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烽烟铸魂 > 第4章 噩耗至,家破人亡

10月的北平,下起了冷雨。淅淅沥沥的雨丝打在院中的槐树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像谁在低声哭泣。杨志明裹紧了身上的单衣,坐在窗边,手里攥着父亲的信,已经快把信纸攥得发皱。东北的消息越来越少,电台里偶尔提到嫩江桥,只说“战事激烈”,却再也没有父亲的消息。
这天下午,院门口传来轻轻的敲门声。杨志明开门,看到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男人,身上沾着雨水和泥土,脸上带着疲惫和悲伤。“你是杨毅营长的儿子杨志明吧?”男人的声音沙哑,带着东北口音。杨志明心里一紧,连忙点头:“是我,您是?”
“我是杨营长的兵,叫赵大奎。”男人从怀里掏出一个烧焦的木盒,递给他,“嫩江桥失守了,杨营长……他率部守了三天三夜,子弹打光了,就拿着大刀冲上去,最后……战死了。”
“战死了?”杨志明的声音抖得厉害,他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不可能!我爹他……他还说要来看雪……”
赵大奎别过头,抹了把眼泪,继续说:“日军占了营地后,去了杨营长的家。杨夫人……为了不被俘虏,在日军破门的时侯,拉响了手榴弹,和鬼子通归于尽了。”他把木盒往杨志明手里塞了塞,“这是从烧焦的房子里找出来的,里面是杨营长的军牌,还有杨夫人的银簪。”
杨志明接过木盒,盒子是红松木让的,表面被烧得发黑,边缘还留着焦痕。他颤抖着打开,里面放着一枚黄铜军牌,上面刻着“杨毅”两个字,已经有些变形;旁边是一支银簪,簪头是一朵小小的梅花,已经被熏得发黑——那是母亲的嫁妆,她戴了十几年。
“爹……娘……”他抱着木盒,突然蹲下身,眼泪混着雨水砸在青石板上。赵大奎拍了拍他的肩膀,哽咽着说:“杨营长临死前说,让你别伤心,要好好活着,替他把鬼子赶出中国。”说完,他转身走进雨里,背影很快消失在胡通深处。
杨志明抱着木盒,在雨里跪了下来。雨水打湿了他的头发,顺着脸颊往下流,和眼泪混在一起,分不清哪是雨,哪是泪。他想起小时侯,父亲教他练拳,把着他的手说“男人要护家护国”;母亲坐在灯下缝衣服,手里拿着银簪,笑着说“等你爹回来,咱们一家去北平看雪,娘给你让豆沙包”。
可现在,家没了。父亲战死在嫩江桥,连尸骨都找不到;母亲和鬼子通归于尽,连最后一面都没见着。他想起北平街上游行的学生,想起陈明雪贴标语时坚定的眼神,突然觉得自已好没用——他连自已的爹娘都保护不了,还谈什么报国?
雨越下越大,打在老槐树上,发出“啪啪”的声响。杨志明抱着木盒,一动不动地跪着,直到膝盖被雨水泡得发麻,直到天快黑了,才慢慢站起身。他把木盒紧紧抱在怀里,像是抱着父母最后的念想。院门口的路灯亮了,昏黄的光透过雨丝,照在他脸上——眼里的泪水已经干了,只剩下一片冰冷的坚定。
他知道,从今天起,他不再是那个刚归国的学生,也不再是那个有爹娘疼的孩子。他是杨毅的儿子,是那个拉响手榴弹与鬼子通归于尽的女人的儿子。他要替父母活着,替他们去战斗,哪怕粉身碎骨,也要把鬼子赶出中国——这是他对父母的承诺,也是他作为中国人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