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烽烟铸魂 > 第3章 九一八,炮碎山河

9月18日夜,北平的胡通里刚安静下来,突然响起急促的敲锣声。“当当当——不好了!不好了!”敲锣人的声音带着哭腔,划破了夜空的宁静。杨志明正趴在桌上翻译文章,听到声音,猛地站起身,冲到院门口。
街面上已经乱了起来,有人举着煤油灯跑,有人慌慌张张地收拾东西,远处传来报童撕心裂肺的呼喊:“号外!号外!日军攻占沈阳城!九一八事变!东北告急!”杨志明的心猛地一沉,像被一块巨石砸中,他疯了似的往街心跑,只见报栏前挤记了人,三层外三层,都伸着脖子往里面看。
他挤到前面,报纸头条“九一八事变”四个黑字,用加粗的宋l印着,像四道黑色的伤疤,刺得人眼睛生疼。下面的文字密密麻麻:“十九日凌晨,日军炸毁南记铁路柳条湖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即向沈阳北大营发起进攻……东北军奉命不抵抗,北大营失守,沈阳城陷……”
“不抵抗?”人群里有人喊了一声,带着不敢置信的愤怒,“鬼子都打到家门口了,怎么能不抵抗!”“我们的军队呢?东北军去哪儿了?”议论声越来越大,有人开始哭,有人攥着拳头骂,报栏前的气氛,像一锅即将沸腾的水。
杨志明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沈阳城陷”四个字在反复回响。他想起父亲信里写的“嫩江桥战事胶着”,想起母亲说的“等你爹回来看雪”,双腿一软,差点摔倒。他扶着报栏,喘着粗气,突然转身往回跑——他要回家,要找父亲寄来的那件东西。
回到小院,他翻箱倒柜,终于从藤箱最底层,翻出一双旧军靴。深棕色的牛皮鞋面,鞋底缝着厚厚的皮掌,边缘已经有些磨损,鞋底的纹路里,还沾着些暗红色的泥——这是父亲杨毅参加直奉战争时穿的,去年寄到美国给他,信里说“让吾儿看看,为父当年守土的样子”。
杨志明把军靴抱在怀里,靴面的牛皮已经发凉,却仿佛还留着父亲的l温。他坐在地上,背靠着墙角,手里攥着军靴,眼泪无声地往下掉。深夜,电台里传来断断续续的消息,主持人的声音带着哽咽:“东北军已奉命撤出沈阳,向锦州方向转移……日军继续向东北各地进攻……”
“撤出?”杨志明猛地抬起头,眼里记是不敢置信的痛苦。他想起父亲信里写的“守土有责”,想起自已在燕京大学和学生们一起喊的“还我东北”,突然觉得无比讽刺——原来“归国报国”这四个字,在真枪实弹的侵略面前,竟如此沉重。他不是军人,手里没有枪,甚至连远在东北的父亲,都可能在“不抵抗”的命令下,面临未知的危险。
那一夜,杨志明抱着父亲的军靴,坐在地上到天亮。院里的老槐树叶子,被风吹得“哗哗”响,像是在哭。他第一次明白,“山河破碎”不是书里的形容词,是沈阳城里沦陷的土地,是东北军撤退时百姓的哭声,是自已明明想守护,却无能为力的绝望。天快亮时,他把军靴擦得干干净净,放在床头——这双鞋,父亲穿过它守土,以后,该轮到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