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一错情途万骨寒 > 第十二章

清晨六点,唐人街转角处新开的“百合坊”亮起了暖黄色的灯。
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乔百合的花店开业了。
此刻,乔百合取下门前的灯笼,晨风裹挟着花香拂过她的头发。
橱窗里,瓷瓶中斜插着几枝带露的白玉兰,分外好看。
“叮铃——”门铃响了,第一位客人是经常来的老华侨。
乔百合拿起旁边的蓝绣球:“王太太,您要的中式桌花我加了点南天竹,喜庆又不落俗。”
她手腕翻转,剪刀精准地剪掉多余的茎秆,鲜花带着晨露放入花盆,与翠绿的叶子相映成趣。
老华侨接过插花,笑得合不拢嘴:“整条唐人街,就你的插花技艺最好。”
正午时分,花店被挤得水泄不通。
金发碧眼的姑娘举着相机拍照,穿西装的白领捧着预订的花束反复确认:“乔小姐,这真的是您自己设计的包装?太特别了!”
“乔姐,三号桌的开业花篮要加急!”学徒小敏抱着一大捆满天星跑来。
乔百合接过花材,剪刀在指间灵活翻转,三两下便将过长的枝桠修剪整齐。
她将红掌与龟背竹错落搭配,深褐色的编篮瞬间被赋予了生命力。
当最后一支火焰兰插入时,整个花篮宛如绽放的火焰,引得围观的客人纷纷鼓掌。
在热烈的掌声中,乔百合一阵恍惚。
她想起多年前,她小心翼翼地将捡来的野菊花插进瓶子里。
沈知文下班回来,看到桌上的花束,眉头立刻皱成了川字:“弄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干什么?有这闲工夫不如多洗两件衣服,把儿子的功课盯紧点。”
那些被否定的夜晚,乔百合只能等家人睡下后,偷偷摆弄花草。
她把院子里的月季枯枝带回家,用缝衣针小心地嫁接;把儿子喝完的牛奶盒洗净,种上从郊外挖来的蒲公英。可每次被沈知文发现,换来的总是冷嘲热讽:“插花能当饭吃?别整天做些不切实际的梦,女人就该本本分分照顾好丈夫儿子。”
她记得有一回,她用边角布料和野花,给大院的窗台做了个简易花架。
大家纷纷夸赞心灵手巧,可沈知文却黑着脸把她拽到角落:“别在这儿丢人现眼,让人看笑话!”
后来儿子生病住院,乔百合在医院走廊折了串纸花,想给病房添点生气。
沈知文看到后,一把将纸花揉成一团:“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思搞这些没用的!”
可是此刻,阳光下的“百合坊”繁花似锦,掌声雷动。
乔百合站在掌声中,眼眶逐渐湿润。
暮色降临时,花店终于安静下来。
乔百合摘下沾满花汁的围裙,店门突然被推开,带着熟悉的饭菜香。
母亲系着围裙,掀开保温桶:“囡囡,给你带了糖醋排骨和紫菜汤。”
父亲则从包里掏出油纸包着的蟹壳黄,小心翼翼地递过来:“趁热吃,刚出锅的。”
花店后院的葡萄架下,三人围坐在桌旁。
乔百合咬下一口外酥里嫩的蟹壳黄,酸甜的汤汁在舌尖散开。
母亲夹起排骨吹了吹:“你爸今早五点就去菜市场挑的肋排,说要给我们的大老板补补。”
父亲喝了口茶,看着女儿忙碌一天却依然神采奕奕的模样,眼角的皱纹里都藏着笑意:“你姥姥一直念叨你,说百合这丫头出息了。”
姥姥推门时,铜铃叮咚轻响。
她怀里的食盒还冒着热气,眼角笑出的褶皱里盛满疼爱:“乖囡,给你带了槐花糕,刚出锅的!”
“妈,您快坐!”乔父忙把椅子搬到洒满阳光的角落。
乔母从围裙口袋掏出糖,剥开糖纸塞进母亲掌心:“路上累着没?”
话音未落,食盒已被轻轻打开,糯米的清香混着槐花甜香漫满小店。
乔百合把刚扎好的鲜花捧到姥姥膝头,嫩黄花瓣映着老人的白发格外温柔。
父亲默默给杯子添了热水,母亲将蜜糕切成小块,四人围坐在花团锦簇的工作台前。
午后的阳光穿过花房,在蛋糕上镀了层金边。
“这蛋糕做得好松软!”乔百眼睛弯成月牙,笑着说。
姥姥用手替她擦掉嘴角的蛋糕渍,忽然想起什么似的,从布包里摸出个红绳系着的平安符:“前儿去庙里求的,戴上保平安。”
乔百合靠在姥姥肩头,突然觉得心里被填得满满当当。
曾经在婚姻里耗尽的热情,此刻化作手中鲜活的花束,化作一家人温暖的陪伴。
窗外的蝉鸣声渐渐弱了,花店飘出一家人的欢声笑语。
风铃偶尔叮咚,惊起几缕花香,混着蜜糕的甜,酿成独属于这个夏天的幸福。
她似乎,真的已经忘了沈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