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顾晚舟就带着庞绥安进了房间。
庞绥安看了一眼。
屋子不大,也就他的书房一般大,摆放了五张床,中间用帘子隔开,顾晚舟的床边有一张桌子,对着窗户,光线最好。
小小的书桌上摆满了书,每一本书都翻得卷了页,看得出来这孩子已经将书翻了很多遍。
庞绥安随意拿起一本书,随意地翻了翻,觉得书上的字有些眼熟,他将书又重新合上,看了看封面,他又翻开几本,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这是……”
“让庞老笑话了。”顾晚舟已经拿着自己所做的文章来了,双手奉上:“家中贫寒,买不起书,于是自己去书院的藏书楼,将书一本本地抄录出来。”
庞绥安看了就一面墙的书,这儿没有百来本,也有七八十本,“这些都是?”
顾晚舟点头:“都是。”
“不错。”庞绥安很赞赏这种读书的毅力。
读书有毅力,才会有成就。
庞绥安随意抽了几本书,考校了一番顾晚舟,顾晚舟全部都对答如流,庞绥安又翻开顾晚舟写的文章。
精妙是精妙,但是……
“你虽写得精妙,但是这种文风在考场上,只会判为末等,而且你读的这些书,杂却不专,你若是信得过我,我给你一些书,你认真看,对你写文章会大有精进。”
顾晚舟的文章在书院里确实是先生的笑话之作,可他却总是不得要领,老秀才一说,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直到老秀才将他的文章,从重新写了一遍。
内容还是那个内容,只是……
“你现在读一下,感觉如何?”庞绥安将文章推给顾晚舟。
顾晚舟重新读了一遍,内容大部分都是沿用了他的文章,但是重新改变了下文风,这篇文章就,就……
虽然顾晚舟写不出好文章,但是他读过好文章啊。
书院里袁世聪的文章就经常被先生夸赞,说他的文章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段段精辟、章章绝伦、篇篇锦绣。
有一次,顾晚舟偷偷地翻了一页,确实是拍案叫绝,比他的好百倍千倍。
顾晚舟不说话,庞绥安也不急,他抚着胡须:“如何?”
“很好,很好。”顾晚舟手都在颤抖,激动得不行。
他知道自己的文章不好,先生经常批评他,好文章也看过不少,可他就是不会。
如今有了庞绥安的教导,就好比漆黑中突然出现了一丝光亮。
突然就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了。
“前辈一番教导,晚辈懂了。”
庞绥安眼瞅着快到正午了,再赖下来人家是留他吃还是不留他吃午饭呢?
像是故意来蹭饭似的。
“你把你这篇文章改一改,晚点我让人给你送几本书来,你认真看看,看完之后,我们再一同来探讨。”庞绥安起身离开,顾晚舟跟在身后相送。
相隔就几米的厨房传来饭菜的香味,庞绥安不由自主地就咽了口口水。
真香啊,肚子饿了。
因为有老先生在跟顾晚舟探讨文章,顾家所有的人都待在厨房里,说话做事都小心翼翼,生怕发出噪音吵醒到了房间的两位。
直到房门打开,二人出来,顾家人才从厨房出来。
“庞先生。”顾父从厨房出来,与庞绥安见了面。
庞绥安看了眼顾父,知道顾家这几兄弟的样貌随谁了。
瞧瞧他们的爹,身材高大,年轻时候显然也是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的,如今上了年岁,有些苍老,也好像是病了,脸色惨白的没有一丝血色。
顾家兄妹庞绥安都见过了,顾青萝还主动邀请他留下吃中饭。
“庞先生,午饭已经准备好了,留下来吃了饭再走吧。”
其他几人也都殷切地看着庞绥安。
庞绥安刚想说不用,就听到顾四这个大嗓门在厨房里喊:“小妹,红烧蹄膀是不是可以出锅了?”
庞绥安胡子抖了抖。
什么?
红烧蹄膀……
就是那个炖得软烂,肉都能撕成一丝一丝的红烧蹄膀?
庞绥安咽了咽口水,好久没吃过了。
“可以了。板栗烧鸡再放一勺盐。”顾青萝冲里头喊道。
庞绥安:“……”
什么?
还有板栗烧鸡……
也是他最爱吃的。
“鱼头炖豆腐出锅放把葱花。”顾青萝又喊了一声。
庞绥安:“……”
什么?
还有鱼头炖豆腐?
炖得透明的鱼脑,一吸就滑入喉管的鱼脑。
好想吃,真的好想吃啊!
我的天呐,怎么都是他爱吃的菜。
庞绥安原本想要说不吃的话就这么停在了嘴边,说不出来了。
若是,若是有人再留他,他一定,一定留下来,吃饭!
顾父拱手:“庞先生,您就留下来吃饭吧,犬子得您指点,感激不尽,还请您赏个脸留下来。”
“是啊,庞先生。”几个孩子都在挽留。
顾晚舟也挽留:“庞先生,饭后晚辈送您回去,顺便还能将书带过来,就不用劳烦您的人跑一趟了。您看这样行不行?”
庞绥安眼睛一亮。
是啊,他咋就没想到这一层呢!
“既然大家盛情相约,那老夫就却之不恭,多有叨扰了。”
顾父伸手引路:“庞先生请。”
厨房里很简陋,简陋到只有一张桌子,几张凳子,一口大水缸,一个灶。
屋内雾气袅袅,饭菜的香味盘踞在厨房里散不出去,越发的浓郁。
庞绥安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真香啊!
红烧蹄膀、鱼头炖豆腐、板栗烧鸡……
他家有四个厨子,个个都是菜系高手,什么好吃的他都吃过。
只是最近这一年的时间,为了体察民情,写出万民集,他跟普通老百姓和乞丐一同生活。
他跟老百姓一样,逢年过节,才有肉吃,一年的时间,他嘴巴寡淡,人都瘦了两圈。
他现在馋得很,特别的馋,就想大鱼大肉!
不过他对有多好吃也没有抱多少期望。
毕竟老百姓家的一日三餐,吃素是常态,有肉是意外。
大鱼大肉更是过年才有的,对于不经常吃的肉类,他们的手艺生疏,卖相肯定很一般。
抱着不好吃但是有肉,他要吃肉的态度,庞绥安拒绝不了,坐上了主位。
碗筷已经摆好了,菜一个一个端了上来。
板栗烧鸡、鱼头炖豆腐、红烧蹄膀、干捞饺子,还有个蘸碟,素炒干子,炒豆芽……
看看那三个大荤,庞绥安咽了口口水。
谁说老百姓做肉食手艺生疏的?
这样的卖相,说是他家厨子做的他都相信。
“这些菜色香味俱全,不知道是家中哪位女眷所做?”庞绥安问。
这些饭菜定然是位经常做饭的妇人做的。
女眷?
等到桌子坐满了,庞绥安发现:桌子上就只有顾青萝一个女娃娃。
“这些都是我小女阿萝做的。”顾父笑着说。
庞绥安惊愕地看着顾青萝,有些不敢相信。
十三岁的孩子,能擀出好吃的饺子皮,调出好吃的肉馅,还能做出这么一大桌子的美味?
庞绥安有个大胆的想法。
这些菜肯定好吃,不比饺子差。
果然,一样菜吃了一口之后,庞绥安激动得热泪盈眶。
也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总回想起小时候的事情,他在这个小姑娘这里,总能吃到儿时的味道。
他娘亲做出的味道。
老人家虽然有六十了,但是胃口超级好,吃了半个鱼头,一碗鱼汤,半碗板栗烧鸡,其他的菜也都吃了好几口,饺子吃了七八个,把肚子撑得溜圆。
酒足饭饱,庞绥安还记得正事。
“顾姑娘,小小年纪,有这样的好手艺,真是不错,不错!”
庞绥安也弄明白了,为什么顾晚舟会被赶出书院了。
就顾青萝这样的手艺,食舍关门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