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城头的残雪尚未化尽,弘德帝的旨意已八百里加急传回长安,言明边关百废待兴,急需得力人手,着命吏部立刻选派官吏至边关各处。
楚国公府书房内,楚国公端坐案后,指尖划过此番调往边关各处的官员名单,他最终在几个名字上重重一点,对幕僚道:“果然如此啊,崔家也安插了人手。”
幕僚微露讶色:“崔行?他可是崔氏的子侄,其才干平平,恐不堪大任。”
楚国公将名册合上,发出轻微脆响:“他姓崔。陛下要的是引蛇出洞。明面上,我们派人是去边关查案,这靶子的动静自然是越大越好,让该知道的人清楚要查什么。”他顿了顿,仿佛想起什么,声音压得更低,“这月的家书该寄了吧,让三郎机灵点,好好学着办差。”
幕僚心领神会:“国公爷高明。如此,陇右那位,目光必会牢牢钉在殿下与国公身上。三公子在鄯州根基尚浅,正好不易引人注目。”
“不只是他。”楚国公站起身,负手踱至窗边,望着皇城方向沉沉的夜色,眼中的忧色一闪而过。
也不知陛下此计是否行得通,他与秦国公负责拔除朝内的钉子,萧玥查边关内鬼,只是鄯州
凉州,萧玥肩胛处的伤口已结痂收口,她站在舆图前,指尖沿着蜿蜒的山川河流划过,最终停在“鄯州”二字上,无意识地画了个圈。
阳光透过窗棂,在她的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
“殿下,郭老将军遣人送来的卷宗到了。”亲卫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进来。”萧玥收回手。
卷宗很厚,沉甸甸地压在她手上,散发着陈年墨迹和灰尘的味道。她坐到案后,开始逐页翻阅。里面是近两年陇右节度使浑惟明所辖各州府呈报的边防修缮、军械损耗、粮饷支取等文书副本。数字庞大,条目繁杂。
谢靖无声地出现在门边,高大的身影倚着门框,目光落在她微微蹙起的眉心和略显单薄的肩背上。
“先喝药。”他走到案前,将药碗放下。
萧玥从卷宗里抬起头,揉了揉眉心,接过药碗,眉头都没皱一下,仰头饮尽。苦涩的味道在舌尖炸开,她放下碗,指着卷宗上一处道:“你看这里,甘州报请加固烽燧十七座,耗银三万四千两。但先前我随郭老将军巡视,亲眼所见,那几处烽燧依旧破败不堪,仅草草修补了三四座。其余银两,去向成谜。”
谢靖扫了一眼:“虚报冒领,中饱私囊,边军仗着天高皇帝远,向来如此。
“沉疴已久,须下一剂猛药。”萧玥指尖再次点向舆图上的“鄯州”,似无意地提起:“当初韦大人因为弹劾崔氏被贬为鄯州刺史,也不知这些年过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