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薄雾如纱,萦绕在因果禅院的飞檐翘角间。院中那棵老菩提树经过一夜甘露滋润,叶片青翠欲滴。净尘拿着扫帚,正一下一下地扫着石阶上的落叶,发出有节奏的沙沙声响。
慧明禅师从禅房走出,深吸一口清新空气,面带微笑地望着徒弟:今日扫得格外认真,可是心中有事
净尘停下动作,倚着扫帚叹了口气:师父,昨日下山化缘,遇见赵家庄的李大娘。她儿子在城里做买卖,赚了不少银两,接她去享福。可她整日愁眉不展,说想念从前在村里与邻人闲话、种菜养鸡的日子。我不明白,人有了钱过上好日子,为何反而不快乐了
慧明禅师微微颔首,示意净尘在石凳上坐下:这倒让为师想起前几日一位香客的困惑。他问:人生苦短,不过三万余天,如何方能快乐度过
净尘眼睛一亮:正是此问!师父,您是如何回答的
我未直接回答,而是让他先数数自己还剩下多少天。慧明禅师目光深远,那香客年近四十,我让他算算:若天寿八十,尚余多少时日
净尘扳指计算:四十年,约是一万四千六百天。
正是。慧明禅师道,我问他,这一万四千余天,打算如何度过是继续为银钱奔波,与人攀比,愁眉不展,还是换种活法,让每一天都有些许欢愉
净尘若有所思:那香客如何回答
他怔了许久,忽然泪流满面。慧明禅师轻声道,他说从未想过人生竟如此短暂,以为自己还有大把时光可以挥霍,总把想做的事推到‘以后’。
这时,寺门外传来脚步声。一个身着绸缎、腰佩玉饰的中年男子气喘吁吁地爬上最后一级石阶,站在禅院门口擦拭额头汗水。净尘认出这是城里绸缎庄的刘掌柜,上月曾来寺中求签问卜。
禅师!禅师!刘掌柜急切地走进来,您上次说的话,我思忖许久,夜不能寐。今日特来请教:如何才算不负此生
慧明禅师请刘掌柜坐下,让净尘沏来一壶清茶。
刘居士何以突然有此一问禅师温和地问道。
刘掌柜呷了口茶,长叹一声:不瞒禅师,我铺中伙计小王,您知道的,那个爱说爱笑的小伙子,前日突然倒地不起,大夫说是急症,才二十有三啊!他声音哽咽,送去医馆的路上,他拉着我的手说:‘掌柜的,我攒了十两银子,本想明年春天娶媳妇用,现在看来是用不上了。您拿去,给我娘买件棉袄吧...’
净尘闻言,手中茶壶微微一颤。
刘掌柜继续道:昨夜我翻来覆去地想,小王平日里最常说‘等以后’——等以后有钱了要带娘去京城看看,等以后闲了要学画画,等以后...可他哪有那么多‘以后’啊!说着,他已泪流满面,想想我自己,何尝不是整天说着‘等以后’等以后生意做大了就休息,等以后钱攒够了就带妻儿出游...可若我也像小王那样没有以后了呢
慧明禅师静默片刻,从地上拾起一片菩提叶,递给刘掌柜:居士请看这片叶子。它春发夏茂,秋落冬腐,可曾因知自己终将凋零而拒绝生长可曾因生命短暂而不曾沐浴阳光雨露
刘掌柜凝视着手中树叶,若有所悟。
天地万物,皆有定时。慧明禅师道,花开有时,花落有时。正因为不知花期几何,才更应珍惜当下绽放的时刻。
净尘忍不住插话:师父,您的意思是,人生短暂,所以要及时行乐吗
慧明禅师摇摇头:非是浅薄的及时行乐,而是明明白白地活。譬如饮茶,他举起茶杯,你是急于牛饮解渴,还是细品其中滋味人生亦如是,不在乎喝了多少,而在乎是否品出了味道。
刘掌柜急切地问:那如何才算‘品出味道’呢
慧明禅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向净尘:去取笔墨来。
净尘取来文房四宝,慧明禅师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圈:这是我们的一生。然后在圆圈中画了一条线:这是我们已经活过的岁月。线的位置偏左,显示人生已过去一小半。
刘居士,你且说说,过去这些年,有哪些时刻让你觉得真正活过不是机械度日,而是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喜悦慧明禅师问道。
刘掌柜沉思良久,眼睛渐渐亮起来:记得少年时与父亲河边垂钓,夕阳西下,鱼儿上钩时的那份欣喜;新婚夜掀起盖头,看见妻子羞红的脸庞;第一个孩子出生时,他响亮的哭声...还有...还有去年带全家去郊游,小女儿采野花编成花环戴在我头上,笑说‘爹爹是花国王’!说着,他自己也笑了,那笑容真切而温暖。
这些时刻,可需要万贯家财慧明禅师轻声问。
刘掌柜恍然:并不需要...甚至,如今钱赚得越多,这般开怀的时刻反而越少了。
慧明禅师颔首:这就是了。快乐不在于积累多少身外物,而在于积累多少这般‘活着’的时刻。他指着纸上圆圈中未画线的部分:余下的时光,你打算如何度过
刘掌柜怔怔地看着那个圆圈,忽然起身向慧明禅师深深一揖:请禅师指点迷津!
慧明禅师扶他坐下,缓缓道:老衲有八字赠你:多见天地,多识趣人。
何谓多见天地净尘好奇地问。
即是走出方寸之地,去看看大千世界。慧明禅师道,非必远行千里,而是怀着一颗好奇之心,哪怕是对门前一草一木,也能发现天地之大美。
他指着院墙角一丛野菊:你看那花,可只是寻常野花若近前细观,可见花瓣排列之精妙,色彩之和谐,花蕊间蜜蜂采蜜之忙碌,这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又指向地上忙碌的蚂蚁:你看它们,虽渺小,却有自己的社会与规则,搬运食物,互相触碰传递信息,何等有趣!
刘掌柜若有所思:所以禅师是说,要常怀好奇之心
正是。慧明禅师微笑,世人总向往远方的风景,却忽略了身边的奇观。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当你真正打开心灵的眼睛,会发现整个世界无处不美,无时不新。
那‘多识趣人’又作何解刘掌柜追问。
即是多结交有趣之人,而非有权有钱之人。慧明禅师道,有趣之人,未必地位显赫,家财万贯,但他们热爱生活,有自己独特的见识和爱好,与之处,如沐春风,能开阔眼界,滋养心灵。
他举例道:寺后山村有位陈老先生,以竹编为生,生活清贫,却熟知每种植物的特性,能模仿鸟鸣兽叫,会讲许多山精野怪的故事。与他聊天,总能获得许多乐趣和智慧。反观一些富商巨贾,言必谈生意银钱,思想乏味,与之相处,如嚼蜡般无味。
刘掌柜连连点头:确是如此!我结识的那些商贾朋友,聚在一起无非比较谁家宅院大,谁家马车豪华,谁又赚了多少银两。初时还有些得意,久而久之,只觉得空虚疲惫。
慧明禅师道:所以说,交友之道,贵在质而非量。与有趣之人交往,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乏味之人相处,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净尘在一旁听得入神,忽然问道:师父,您常说人生无常,不是每个人都能活到老。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放下一切,及时行乐
慧明禅师摇头:非是放纵享乐,而是认真生活。这两者大有区别。他指着院中一棵正在绽放的桂花树:你看那桂花,不会因明知花期短暂而拒绝绽放,也不会因必将凋零而潦草了事。它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认真开花,认真散发香气,完成一棵桂树的使命。
人的生命亦如是。禅师继续道,因知生命有限,所以才更应珍惜每个当下,认真对待每件事,每个人,每个时刻。吃饭时认真吃饭,走路时认真走路,工作时认真工作,而不是身在心不在,总是想着下一步、明天、未来。
刘掌柜若有所悟:所以不是叫人不负责任地及时行乐,而是要在每个当下都全心投入
善哉!慧明禅师欣慰道,这就是生活的艺术——全身心地活在当下。许多人身体在此处,心却在过去懊悔,或在未来担忧,唯独不在当下。如此,即便活了三万天,也仿佛只活了一天——重复了三万次的麻木而已。
data-fanqie-type=pay_tag>
这时,寺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青衫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脸上带着几分焦躁。
禅师,禅师,求您指点!书生还未站稳便急切地说道,晚生寒窗苦读十年,今年乡试又名落孙山。看着同窗有的中举,有的经商致富,有的甚至已经娶妻生子,我却一事无成,实在...实在不知如何自处!
慧明禅师让书生坐下,吩咐净尘再添一杯茶。
居士何以如此焦虑禅师温和地问道。
书生叹道:家母年事已高,日日盼我功成名就。眼见旁人个个风光,我却连个功名都考不上,实在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慧明禅师沉吟片刻,问道:你羡慕那些中举的同窗
自然羡慕!书生脱口而出,他们如今受人尊敬,前途光明,说不定将来还能当官造福一方...
那你可曾羡慕过他们熬夜苦读时的艰辛羡慕过他们面对考场压力时的惶恐羡慕过他们为保持功名而不得不处处小心的拘束慧明禅师一连串问道。
书生怔住了,半晌才道:这...这倒未曾想过。
慧明禅师缓缓道:世人多如此,只看见他人表面的风光,却看不见背后的代价。就像月亮,人们只欣赏它皎洁的光辉,却忘了它背面坑坑洼洼,满是伤痕。
他继续道:你羡慕医者受人尊敬,可曾羡慕他们深夜被唤出诊的辛苦羡慕他们面对生死压力时的重担羡慕他们可能被病患家属责难的委屈
你羡慕公众人物光环耀眼,可曾羡慕他们隐私被世人讨论的尴尬羡慕他们一言一行都被放大检视的拘束羡慕他们难得享受平常人简单快乐的不易
书生听得入神,脸上的焦躁渐渐消退。
慧明禅师道: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完整的包裹,里面有甜也有苦,有光鲜也有不堪。若只取他人生活中光鲜的一面来羡慕,而忽略了自己生活中珍贵却平常的拥有,这便是痛苦之源。
净尘忍不住插话:师父,这就好比有人羡慕鸟儿能自由飞翔,却忘了鸟儿要辛苦觅食,还要担心天敌的威胁
正是此理。慧明禅师赞许地点头,世上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不同的选择与代价。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愿意为什么付出代价,而不是盲目羡慕他人的生活。
书生若有所思:所以禅师是说,我不该羡慕中举的同窗,而该安心于自己的现状
非也。慧明禅师摇头,不是叫你不求进取,而是叫你看清全貌。若你经过深思,仍愿为功名付出必要的代价,那就勇往直前;若发现那代价超出你愿意承受的范围,那就考虑其他道路。最怕的是盲目羡慕他人的成果,却不了解也不愿接受背后的艰辛。
刘掌柜在一旁感叹道:禅师此言真是至理!我经商这些年,见过太多人只看见商人赚钱的光鲜,却看不见我们担惊受怕、奔波劳碌的艰辛。有人羡慕我宅院宽敞,却不知我常常深夜还在算账对账,一年到头难得休息几天。
慧明禅师颔首:所以说,比较之心,人皆有之,但要比就比全面,而非片面。若真要比,不如比谁更能欣赏自己已有的福分,谁更能从平常生活中发现快乐。
书生长吁一口气,神色明显轻松了许多:听禅师一席话,晚生豁然开朗。原来我一直只看见他人光彩的一面,却忽略了背后的付出,也忽视了自己已有的福分——家母健在,身体尚可,有屋可居,有书可读,还有机会继续努力...
慧明禅师微笑:善哉!能知自己所有,感恩已有,便是快乐的开始。
净尘想起什么,问道:师父,上次您说那个香客算出自己只剩一万多天后泪流满面,后来他如何了
慧明禅师微笑:他回去后做了三件事:其一,每晨醒来,先感恩自己又多活了一天;其二,每天必定做一件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哪怕是片刻静坐品茶;其三,每周必抽时间与家人真诚相处,不带公务杂念。
结果如何刘掌柜急切地问。
三月后他再来禅院,仿佛换了一个人。慧明禅师道,他说原来总觉得需要赚更多钱才能快乐,现在却发现,快乐就在每个当下:晨起时呼吸的清新空气,早膳时粥米的香甜,工作中解决难题的成就感,晚间与妻儿散步时的温馨...这些原本就在那里,只是他从前从未留心。
刘掌柜听得入神,喃喃道:每天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我喜欢什么呢年轻时爱好画画,后来忙于生意,已经二十多年没拿起画笔了。
慧明禅师道:兴趣与爱好,是心灵的滋养。人若无暇培养喜好,整日为生计奔波,心灵便会日渐枯竭。就像那田地,若只索取不滋养,终会成为不毛之地。
正说着,寺门外传来一阵欢快的山歌小调。一个背着竹筐的老樵夫迈着矫健的步伐走上山来,见到慧明禅师,朗声笑道:老禅师,今日砍柴时发现一窝山菇,特地给您送来些熬汤喝!说着从筐中取出几朵肥美的蘑菇。
慧明禅师合十谢过:有劳李老施主。看你今日气色甚好,可是有什么喜事
老樵夫哈哈一笑:哪有什么喜事!今早出门,见山间薄雾如纱,鸟鸣清脆,空气甜润,就觉得活着真好!砍柴时发现这窝山菇,更是意外之喜。他放下蘑菇,也不多留,哼着山歌又下山去了。
书生望着老樵夫远去的背影,感叹道:这老汉看似清贫,却比许多富贾快活得多。
慧明禅师点头:因为他懂得在平凡中发现美好,在简单中品味快乐。你看他,注意不到山雾的美妙,听不见鸟鸣的悦耳,感受不到空气的清新,那么即便住在仙境中,也会觉得生活乏味。
净尘若有所悟:所以快乐是一种能力,而非一种状态
妙哉此言!慧明禅师赞许地看着徒弟,快乐确是一种能力,一种需要培养和修炼的能力。有些人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能找到快乐,有些人无论拥有多少都感到不满。差别就在于是否具备这种‘发现美好’的能力。
午后阳光暖和,慧明禅师带净尘和刘掌柜、书生到禅院后的菜园走走。园中蔬菜长势喜人,青翠欲滴。
慧明禅师指着菜畦道:种菜如修行,需耐心等待,顺应自然。不能因急于收获而拔苗助长,也不能因担忧收成而放弃耕耘。
他蹲下身,轻轻抚摸一片菜叶:你看这菜叶上的纹路,露珠的晶莹,小虫爬过的痕迹,都是一个个完整的世界。当你静心观察,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整个宇宙的奥秘。
刘掌柜学着他的样子蹲下细看,果然发现平日忽视的许多细节:叶脉的精妙结构,阳光透过叶片的光影变化,泥土中忙碌的小生物...这一切原本就在那里,只是他从未留心。
禅师,我似乎明白了一些。刘掌柜轻声道,从前我总想着赚更多钱,买更大宅院,让家人过更富裕的生活,以为那样就会快乐。可现在发现,就在我追逐这些‘以后’的快乐时,错过了许多眼前的快乐。
慧明禅师点头:世人多如此:为求未来的幸福而牺牲当下的幸福。结果未来到来时,又为下一个未来继续牺牲当下,如此循环,直至生命终结,从未真正活过。
书生问道:禅师,那如何平衡呢人总不能不为未来打算吧
慧明禅师微笑:就像种菜,需为未来播种耕耘,但不必为未来的收成过度忧虑。重要的是在耕耘的过程中,享受劳动带来的踏实感,观察生长带来的惊喜,收获每个阶段的喜悦。
他打了个比方:譬如旅行,目的固然重要,但若只急着赶路,无心欣赏沿途风景,那么到达目的地时,除了一身疲惫,还能有什么呢
刘掌柜长叹一声:我就是那个只顾赶路的人啊!总是急着完成这个目标,赶向下一个目标,从未停下来看看身边的风景。
夕阳开始西斜,慧明禅师引三人回到院中菩提树下坐下。
净尘为三人斟上茶,忽然问道:师父,您常说人生如梦幻泡影,那为什么还要珍惜当下呢既然一切都是虚幻的。
慧明禅师赞许地点头:此问甚妙!正因人生如梦,才更应珍惜梦中时光。你晚上做梦,若知是梦,是会草草了事,还是会认真体验梦中的悲欢喜乐
净尘想了想:若是美梦,自然希望长驻梦中。
正是。慧明禅师道,知梦而不厌梦,认真做梦却不执着于梦,这就是中道。人生亦如是:知一切如梦幻泡影,故不执着;知梦境唯此一场,故珍惜。
刘掌柜若有所思:所以既不要因为觉得一切都是虚幻而消极度日,也不要因为执着而忘记了本质
善哉!慧明禅师欣慰道,这就是智慧的生活态度:认真却不当真,珍惜却不执着。
天色渐晚,刘掌柜起身告辞,神情与来时判若两人,眼中的迷茫已被清明取代。
感谢禅师点拨,我明白了许多。他真诚地说,回去后,我要重新拾起画笔,每周至少留出半天时间与家人共处,每天都要发现一些身边的美好。
慧明禅师合十微笑:愿居士心得安乐。
书生也站起身来,恭敬地向慧明禅师行礼:晚生也要告辞了。今日听禅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明白了不必盲目羡慕他人,而要看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愿意为什么付出代价。我会继续努力,但不再与他人比较,只求对得起自己的本心。
慧明禅师点头赞许:善哉!能明白此理,便是大智慧。愿居士找到自己的道路,安心前行。
书生离去后,净尘一边收拾茶具,一边问:师父,您觉得刘居士和那书生真能改变吗
慧明禅师望着远山:种下一粒种子,能否发芽生长,尚需诸多因缘。但至少今日,我们为他们种下了一粒觉醒的种子。
夜幕降临,繁星渐现。净尘抬头望天,忽然被浩瀚的星空震撼了。无数星辰闪烁,宛如撒在黑绒布上的钻石。
师父,您看星空多美!净尘惊叹道,平时怎么没注意到呢
慧明禅师微笑:因为你平日总是低头赶路,无心抬头看天。来,坐下吧。
师徒二人坐在石阶上,仰观星空。
净尘,你看那星河浩瀚,可感到人之渺小慧明禅师轻声问。
净尘点头:在这无垠宇宙前,人真如一粒微尘。
慧明禅师道:正因为感到自身渺小,所以日常那些烦恼焦虑,得失荣辱,在星空下显得何等微不足道。这就是天地的疗愈——当我们跳出小我,融入大化,便会发现平日斤斤计较的事物,其实并无那么重要。
净尘感叹:是啊,想想星空之浩瀚,时间之无穷,自己那点烦恼算什么呢
慧明禅师点头:所以不时仰望星空,俯视大地,能让人保持清醒,不陷于琐碎烦恼中。这就是‘多见天地’的又一重意义——在广阔天地间,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既不狂妄自大,也不自卑消沉。
一阵凉风吹过,净尘深吸一口气,觉得心胸开阔了许多。
师父,我今日终于明白什么是‘快乐过一生’了。净尘轻声道,不是追求狂喜,而是每个当下都能有些许宁静喜悦;不是逃避苦难,而是在苦难中仍能发现美好;不是拥有很多,而是对拥有的常怀感恩。
慧明禅师欣慰地拍拍徒弟的肩膀:你已领悟精髓。快乐不是一条终点线,而是一条路;不是某个未来状态,而是每个当下的选择。
他指着星空:你看那星辰,有的明亮,有的暗淡,有的组成星座,有的独自闪烁,但都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发着自己的光。人生亦如是,不必与他人比较,只需按照自己的节奏,发自己的光,走自己的路。
净尘望着星空良久,忽然道:师父,我有个心愿:想把禅院后那片荒地开垦出来,种上各种花草,让来寺里的香客都能看到四季花开的美景。
慧明禅师眼中闪过赞赏的光芒:这个心愿很好。记住,不是为了追求完美结果,而是享受耕耘的过程;不是为了让人称赞,而是自己从中获得快乐。如此,无论花开如何,你都已经收获了快乐。
净尘重重点头:弟子明白!
是夜,净尘在禅房打坐,心静如水。他回想这一日的对话,想起刘掌柜的转变,想起书生的领悟,想起星空的浩瀚,想起老樵夫的山歌,想起那窝山菇带来的惊喜...
原来快乐一直都在,只是需要一颗能发现它的心。
窗外月光如水,洒满禅院。净尘想起师父的话:人生不过三万多天,昨天已逝,明天未卜,唯有当下可把握。
他轻声自语:今日,我很快乐。
这不是因为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而是因为他学会了在平凡中发现非凡,在简单中品味丰富。
清晨钟声响起,净尘推开房门,深深呼吸着清新空气,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新的。
慧明禅师已在院中打坐,听到徒弟的脚步声,睁眼微笑:今日可有计划
净尘拿起扫帚,眼中闪着光:先扫地,然后去开后山那片荒地,撒下花种。也许还能顺便看看蚂蚁搬家,听听鸟唱歌...
慧明禅师含笑点头,不再多言。
扫地声沙沙响起,与鸟鸣相和,宛如一首宁静的禅曲。
世间快乐,原来就在这一念一行之中,从未远离。
因果禅院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