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绿盾工程:沙漠腾起的新丝路 > 第50章  因噎废食

第二天,他就去着兵团人和牧场人商量了。
“我是觉得这骆驼,多多益善,你们也是看到这沙漠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的——”
“王主任!你这话说的,轻巧!”一声打断了王主任的陈词,只见一个身着洗得发白的旧式军绿色作训服的中年汉子大步走来,他身后跟着几个同样精干、皮肤黝黑的年轻人。
此人正是兵团农场的胡杨。
“胡连长?您来得正好我们正在试图解决沙漠游客运力的问题——”王主任寒暄着。
“怎么解决?养更多的骆驼,你不觉荒谬吗?”胡连长直接打断。
“怎么荒谬了,我是在积极解决问题啊!”王主任自己也委屈。
“你可知道,你这沙漠旅行已经影响到很多事了,你可知道,这热闹背后,是要付出代价的?”胡杨一阵见血。
说着他举着一个平板,上面是无人机高空俯瞰收集回来的画面:
“这些游客来体验沙漠,就是这么体验的吗?”
镜头下画面触目惊心:原本应该是黄绿相间、整齐划一的麦草方格沙障,在靠近游览路线的地带,被踩踏得七零八落,沙土裸露。
一些草格被车辙深深碾过,草梗断裂,草格子凹陷下去。
一些新植不久的梭梭苗、花棒苗,被折断,上面刮着塑料垃圾,甚至茎叶处已经烧焦了。
看着无人机高空俯瞰拍摄的画面,王主任咽了咽口水,他也自觉不是,只是嘀咕了一声:“这游客,这素质——”
“这些——在你们外人看来,不过就是野草而已,不过,在咱兵团人看来,却是咱几代兵团人,顶着风沙,一棵一棵种下去了。你们外人没有跟沙漠打过交道,不懂得沙尘暴的厉害。这些草格子是锁住黄龙的最后一道防线!”说着,胡杨扭头望向王主任,“你们倒好,不到数月,毁了多少?”
胡杨的声声质疑,掷地有声。
王主任的脸色非常的难看,只是嘀咕着:“这些都是小状况,要经济先行嘛。后面,旅游取得的收入会反哺治沙工作的。”
胡杨目光如炬地钉在王主任脸上:“你管这叫‘小状况’?等后面风沙埋了咱整块沙漠农田,你还反哺个毛球?”
面对质疑,王主任的语气中有所松动:“游客素质参差不齐,管理上我们确实有疏忽,我们会增加防护栏。旅游是一定要搞的,人总不能因噎废食吧,只有经济搞活了,才有更多资金,这样才是良性的循环。”
“良性循环?”胡杨冷冷地哼一声,“如此发展下去,我可看不见良性循环的那一天了。你指望用毁掉防沙屏障的钱,日后再去建防沙屏障,这是什么狗屁逻辑?”
一句用“毁掉防沙屏障的钱,日后再去建防沙屏障”彻底让王主任闭嘴,然而,他却觉得这罪名过重了。
他和那些不讲素质的旅客可根部没有想到过要毁掉防沙屏障:“这也未免太小题大做了吧。我不过就是想多养些骆驼,解决沙漠旅游运力的问题罢了,你们叭叭叭往我头上扣太多的帽子了。”
“胡杨说得在理啊。”一个苍老的声音插了进来。
众人回头,只见镇子上几位德高望重的老牧民到了现场。
王主任一阵诧异,在他看来,这多样骆驼,受惠的是当地的牧民啊,“我不是早说过了吗?征集骆驼,价格好商量,这是发家致富的事,你们怎么就不愿意呢?”
在王主任看来,这多少有些不识好歹了。
老牧民拄着拐杖,浑浊却锐利的眼神落在王主任脸上:““王主任,你是城里来的大官,懂经济,讲发展,确实是造福牧民的事。可是——”老人家话锋一转。
“可这沙漠草原的规矩,也许你不理解。有些东西,不是越多越好。”老牧民的话里带着草原老人沧桑的智慧。
老人家将目光投向远处起伏的沙丘:“我们老辈人放牧,见识了太多草原上的事了,跟狼和黄羊也打过交道。可是咱懂得一个理,野外,黄羊多了,不是好事。它们能把草场啃得精光,连草根都刨出来吃掉,再好的草场,也经不住这样啃,这就叫过犹不及。”
“同理——”老牧民的手指掠过巴太一众的骆驼养殖户,“现在这些骆驼,就像那过多的黄羊,多了也是草原的负担。它们累趴下了,是长生天在喊停!你还要多养?不是在跟长生天作对吗?这脆弱的草场,经得住这么多骆驼天天踩、天天啃吗?”
老牧民朴素的话,没有胡杨来的言辞激烈,却句句在理;也许他没有读过太多的书,却懂得草原上最朴素的生态平衡法则,看到了这片土地的脆弱。
于是,其他牧民开始窃窃私语:“是啊,土地承载不起太多的骆驼啊。”
“骆驼啃光了草根,你拿金子去买草,它能立刻长出来吗?”
“多养骆驼还是不行的。”
王主任站在人群中心,第一次感到了真正的孤立无援。
如今防沙草格子的满目疮痍、骆驼的罢工、兵团的反对、还有老牧民的朴素箴言,就如同一把锤子,锤破了他精心构筑的“丝路穿越”幻梦。
“难道,我真的是太急功近利?”
“难道在这脆弱的生态上发展旅游得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吗?”
他脑袋瓜子一轰鸣。
就在这时——
一声惊叫划破了长空:“着火啦!那边着火啦!快来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