
这一世的水患,比前世晚来了半个多月,但灾情却更甚从前,沈娇棠手里的盐引,也比前世多翻了一倍。
这银子她赚得不安心,尤其是她看见街上拖家带口,破衣烂衫的难民时,一个个饿得眼睛发直,母亲怀中的孩子脑袋无力地耷拉着,连哭都没了力气。
“去买粮。”沈娇棠对府上的刘管事道,“顺便去清点一下西郊仓库的米。”
刘管事瞪圆了眼睛,“小姐,现在外面的米都是天价了,以前六两银子能买五石的米,现在只能买一石不到,您这是要”
沈娇棠看着管事,目光坚毅,“我要开棚施粥。”
刘管事神色微怔,接着长揖一礼,“小姐大义,老奴佩服,老奴一定尽心完成此事,不负小姐所托。”
事情办妥后,沈娇棠在城门口搭棚施粥,袖口沾了米汤也浑然不觉。
她端着盛到八分满的粥碗轻轻吹了吹,俯身递面前的小女孩手中。
“慢些喝,别烫到,”她指了指一旁,“若是不够吃,去那边再领个馒头。”
小女孩双手捧住粗陶碗,仰起脸冲她甜甜一笑,脏兮兮的小脸上露出两个小梨涡。
“谢谢仙女姐姐!”
沈娇棠摸了摸小女孩的小脑袋瓜,笑得一脸温柔。
沈娇棠不知,几步外的明瑄郡主,正驻足看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