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不是呢!”蒋晴这不是附和,是真的有感而发。这话算是说到她心坎里了。这几年物价飞涨,唯独工资不涨,她也曾考虑过让银行里的钱活动起来,但说到投资,又是两眼一抹黑。
“我可不是鼓励投机取巧。”吴先生像是看透了蒋晴的心思,又推了推眼镜,“投资也讲人品、讲眼光,更讲自律。见过大风大浪的企业家,最后能留下来的,都是舍得分配、懂得管理风险的人。钱只是工具,归根结底是帮你实现更高质量的生活——让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子孙后代有所盼。”
蒋晴很想给吴先生鼓鼓掌。让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子孙后代有所盼——这不就是她日日夜夜担忧的嘛:“您说得太对了。人到晚年,想要的其实很简单,无非是活得健康,死得体面。可这两点,缺了钱都白搭。像您这样,懂经济懂投资的,钱放在手里能生钱,但这钱放在我自己手里,就只剩下贬值了。”
吴先生笑着摆摆手,手上那枚袖扣在夕阳下反出一小点光:
“这不难。你若把钱看作一颗种子,就该想着怎么让它发芽、开花、结果。种在自己最懂的土地上,哪怕慢,也不会白费;一味藏在褥子底下,那是拿自己的明天抵押今天的安全感。人和钱,都该活得有点盼头。”
蒋晴表面不露声色,心里却忍不住开始琢磨,怎么才能从吴先生那套出些发财的路子。毕竟用票友们的话说,像他这样级别的人,能跟他们聊投资,已经算是“屈尊”了。比起吴先生投资挣钱的本事,她更佩服人家的体面。到这个岁数了,能把日子过得体面,是门学问。
吴先生口中钱生钱的理论,倒是把她心里那点藏着掖着的焦虑撩拨起来。人老了,更怕被生活算计,所以对理财的“新学问”才格外上心。她不是贪小便宜的人,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别人口中所谓“发财的路子”也没少听,但不管是股票还是投资,她都敬而远之。那些曾经能让人一夜暴富的“神话”,她早已看透了套路。但这会儿,听吴先生这么一讲,却觉得“理财”这两个字忽然变得有盼头、有温度起来。
钱,不再只是个数字——成了她心口一粒挠不着的痒。蒋晴这么多年自诩清高,不攀不附,最后还是被一股淡淡的雪茄味绕住了心思。
一连几天,她开始失眠。心里反复琢磨,钱生钱这事儿,靠不靠谱?是世道变了,还是自己老了?她心口那粒挠不着的痒,越挠越痒。她转头跟老伴说,刚开了个头,就被劈头盖脸的顶回来:“别搞这事啊,都是骗子!”
她一扭脸,给他个后背,懒得跟他争辩——道不同不相为谋。
那些天,蒋晴看菜价、看账单,心情愈发复杂。她甚至怀疑,是不是这辈子都注定守着这一点老本,进也进不去,出也出不来。突然明白,钱这东西,攥得太紧了也疼,松得太快了也怕。
夜里做梦,她又梦见吴先生给她讲课了,说的还是那句话:“钱和人一样,都不能死守。”他手上的那枚袖扣变成了一颗种子,真的发芽长高结出果子。吴先生摘了一颗递给她,还不等尝,梦先醒了。
这回,蒋晴拿定主意了,不管老袁支不支持,自己得先尝尝这个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