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绿盾工程:沙漠腾起的新丝路 > 第38章  科技,愿意为兵团人负重前行

陈工的一番话,确实掷地有声,仿佛一下子就将栓在研发部脚脖子上的锁链给剪断了,就好像在说:“大胆去尝试吧。”
一股强烈的认同感和豁然开朗的明悟,连带着一丝明媚的笑意,漫上了每个研发部员工的心头。
短暂的错愕后,市场部的王阳还是卷土重来,他估计也没有想到,陈工,这么一个老工程师言辞居然如此的锋利。
他冷哼一声:“陈工,以前的项目,那些边边角角的技术,确实还有点用途。可是,人得有重点啊,就像一顿饭,烧糊了,就是烧糊了;你不能仗着,还有点锅巴可以吃,就说,有收获吧。这叫做什么?”
说着,他的目光扫过研发部的每个人,“这叫做,幸存者偏差。有情怀是好事,可是不能仗着情怀,就到处画大饼吧。你们谁,能保证,这次的沙漠无人机飞播项目不是一个无底洞?明明这个市场的项目,还有那么多;而公司的资源又那么的有限,包括你们自己的精力也是有限的,那为什么不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那些确定性强的项目上呢?”
说着,王阳又将目光锁定胡梭:“人啊,总不是为了点情怀,拿着真金白银去赌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然后栽了大大的跟头了,就说,前面走的路,都是技术溢出吧。”
胡梭因为激动,居然一下子蹦起来了:“王经理,咱这仅仅是情怀吗?咱这个提案明明就是针对客户需求的。咱如今新疆分部客户的需求是什么,就是跟沙漠寸土必争。”
说着,胡梭的语气有点颤抖,他想起了兵团人一代一代的努力:“你看见过兵团人如何跟沙尘暴抗争吗?他们辛辛苦苦种下的防沙草格子,可能一场十级沙尘暴就掀翻了。这便是他们面临的血淋淋的现实。他们需要新的工具!科技明明可以给他们新的力量,让他们在自然面前多一次的底气,为什么不愿意尝试呢。”
说着,胡梭的语气平和了些:“兵团人为了咱负重前行的时候,谁又愿意为他们负重前行,哪怕一段距离?”
当胡梭说到到这些的时候,作为公司总裁温总手微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之前他一直不发言,保持缄默。
眼前,这个年轻人执拗的神情,让他想起了两人的初遇——
五年前,全国大学生无人机飞控算法挑战赛的决赛现场。
作为主办方加评委的他被一个团队给吸引了。
他们的无人机飞控算法在复杂干扰环境下稳定性很高,力压群雄。
赛后,他向那个写算法的人(也就是胡梭)抛出了橄榄枝,并且承诺深圳、上海这些技术前沿的分公司位置,任君挑选。
然而,这人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新疆。
跟一般的工程师相似,这孩子都是敏于行,而讷于言。当时,仅仅是淡淡的回应说,自己喜欢新疆。
如今看来,是一颗赤子之心啊!
“原来,这小伙子放弃那些看上去光鲜的前途,愿意扎根在这片苦涩的地方,是希望用自己手中最为锋利的武器(技术),试图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寻找一条斩断荆棘的方法。
尤其是胡梭那句“兵团人为了咱负重前行的时候,谁又愿意为他们负重前行”深深震撼了这位老总。
在这位年轻人的身上,他仿佛看见了自己的影子——那个30多岁的自己——傻中带着一股硬气。
其实,对于兵团,他并不陌生,那甚至跟他的青年时代紧紧地绑在一起。
温总将目光投向窗外,看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天山轮廓还有那起伏的金黄色的沙丘,沉默了好一会。
记得年轻的时候,他也曾经在兵团挂职锻炼,短短的两年,却是他生命中不可磨灭的记忆。不仅仅因为那里风沙之烈,还因为那里人的性子之烈。
那段默默扛起铁锹在广袤而苍凉的金色沙漠上挥洒青春的记忆,还有兵团人不服输的韧劲,一直印在他的骨子里。
如果没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那股韧劲,他也不可能创业带着公司走那么远。
于是,他站了起来。
“吵完了?”声音平静,却瞬间止住了会议室所有的争议。
“市场部的顾虑,没错。人,总是得算清楚风险、成本。年轻人,不能总头脑发热。”
听见老总这么一说,胡梭的心凉了半截。而市场部的王阳似乎找到了某种靠山,挺直了腰杆,带着几分得意,用目光余光瞥了瞥研发部的陈工。
接着,温总目光转向技术派,眉目之间的神态似乎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凝重:“研发部的话,也有道理。而且——是更重要的道理!”
温总此话一落,就跟惊雷那般。
“没有探索和突破,公司也不可能走不到今天!市场前景很重要,可是,我们不能仅仅做锦上添花的项目,我们还得雪中送炭。”
听到此处,胡梭悬着的心起起落落。
“用科技,给兵团人雪中送碳吗?”这个比喻恰到好处,跟他所讲的“负重前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温总继续说:“这个项目诚如市场部而言,是充满了挑战。这种挑战,本身意味着风险;不过也意味着价值。因为这个项目戳中了这块土地的痛处,一种嘴里喊着沙子,脚踩着白花花的盐碱地的痛处。是立于这块土地上的每个人、甚至是每一棵草都切切实实感受到的痛处。”
他带着几分诧异看着面前的老总,这种情怀在一家商业公司,难见了。
然而,下一秒,温总的话,却打消了他所有的疑虑。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的父母曾经用肩头担过水,那种痛和苦刻在他们的骨子里,印在我的心头;这也是我要扩展无人机智慧农业的初心;当初,其实,也没有多少人看好这个项目,毕竟在人的刻板印象中,农民总是穷的、保留的,哪里用得上好的设备。可是我做了,如今才有公司如此的规模。当然——以前,我也曾在兵团呆过,也曾扎过草格子,那种难,仍然刻在我的骨子里。”
说着,温总将目光投向胡梭,带着几分的赏识:“其实,胡梭说得没错,兵团人确实在为咱负重前行,如今既然科技赋予了可能性,那我也愿意为了他们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