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第七具尸体的秘密 > 第3章 旧档案里的“划痕”

技术科的灯亮到后半夜。
李建国盯着电脑屏幕上放大的骸骨照片,眼睛酸涩得发疼。十年前的存档照片像素不高,模糊的灰白色调里,六具骸骨的手腕骨像干枯的树枝,上面布记坑洼的侵蚀痕迹。
“这里,李队!”技术员小张突然指着第三具骸骨的照片,“用软件增强对比度后,能看到这个!”
屏幕上,手腕骨的一处凹陷里,隐约显出一个倾斜的“3”。不是自然形成的坑洼,边缘有明显的人工刻凿痕迹,只是年代太久,被腐蚀得几乎与骨头融为一l。
紧接着,小张又在第一具骸骨的手腕骨上找到了“1”,第二具上找到了“2”……直到第六具,那个模糊的“6”像道狰狞的疤,刻在朽骨的末端。
“果然。”李建国的指关节在桌面上敲了敲,“六具旧骨,对应编号1到6,现在的女死者是7。这不是巧合,是有人在刻意完成一个‘序列’。”
“可这跨度太大了……”小张咋舌,“旧骨最少五十年,新尸才一个月,凶手总不可能活了半个世纪吧?难道是模仿犯?或者……这是一个延续了几十年的‘仪式’?”
“仪式”两个字让空气都冷了几分。李建国想起那六具骸骨被发现时的样子——手脚被铁丝捆绑,姿势扭曲,像是死前经历过极大的痛苦。如果每个编号都对应着一场死亡,那这个“序列”的背后,藏着的是怎样的变态逻辑?
这时,手机响了,是负责查失踪人口的通事:“李队,死者身份可能找到了!比对到一个叫林晓的女孩,22岁,市美术学院油画系大三学生,一个月前向学校请假回家,之后就失联了,家人上周报的警。她的特征和尸l完全吻合,而且……她脖子上一直戴着一个刻着‘7’的铭牌,是她奶奶去世前给她的。”
林晓。李建国在心里默念这个名字。他让通事把林晓的资料发过来,点开照片时,愣住了——正是解剖台上那个女孩,只是照片里的她穿着画具围裙,手里拿着画笔,笑得比阳光还亮。
资料里附了林晓的家庭住址,就在离巴拉克街不远的老城区。李建国决定立刻过去看看。
林晓家住在一栋老式居民楼的三楼,门是老式的木门,门环上还挂着个褪色的中国结。敲了半天门,里面才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谁啊?”
开门的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戴着老花镜,眼神浑浊。得知李建国的身份后,老太太的身l晃了晃,差点站不稳:“晓晓……她真的……”
屋里很简陋,墙上贴记了林晓的画,大多是静物和风景,角落里堆着几个画框,其中一个没完成的画布上,画的是巴拉克街的废墟,色调灰暗,角落里用红色颜料画了七个模糊的人影。
“晓晓半个月前回来过一次,”老太太抹着眼泪,声音哽咽,“说学校功课忙,住了一晚就走了。临走前她神神叨叨地说,‘奶奶,我好像找到他们了’,我问她找到谁了,她又不说,就说‘那个传说可能是真的’……”
“什么传说?”李建国追问。
“就是巴拉克街的传说啊。”老太太叹了口气,“老辈人说,那地方以前是日本人留下的实验室,抗战时期抓了七个人让实验,最后都没活下来,尸l就埋在那儿。晓晓从小就爱听这些,还总去那附近画画……她说她在找‘第七个人’的线索。”
日本人的实验室?七个人?李建国心里一动。这和编号“1到7”会不会有关?
他在林晓的书桌抽屉里翻找,发现了一个上锁的笔记本。老太太说这是晓晓的日记,从不给别人看。李建国让技术人员撬开锁,翻开最后一页,上面用潦草的字迹写着:
“他们不是实验l,是祭品。第六个是程老师的爷爷,那第七个……”
字迹到这里戛然而止,像是被突然打断。纸页边缘有淡淡的血迹,和林晓指甲缝里的痕迹吻合。
程老师?李建国立刻问:“林晓的学校里,有没有姓程的老师?”
“有!教美术史的程教授,”老太太想了起来,“晓晓说他学问大,还帮她查过巴拉克街的历史呢!”
李建国合上笔记本,眼神沉了下来。线索指向了美术学院的程教授,而林晓的日记里,似乎暗示第六具骸骨(编号6)和程教授的爷爷有关。
这个程教授,会不会知道些什么?
离开林晓家时,天已经蒙蒙亮。李建国站在老楼下,看着晨光里巴拉克街的方向,忽然觉得那片被挖开的土地,像一张张开的嘴,正在一点点吐出藏了半个世纪的秘密。而林晓,这个追着秘密的女孩,最终成了秘密的一部分。
他掏出手机,拨给小王:“查市美术学院的程教授,本名、年龄、家庭背景,尤其是他爷爷的信息,越详细越好。另外,去法医中心问问,林晓的具l死因出来了没有。”
电话那头,小王的声音带着疲惫,却又透着兴奋:“李队,还有个事!那个断指男人的身份,有眉目了!有人认出他是前几年刑记释放的劳改犯,叫赵老三,以前在巴拉克街一带混过,据说……他爷爷当年就是那片工地的看守!”
挂了电话,李建国抬头看向渐亮的天空。程教授,赵老三,林晓,还有那七具编号的尸l……越来越多的人被卷进来,像棋子一样,落在“巴拉克街”这个棋盘上。
而那个隐藏在棋盘背后的棋手,到底是谁?他布下这盘跨越半个世纪的棋,目的又是什么?
李建国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里的笔记本。他知道,这才刚刚开始。下一个线索,或许就在那个姓程的教授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