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让你回七零捡漏,你却手搓光刻机? > 第7章  伟大的一刻!
交易完成,尘埃落定。
李大叶将那张薄薄的房契折好,小心地放进最贴身的内兜里。
那轻飘飘的几克纸,却重若千钧,承载着他未来的万丈高楼。
赵哥这个中人,拿了李大叶额外给的两块钱“茶水费”,千恩万谢地走了。
临走前,他看李大叶的表情,活像在看一尊活菩萨。
院子里,只剩下李大叶,林家父女。
他的目光,落在了那扇被赵凯踹得摇摇欲坠的大门上。
“林教授,这门得尽快修好,不然不安全。”
李大叶对林铮说道。
林铮叹了口气:“是啊,家里也没个男人,这……”
“我来吧。”
李大叶说道:
“我以前跟木匠学过几天,这点活儿不难。”
说完,他也不等林铮父女反应,就开始在院子里找起了工具。
接下来的几天,李大叶几乎是长在了这个院子里。
他先是找来木料和工具,三下五除二就把那扇破烂的大门给修得结结实实。
然后他又发现东厢房的屋顶有些漏雨,便爬上屋顶,把瓦片重新拾掇了一遍。
他干活的时候很专注,话不多,但每一锤,每一锯,都显得那么熟练而有力。
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浸湿了他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旧汗衫,勾勒出年轻人富有力量感的身体线条。
林晚晴很多时候就坐在廊下看书,但她的余光,却总是不由自主地被那个忙碌的身影所吸引。
她想不通,一个十八岁的青年,为什么会懂这么多东西?
他买下院子的钱,来路成谜。他面对恶霸时的沉稳和手腕,老练得不像个年轻人。
现在,他又像个经验丰富的工匠,默默地修缮着这个不属于他的家。
这个李大叶,身上仿佛笼罩着一层浓浓的迷雾,让她看不清,却又忍不住地想要靠近。
这天下午,李大叶刚从屋顶上下来,林晚晴就递过来一条干净的毛巾和一碗晾好的温开水。
“喝口水吧,辛苦你了。”
她的声音很轻,像山间的清泉。
“谢谢。”
李大叶接过来,仰头一饮而尽,喉结滚动,带着一种粗犷的生命力。
就在这时,一个和林铮教授年纪相仿的老者,骑着那辆熟悉的“飞鸽”自行车进了院子。
“老林!老林!在家吗?”老者人还没进屋,声音就先传了进来,但这次,声音里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颤抖。
林铮教授从屋里迎了出来:“老张,你今天怎么这会儿过来了?不是说下午要去参加所里的学习会吗?”
被称作老张的男人停好车,没有像往常一样咋咋呼呼,反而鬼鬼祟祟地四下看了一眼,才快步走过来,一把拉住林铮,压低了声音,脸上却因极度兴奋而涨得通红:
“学习会取消了!我刚从我那在新华社的侄子那儿听说……”他凑到林铮耳边,用气音说出了那个名字和消息。
“你说的是真的?!”林铮教授脑子一炸,几乎是吼出来的。
“千真万确!”老张激动地一拍大腿,“听我侄子说,他在社里都看到了相关的内参文件!标题的字比茶杯还大!”
“太好了!天亮了!我们这个国家……”林铮教授激动得语无伦次,一把抓住旁边女儿的手,“晚晴,你听到了吗?国家有希望了!你们这一代人,有希望了!”
“听到了,爸爸!”林晚晴早已泪流满面,她能感受到父亲那发自灵魂深处的喜悦与解脱。
“嗡!”
李大叶的脑子,像是被重锤狠狠地砸了一下。
来了!
他当然知道,老张传达的消息代表着什么了。
那是真正扭转乾坤,让这个国家驶向正确航道的历史性一刻!
这也意味着那场席卷十年的风暴将真正画上句号,意味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即将拉开序幕!
而他脑子里那五十年的记忆,那无数的财富密码和科技路线,将从这一刻起,拥有真正能够生根发芽的土壤!
一个前所未有的,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就要来了!
李大叶的心脏剧烈地跳动着,他几乎要控制不住自己脸上的表情。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林铮教授和老张进了屋,关上门,继续激动地讨论着。
李大叶站在院子里,仰头看着天空。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能再满足于“捡漏”这种小打小闹了。
他需要一个身份,一个能让他站上更高舞台,参与到这场时代变革中的身份。
一个念头,清晰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高考!
在他未来的记忆里,不久以后,一场决定无数人命运的全国科教工作座谈会就会召开。
也是在这次座谈会上,决定恢复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
所以,他要考大学!而且必须是最好的大学!
清、北!
这是在当前环境下,成本最低、回报最高,也最能名正言顺地改变自己阶层和身份的途径!
打定主意,他不再犹豫。
晚上,在林家吃饭的时候,李大叶状似无意地提了一句:
“林教授,我最近看报纸,总感觉风向在变。您说,国家会不会……恢复那个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啊?”
正在吃饭的林铮教授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
“不太可能吧?都停了十年了,积重难返啊。再说,现在都讲究推荐上大学。”
“我觉得有可能。”
李大叶用一种探讨的语气说道:
“现在国家百废待兴,要搞建设,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怎么选拔人才最公平,最有效率?还是得靠考试。”
林晚晴这时抬起头,清澈的眸子闪着思索的光芒,接话道:“可是,积压了十年的考生,数量太庞大了。而且很多中学的教学都停滞了,数理化的知识体系出现了断层,就算恢复高考,大家又拿什么去考呢?这似乎是个无解的难题。
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关键。
李大叶赞许地看了她一眼,这才是他印象中那个未来的顶级科学家该有的敏锐。
“难题,恰恰也是机遇。”李大叶放下筷子,神情变得严肃,“正因为知识断层,所以第一次考试,必然不会太偏太难,会更侧重基础。但为了选拔,也必然会有‘区分度’极高的题目。”
他看着林铮教授,继续抛出自己的推论:
“比如政治,您想,现在最大的风向是什么?是‘拨乱反正’,是强调‘实践’。我猜,考试的核心,一定会围绕‘实践与真理’的关系展开,绝不会是过去的背口号。”
林铮教授的眼神瞬间变了,他放下了筷子,紧紧盯着李大叶。
“至于理科……”李大叶的目光转向林晚晴,“国家要发展,工业要起步,最需要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理论家。所以数学,我认为重点不会是纯理论的推导,而会是应用性极强,但又被很多人忽略的知识点,比如……解析几何。它既能考察逻辑思维,又能与实际工程应用挂钩。”
“还有作文,”他最后总结道,“经历了这动荡的十年,我相信出题者更想看到的,一定是考生的真情实感,而不是空洞的口号。题目,很可能就与我们每个人这几年的亲身经历有关。”
他说的这些,并非凭空记忆,而是基于他对未来大势的理解,对历史脉络的洞察,进行的一场逻辑严密的“推演”!
这番话,在此刻的林铮听来,却不亚于惊雷。他震惊地看着李大叶,一个十八岁的青年,居然有如此深邃的见识和宏大的格局!这已经不是“聪明”可以形容的了,这是一种洞察本质的“智慧”!
林晚晴也停下了筷子,她那双清澈的眸子里,第一次对李大叶露出了探究之外的……一种近乎于钦佩的震撼。她发现,自己之前对他的所有好奇,都还停留在表面。这个男人的内心,藏着一片她完全无法想象的深邃星空。
李大叶没有再多说,点到即止。
他知道,种子已经埋下。
第二天,李大叶就告别了林家。
他没有再回那个拥挤的大院,而是用手里剩下的钱,在四合院附近租了一间小小的屋子。
然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遍了全城的旧书店和废品站,把所有能找到的“老三届”高中课本、复习资料,全部买了回来。
看着堆满了一桌子的书本,李大叶的眼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焰。
前世,他因为穷,错过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一世,他不仅要抓住,还要以最耀眼的姿态,一飞冲天!
他的目标无比清晰:根据自己的推演,死磕基础,专攻解析几何,准备一篇蕴含真情实感的作文腹稿。
我要的,不只是考上大学。
我要的,是在这个最公平的赛道上,用自己的头脑和汗水,堂堂正正地拿到第一!
第一名非我莫属!
清华、北大,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