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阐述
暮春的雨,总带着三分缠绵、七分通透,像要洗尽人间的浮躁。青竹观前的石阶被雨打湿,泛着温润的光,恰如这本《相面问道》里藏着的道理——没有玄虚的谶语,没有唬人的噱头,只有一老一少、一盏茶、一张脸,在岁月里慢慢拆解相由心生的真谛。
你或许听过面相定终身的说法,也或许对看脸断祸福半信半疑。但在青竹观的故事里,面相从不是刻在骨头上的命,而是写在心上的镜子——额头的宽窄藏着早年的根基,颧骨的厚薄映着当下的人缘,下巴的轮廓裹着未来的踏实。周道长带着落第书生陈砚,从三停六府的基础教起,看的不是谁能飞黄腾达,而是谁能在迷茫里找到方向。
这里没有一眼断生死的传奇,只有一个个带着烟火气的故事:苏州姑娘虹雨因不懂中停无力难成事,逼丈夫走了弯路;粮商张老板靠踏实养财运,把小铺子开得红火;赌徒李二用悔改修下停,赢回了妻离子散的家……每一张脸背后,都是一段人生;每一次相面,都是一次指路——不是告诉你你会怎样,而是帮你看清你该怎样。
周道长说:相面是术,修心是道。陈砚从科举落第的迷茫,到成为能为他人指路的相师,走的不是算准命运的捷径,而是读懂人心的长路。他学会的不仅是上二府饱满主得助力下二府无肉主不稳,更是帮人就是帮自己善念能养出好面相。
如果你也曾在人生岔路口徘徊,也曾因看不清自己而焦虑,不妨翻开这个故事。它不会给你未来的答案,却会教你当下的活法——如何从一张脸里读懂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如何用多笑养人缘、用踏实修根基、用善念改运势。
青竹观的雨还在下,老松的影子映在石桌上,像在说:面相是写在脸上的风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自己。而这七分的改变,就从读懂自己、修好内心开始。
《相面问道:青竹观的师徒课》
第一章:缘起青竹观,初闻风水脸
暮春时节,细雨如丝,打湿了青竹观前的石阶。陈砚背着半旧的行囊,站在观门外侧耳听——院内传来轻缓的木鱼声,混着老松的清香,倒让他那颗因科举失利而焦躁的心,渐渐沉了些。
他是来拜师的。三个月前,陈砚在金陵城的茶肆里,听闻一位姓周的道长,能从面相断人祸福,更奇的是,还能教人防祸改运。彼时他正愁前路茫茫,又听闻道长在青竹观隐居,便揣着仅存的碎银,一路寻了来。
进来吧。院内的木鱼声停了,一个清癯的声音传来。
陈砚推门而入,见青砖铺就的院子里,一位身着素色道袍的老者正坐在石桌旁煮茶。老者鹤发童颜,眼角有细密的纹路,唯独一双眼睛亮得像浸了露水的星辰,扫过陈砚时,竟让他生出几分局促来。
道长,晚辈陈砚,愿拜您为师,学相面之术。他躬身行礼,声音有些发紧。
周道长抬手示意他坐下,煮好的茶汤倒入粗瓷杯,热气氤氲了眉眼:你为何想学相面是想断人前程,还是想改自己的运
陈砚一愣,老实答道:晚辈科举落第,不知该往何处去,听闻道长能从面相辨方向,便想来求个明白。
道长闻言,指了指石桌上的铜镜:你先看看自己的脸,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陈砚对着镜子细看——自己额头不算宽,眉尾有些下垂,鼻头倒是圆润,只是下巴略尖。他讷讷道:晚辈……只看到一张普通的脸,没什么特别。
道长轻笑,指尖点了点铜镜里他的额头:这叫‘上停’,从发际线到眉毛,主早年运与智慧。你上停略窄,却无凹陷,说明你幼时家道不算殷实,但父母也算尽心教养,只是早年读书虽勤,却少了些变通,科举失利,未必是学问不够,是没找对发力的方向。
又指了指他的颧骨:这是‘中二府’,你中二府无肉,说明你不善交际,遇事爱自己琢磨,却不懂与人借力。再看你的下巴,略尖却无尖削,说明你做事还算踏实,只是少了些稳重,容易慌神。
陈砚听得心头一震——这些话,竟句句说中了他的处境。他急忙追问:道长,那晚辈的运,能改吗
道长将茶汤推到他面前:面相不是刻在石头上的字,是写在脸上的风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自己。你若想改,先要懂‘三停六府’的根本——上停是天,中停是人,下停是地。天定的是根基,人做的是努力,地承的是结果。你现在缺的,是‘人’的部分,也就是中停的修行。
陈砚端起茶杯,温热的茶汤滑过喉咙,竟让他生出几分清明来。他望着道长,眼神里多了几分坚定:晚辈愿听道长教诲,从基础学起。
道长点头,从袖中取出一本泛黄的册子,封面上写着面相启蒙录四个字:先把这本册子读透,明日我再教你认‘三停’的具体分寸。记住,学相面先学做人,若只用这本事炫耀或害人,不如不学。
当晚,陈砚在观里的偏房灯下读册子,看到上停需结合耳朵看时,忽然想起白天道长说的话——原来面相不是单看某一处,而是要综合评判。他摸着自己的耳朵,耳型中等,耳垂不算厚,忽然明白过来:自己早年虽有父母教养,却少了些祖萌的助力,凡事只能靠自己打拼,这倒与册子上说的耳小无肉,主得长辈疼爱却少助力分毫不差。
窗外的雨还在下,陈砚合上册子,第一次觉得,落第或许不是终点,而是让他寻对方向的契机。
第二章:三停辨善恶,六府识人心
第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陈砚便拿着册子到院子里等候。周道长已在练太极,动作舒缓如流云,见他来,便收了势:今日教你认‘三停’的分寸,再讲‘六府’的用处。
两人坐在石桌旁,道长取来一支炭笔,在纸上画了一张简笔人脸:上停从发际线到眉毛上沿,中停从眉毛上沿到鼻尖,下停从鼻尖到下巴。普通人多是上停略低,中停偏长,你看你自己,是不是上停比中停短些
陈砚对照镜子一看,果然如此。
再看‘六府’,道长接着画,上二府在额头两侧,中二府在颧骨,下二府在下巴两侧。上二府饱满,主得长辈助力;中二府饱满,主人缘好;下二府饱满,主做事稳重。你看院里那株老松,树干挺拔是‘中停’有力,枝叶繁茂是‘六府’饱满,所以它能经得住风雨。
陈砚望着那株老松,枝干遒劲,枝叶虽不算密,却每一片都透着生机,忽然懂了:道长是说,面相的好坏,就像树木的长势,根基稳、枝干壮,才能长得好
正是。道长颔首,我给你讲个故事,你便知三停六府的用处。
早年我在苏州城遇到一个叫虹雨的姑娘,长得清秀,上停高且饱满,眉眼也顺,我初见时以为她是个聪明伶俐的,便荐她去做文员。可她做了半个月,连订单分类都做不好,还总觉得自己没错。后来我才看到她的耳朵——耳朵小且薄,还有些坑洼。上停高是得长辈疼爱,耳朵不好是少了智慧的根基,所以她做事没章法,不是不努力,是没找对方法。
陈砚听得入神:那后来呢
后来她嫁了个‘拆二代’,男人中停无肉,鼻梁低,没什么事业心,整天打牌喝酒。虹雨急了,逼他去做生意,结果赔了钱。直到男人学了做菜,下停的稳重才显出来,日子才算安稳些。道长叹道,这就是‘中停’无力难成事,‘下停’有靠能兜底。虹雨若早知道自己中停不善谋划,不去逼丈夫做生意,也不会走那么多弯路。
陈砚忽然想起自己——他上停不算差,下停也算踏实,唯独中停的中二府无肉,不善交际。若以后想做事,是不是该避开需要频繁与人打交道的营生,多做些需要耐心的事
正想着,观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穿着绸缎长衫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面色焦急:周道长,求您给我看看,我最近生意总出岔子,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道长示意男人坐下,目光扫过他的脸,又看了看他的手——男人手指粗壮,指节有些发白,想来是常握笔杆却用力过猛。
你上停饱满,耳朵也亮,说明你早年靠智慧赚了些钱,根基是有的。道长缓缓道,可你中停的中二府高耸无肉,颧骨突出,这是‘辛苦命’的相——你是不是凡事都要自己亲力亲为,不信任手下人
男人一愣,随即点头:道长说得对!我总觉得手下人做事不仔细,什么都要自己盯,最近累得晚上都睡不好,生意反而越来越差。
你下停饱满,下巴宽,说明你做事踏实,却少了‘用人’的智慧。道长指了指他的鼻头,你鼻头圆润,是有财库的,可你什么都自己扛,财库的门都没打开,钱怎么留得住
男人闻言,额头渗出冷汗:那晚辈该怎么办
先学‘放手’。道长道,你找两个靠谱的手下,把琐事交给他们,自己多琢磨生意的方向,少盯着细枝末节。再每天对着镜子笑半个时辰,中二府无肉,靠笑能养出些肉来,人缘也会好起来。
男人连连道谢,临走时还塞了些银子,道长却只取了一小块:够买些茶就好,相面不是谋利的买卖,能帮你找到方向,比什么都强。
男人走后,陈砚不解地问:道长,您为什么不多收些银子他看起来不缺这点钱。
道长望着远处的青山:相面的本意,是帮人认清楚自己,不是为了赚钱。若拿这个谋利,迟早会走偏。就像有些算命先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为了几十文钱误导别人,最后自己也落不得好下场。
陈砚低下头,忽然明白道长昨日说的学相面先学做人是什么意思——这门手艺,不是用来炫耀或谋利的,是用来帮自己、帮别人找对方向的。
接下来的日子,陈砚跟着道长学习认四渎五岳。道长说,四渎是眼、耳、口、鼻,要清、要静、要深;五岳是额头(南岳)、下巴(北岳)、鼻子(中岳)、左右颧骨(东西岳),要饱满、有气势。他还教陈砚看十二宫,命宫看运势,夫妻宫看感情,子女宫看子女运,每一处都与做人做事息息相关。
有一次,陈砚看到一个妇人来问子女运,道长看她子女宫(下眼睑)凹陷且有些发黑,便问她是不是最近总为孩子的功课焦虑,还常熬夜。妇人点头称是,道长便劝她:子女宫不好,不是孩子不好,是你太焦虑,气血耗得厉害。你先把自己的身体养好,少逼孩子,孩子反而能学好。
陈砚在一旁听着,忽然悟了:面相不是孤立的,是和人的生活、心境连在一起的。你心里焦虑,面相就会显出来;你心态平和,面相也会跟着舒展。
这日晚上,他在灯下整理笔记,忽然看到册子上写着相由心生四个字,笔尖顿了顿——原来他学的不是看脸,是看心。
第三章:相神辨大才,修心改风水
入夏之后,青竹观的竹子长得愈发繁茂,风一吹,竹叶沙沙响,像在说悄悄话。陈砚跟着周道长学了三个月,已经能简单分辨三停六府的好坏,甚至能看出身边人的一些小毛病。
这日,道长带他去山下的镇子赶集,说是要教他相神。
相型看的是表面,相神看的是骨子里的东西。道长边走边说,有些人面相普通,却有大才,靠的就是‘神’——眼神、情态、声音,这些比五官更重要。
镇子上很热闹,叫卖声、孩童的笑声混在一起。道长指着不远处一个卖字画的年轻人:你看他,上停不算宽,中停也普通,可他握笔的手很稳,眼神专注,连有人路过都没分心,这就是‘神定’。这样的人,就算现在落魄,将来也能有出息。
陈砚细看——那年轻人穿着洗得发白的长衫,面前摆着几幅字画,字写得遒劲有力,画的山水虽简单,却透着灵气。他果然如道长所说,眼神只在笔尖和纸上,连旁边卖糖葫芦的吆喝都没惊动他。
再看那边那个掌柜。道长又指了指街角的布庄,布庄掌柜正和客人讨价还价,脸上堆着笑,眼神却有些闪烁,还时不时瞟向柜台上的银子。他鼻头圆润,本是有财运的,可眼神不定,说明他心里贪,总想着多赚些,反而容易砸了生意。
正说着,一个穿着官服的人从布庄出来,面色有些不悦。陈砚猜想,怕是掌柜的讨价太狠,惹恼了客人。
两人走到一家茶肆坐下,道长点了两碗茶,忽然问:你知道《冰鉴》吗
陈砚摇头,他只读过四书五经,没听过这本书。
《冰鉴》是曾国藩看相的书,专看大才。道长呷了口茶,里面说‘神骨为上,容貌为下’,意思是看一个人,先看他的神和骨,再看他的容貌。你看曾国藩手下的李鸿章,早年面相不算出众,可他眼神锐利,说话有气势,这就是‘神足’,所以能成大事。
那普通人怎么修‘神’呢陈砚追问。
道长指了指自己的胸口:先修心。心稳了,神就定了;心善了,神就慈了。我给你讲个我师父的故事。
我师父年轻时,上停很差,性格也自卑,总觉得自己没出息。他出生在战乱年代,家里穷,父亲还摔断了腿,母亲怀着他时,连饭都吃不饱。他生下来就瘦弱,上停尖,耳朵也小。可他没放弃,跟着一位老中医学医,还学面相,每天都对着镜子练微笑,学与人打交道。
后来呢陈砚听得入了迷。
后来他成了当地有名的先生,很多人找他看相,他却从不收重金,只劝人多行善、多努力。我拜师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上停虽不算宽,却透着平和,眼神亮得很,谁见了都觉得亲切。道长的眼神柔和下来,他常说,面相是‘果’,心是‘因’。你心里想什么,脸上就会显什么;你做什么事,运就会跟着变。
陈砚忽然想起自己——以前他总因落第而焦虑,眉尾总不自觉地皱着,连母亲都说他看着丧气相。这三个月跟着道长学习,心态平和了些,再照镜子时,竟觉得眉尾的下垂也轻了些。
道长,那晚辈若想修心,该从哪里开始
从‘多笑’开始。道长笑道,你中二府无肉,笑能让中二府长肉,人缘也会好起来。再从‘多帮人’开始——帮助别人,是帮自己积福,也是帮自己打开眼界。你看镇上那个卖豆腐的王大娘,她中二府饱满,每次有人买豆腐,她都多给一小块,大家都愿意找她买,生意比别家好太多。这就是‘帮人就是帮自己’。
陈砚想起王大娘——每次去买豆腐,她都笑着说小伙子读书辛苦,多吃点豆腐补补,手里的刀总会多切一点。原来她的好生意,不是因为豆腐特别好,是因为她的善都写在了脸上。
这日回到观里,陈砚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竟是之前来问生意的那个中年男人。他这次面色红润,脸上带着笑,见到道长就拱手:道长,您的法子真管用!我把琐事交给手下,自己只抓大方向,这一个月生意好了不少,连觉都睡香了。
道长点头:你现在中二府有了些肉,眼神也亮了,这就是修心的效果。记住,面相的风水,是自己走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
男人走后,陈砚忽然明白:他学的不是相面术,是人生的道理。面相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自己的内心和行为;改运也不是靠算,是靠自己一步一步做出来的。
入秋之后,道长开始教陈砚流年风水——不同年纪,面相上对应的运也不同。比如早年运看上停,中年运看中停,晚年运看下停。他还教陈砚看气色:面色红润是气血足,面色晦暗是气血亏,这些都和人的健康、运势连在一起。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来问事业,道长看他面色发黄,眼下有黑晕,便问他是不是最近常熬夜,还总吃生冷的东西。年轻人点头,道长便劝他:先把身体养好,气血足了,思路才清晰,事业才能顺。你看你现在,眼神都有些涣散,怎么能做好事
data-fanqie-type=pay_tag>
陈砚在一旁记录,忽然想起道长说的中医与面相不分家——原来面相不仅能看运势,还能看健康,这都是因为人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日晚上,陈砚在观里的院子里打坐,道长走过来,递给她一本线装书,封面上写着相神篇三个字。你现在学了基础,该看看这个了。里面讲的骨相、情态、声音,都是‘相神’的根本。记住,看相不能只看表面,要看到骨子里的东西——有些人长得好看,却没风骨;有些人长得普通,却有大格局。
陈砚接过书,指尖触到粗糙的纸页,忽然生出几分郑重来。他知道,这不仅是一本书,是道长对他的期许,也是他未来要走的路——不仅要学会看相,更要学会做人,学会从面相里悟人生的道理。
第四章:商道藏面相,修德改命途
转眼到了冬天,青竹观的院子里积了一层薄雪,松枝上挂着雪粒,倒有几分雪压青松的意境。陈砚跟着周道长学了半年,不仅能熟练辨别三停六府、四渎五岳,还能从人的眼神、情态里看出些深层的东西——比如有人说话时频繁摸鼻子,多是心虚;有人坐姿端正、腰背挺直,多是有骨气。
这日,山下镇子的粮商张老板来拜访,说是想请道长去看看新铺子的风水。道长便带着陈砚一同前往。
张老板的新铺子在镇子东头,地段不错,可装修得有些花哨,门口挂着大红灯笼,还摆了两尊石狮子,看着热闹,却少了些稳重。
道长,您看这铺子,能不能聚财张老板搓着手,一脸期待。
道长没先看铺子,反倒盯着张老板的脸看了片刻:你中停的中二府饱满,鼻头圆润,本是有财运的,可你这铺子的装修,却和你的面相犯了冲。
张老板一愣:怎么冲了
你面相偏‘稳’,下停宽,做事踏实,适合做‘实在’的生意。可这铺子装修得太花哨,容易让人觉得你‘虚’,反而不敢来买粮。道长指着铺子的门框,你看这门框,做得太高太窄,像个‘口’字里加了个‘木’,是‘困’字的兆头——做生意最怕‘困’,钱流不进来,自然聚不了财。
陈砚在一旁听着,忽然想起道长之前讲的面相与风水相通——人的面相是内风水,环境是外风水,内外要相合,才能顺。张老板的内风水是踏实,外风水却花哨,自然不合。
张老板恍然大悟,急忙问:那晚辈该怎么改
把门口的石狮子挪走,灯笼换成素色的,门框再修宽些。道长道,另外,你卖粮时,多给老主顾添一勺,少赚点眼前的小利,多攒些人缘——你的中二府虽饱满,却少了些‘人气’,靠多帮人,才能把人气聚起来。
张老板连连点头,还留他们吃了午饭。吃饭时,张老板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我年轻时家里穷,靠推着小车走街串巷卖粮起家,那时候就想着,多给人添一勺,人家下次还会来。后来生意做大了,反倒忘了这点,总想着多赚些,结果最近老主顾少了不少。
道长闻言,指了指他的下巴:你下停宽,是能长久的相,可若丢了‘实在’的根,再宽的下停也撑不起生意。做生意和做人一样,要‘稳’,还要‘善’——善能聚人气,稳能守财运。
陈砚听得心头一动——他之前总觉得科举落第后,只能走读书这一条路,可现在看张老板,没读过多少书,却靠踏实和善把生意做好了,或许他也能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不一定非要考科举。
从张老板的铺子回来,路上遇到一个年轻人,背着个包袱,神色慌张,像是在躲什么人。道长叫住他,问他是不是遇到了难处。
年轻人犹豫了片刻,才说自己是个货郎,前几天帮人送货,丢了客户的布匹,怕赔不起,正想逃跑。
道长看了看他的面相:你上停不算差,耳朵也亮,说明你本性不坏,只是一时糊涂。你下停尖,做事少了些担当,所以遇到事就想逃。
年轻人低下头,眼圈有些红:晚辈也不想逃,可那布匹值五两银子,我半年也赚不到这么多。
你中二府无肉,不善交际,却有一双巧手——你看你手指粗壮,指节有茧,是不是平时爱修修补补道长问。
年轻人点头:晚辈小时候跟着父亲学过修农具,平时货郎担里也带些针线,帮人补补衣服。
那你不如去张老板的粮铺帮忙,顺便帮他修修粮囤、补补袋子,张老板为人实在,定会帮你还了那笔钱。道长道,你要记住,遇到事别逃,靠自己的手赚钱还债,比逃跑体面,也能把你下停的‘不稳’给修过来。
年轻人听了,眼睛亮了起来,当即跟着他们去了张老板的铺子。张老板果然答应了,还说:你只要踏实干活,那五两银子,我先帮你垫着,以后从工钱里扣就行。
看着年轻人感激的样子,陈砚忽然悟了:道长不仅是在帮年轻人,也是在帮张老板——张老板缺个踏实的帮手,年轻人缺个机会,这一牵线,两个人都得了益处。这就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这日晚上,陈砚在灯下读《相神篇》,看到声音这一节,里面写着声音洪亮者,主有底气;声音细碎者,主心虚。他忽然想起白天的年轻人,说话声音很小,确实心虚;而张老板说话洪亮,底气足,这都和他们的处境、心性连在一起。
道长走了进来,看到他在读书,便坐下来问:你现在觉得,相面最难的是什么
陈砚想了想:最难的不是辨三停六府,是从面相里看出人的‘心’,还要帮人找到改的法子。
说得好。道长颔首,相面不是‘断命’,是‘指路’——有些人面相好,却走了歪路,最后一事无成;有些人面相普通,却走对了路,反倒有大出息。就像我之前给你讲的‘虹雨’,她上停高,本是有机会的,却逼丈夫做不适合的生意,走了弯路;后来丈夫学做菜,走对了路,日子才安稳。
陈砚忽然问:道长,那晚辈呢晚辈科举落第,面相也不算出众,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吗
道长指着他的手:你手指细长,掌心有茧,是‘握笔’的相——你虽落第,却爱读书、爱写字,不如试着帮人写书信、抄书,再把相面的道理写成册子,教给更多人。你的上停虽不算宽,却有‘智慧’的根,靠‘写’来传道理,比考科举更适合你。
陈砚望着自己的手,掌心的茧是常年握笔磨出来的,他确实爱写字,之前还帮观里的小和尚抄过经文。道长的话,像一盏灯,忽然照亮了他迷茫的前路。
转过年开春,陈砚真的开始帮人写书信、抄书,还把道长教的相面道理,写成了一本小册子,取名《面相启蒙浅说》。册子没讲高深的理论,只讲三停六府怎么认怎么靠多笑改人缘怎么靠踏实改运势,没想到竟有不少人来要。
有一次,一个农妇来要册子,说自己的儿子总爱逃课,想看看怎么能让儿子收心。陈砚看她子女宫凹陷,便劝她:你先别逼儿子,多陪他读书,自己也少焦虑——你的子女宫不好,是因为你太急,气血耗得厉害。你先把自己的心态调好,儿子自然能感受到,也会慢慢收心。
农妇照着做了,三个月后还来谢他:我儿子现在不逃课了,还说要像你一样,多读书、多写字。
陈砚听了,心里暖暖的——他没帮农妇看相,只是劝她修心,却真的帮了她。这就是道长说的相面的本意,是帮人认清楚自己,再找到改的法子。
这日,道长把陈砚叫到院子里,递给她一个木盒:我要去云游了,这个盒子里是我师父传下来的相书,还有我的笔记,你拿着,继续把相面的道理传下去。记住,别用这本事谋利,要用来帮人;别用这本事炫耀,要用来修心。
陈砚接过木盒,眼眶有些红:师父,您什么时候回来
等你能独当一面了,我自然会回来。道长拍了拍他的肩,你要记住,面相是‘果’,心是‘因’,修心才能改相,改相才能改运——这不仅是相面的道理,也是人生的道理。
道长走后,陈砚把木盒珍藏起来,继续在青竹观帮人看相、写册子。他不再为科举落第而焦虑,反倒觉得现在的生活很踏实——靠自己的笔,帮人传道理;靠自己的眼,帮人找方向。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来问前程,陈砚看他上停宽,眼神亮,却有些浮躁,便劝他:你是个有才华的人,可太急了,像颗没扎根的树,风一吹就晃。不如先找个地方踏实做事,把根扎稳,再谈前程——你的相是‘大才’的相,却缺‘稳’的根,靠踏实,才能把才华显出来。
年轻人听了,留在镇子上做了教书先生,后来还考上了秀才,特意来谢陈砚:若不是你劝我踏实,我怕是还在瞎折腾,浪费了才华。
陈砚望着年轻人的背影,忽然想起周道长——他现在做的,正是道长教他的事:帮人认清楚自己,找到改的法子。他学的不是相面术,是做人的道理;传的也不是算命的本事,是修心的智慧。
这年冬天,青竹观下了一场大雪,陈砚在院子里扫雪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周道长回来了。道长的头发更白了些,眼神却依旧明亮。
师父!陈砚急忙迎上去。
道长笑着问:这一年,你悟到了什么
陈砚想了想,指着院子里的老松:我悟到,面相就像这棵老松,根基是‘天’定的,长势是‘人’修的,能不能经住风雨,靠的是‘心’——心稳,树就稳;心善,树就茂。
道长颔首,眼中满是欣慰:你总算懂了。相面的最高境界,不是看得多准,是帮人‘修心’——心修好了,面相自然好,运势也自然顺。这就是‘写在脸上的风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自己’。
雪还在下,竹叶上的雪粒折射着阳光,像撒了一层碎银。陈砚望着道长,忽然明白:他这辈子,不用再纠结科举落第的事,因为他找到了更有意义的路——把相面的道理传下去,帮更多人认清楚自己,修好心,改好运。这路,比科举更适合他,也更能让他安心。
第五章:相面识人心,因果皆有痕
开春之后,青竹观的访客渐渐多了起来,有来问前程的,有来问家庭的,还有来问健康的。陈砚跟着周道长,一边帮人看相,一边继续钻研相书,日子过得充实而平静。
这日,一个穿着体面的妇人来问夫妻运,她面色有些憔悴,眼底还有淡淡的黑晕。陈砚先看了她的三停——上停饱满,说明早年家境不错;中停的夫妻宫(太阳穴)有些凹陷,且有淡淡的横纹;下停宽,却有些松弛。
你和丈夫最近是不是常吵架陈砚问。
妇人点头,眼圈有些红:他最近总晚归,还不跟我说去了哪里,我问急了,他就跟我吵。
周道长在一旁补充:你夫妻宫凹陷,是‘夫妻缘浅’的兆头,但这‘浅’不是天定的,是‘心’造成的。你看你眼下有黑晕,是焦虑耗了气血;说话时总皱着眉,是把‘疑’写在了脸上——丈夫看到你这样,自然不愿意跟你多说,反而越走越远。
妇人愣住:那晚辈该怎么改
先改‘疑’。道长道,你丈夫晚归时,别先质问,先给她倒杯热茶,问问他累不累——你的中二府无肉,人缘本就不算好,靠‘软’而不是‘硬’,才能把夫妻缘拉回来。另外,你每天对着镜子笑半个时辰,把眉间的横纹舒开,气血也能跟着好起来。
妇人半信半疑地走了,一个月后竟真的又来了,这次面色红润了不少,眉间的横纹也浅了些。道长,您的法子真管用!我按您说的做,丈夫现在晚归会跟我说去了哪里,还会主动跟我讲生意上的事。
陈砚在一旁听着,忽然想起道长说的相由心生,心改相也改——妇人的夫妻宫没变好,但她的心变了,从疑变成了软,夫妻关系自然就顺了。
这日,一个年轻人来问健康,他面色发黄,嘴唇有些发白,说话时总咳嗽。陈砚看他的子女宫(下眼睑)凹陷且有些发青,便问他是不是最近常熬夜,还总吃生冷的东西。
年轻人点头:晚辈在药铺做学徒,总熬夜煎药,白天又爱吃冰糕,最近总觉得浑身没力气,还咳嗽。
道长摸了摸他的脉搏,又看了看他的耳朵:你耳朵薄,主气血不足;子女宫发青,是脾胃虚寒的兆头——你熬夜耗了气血,吃生冷伤了脾胃,所以才会不舒服。先别熬夜,少吃生冷,每天早上喝一碗小米粥,补补脾胃,气血足了,面相自然会好。
年轻人照着做了,两个月后再来,面色已经红润了不少,咳嗽也好了。多谢道长和先生,我现在浑身有力气,药铺的掌柜还夸我做事比以前踏实了。
陈砚忽然悟了:面相不仅是运势的镜子,也是健康的镜子。你怎么对待身体,身体就怎么对待你;你怎么对待生活,生活就怎么对待你。
这日晚上,陈砚在灯下读道长的笔记,看到里面写着一个故事:早年有个书生,上停宽,本是有才华的相,却总爱熬夜读书,还不爱吃饭,结果不到三十岁,就面色蜡黄,眼神涣散,连科举都没力气考。后来他听了师父的劝,早睡早起,多吃五谷,没过多久,面色就红润了,还考上了举人。
师父,这故事里的书生,是不是因为‘心’急,才伤了身体陈砚问。
道长点头:是。他太想考中,急着把书读完,却忘了‘身体是根本’——没有好的身体,再高的才华也没用;没有好的心性,再好的面相也撑不起。相面的道理,说到底是‘平衡’的道理——平衡身体和欲望,平衡心态和追求,才能顺。
陈砚想起自己——以前为了科举,也总熬夜读书,结果落第后还伤了身体,后来跟着道长学相面,早睡早起,心态平和了,身体也跟着好了。这就是平衡的重要性。
入夏之后,镇子上出了一件事:一个叫李二的赌徒,把家里的房子都输了,还欠了一屁股债,老婆带着孩子回了娘家。李二走投无路,来青竹观求道长帮他看相,想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救。
陈砚看李二的面相——上停窄,早年没读过多少书;中停的鼻头尖,且有些发红,是贪的相;下停尖削,没什么担当;眼神浑浊,说话时还总东张西望,是心不定的兆头。
你不是没救,是‘心’坏了。道长道,你鼻头尖且红,是贪赌伤了财运;下停尖削,是没担当丢了家庭。若想改,先戒赌,再找份踏实的活,把欠的债还了,把老婆孩子接回来——你的下停虽尖,却没到‘无可救药’的地步,靠‘踏实’,还能把相修过来。
李二听了,跪在地上哭:道长,我以前总觉得赌能发大财,结果把家都赌没了。我现在知道错了,求您指条明路。
你去张老板的粮铺帮忙吧,他缺个搬运工,你有力气,只要踏实干活,总能把债还了。道长道,记住,别再想‘一夜暴富’,要想‘一步一个脚印’——你的相里,没有‘暴富’的命,却有‘踏实’的运,靠踏实,才能把日子过好。
李二谢过道长,真的去了张老板的粮铺干活。他力气大,干活也踏实,张老板很器重他,还帮他还了一部分债。半年后,李二把老婆孩子接了回来,还特意来青竹观谢道长和陈砚:若不是你们,我现在还是个赌徒,家也没了,人也毁了。
陈砚看着李二的面相——他的鼻头还是尖,却不红了;下停依旧尖削,却多了些肉感,眼神也比以前清明了不少。陈砚忽然明白,面相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人的心性转变,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
你现在下停有了些肉,是‘踏实’养出来的。陈砚道,以后继续好好干活,少想没用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李二连连点头,眼眶通红:我现在每天早出晚归,看着老婆孩子的笑脸,才知道以前有多浑。以后我一定好好过日子,不辜负你们的指点。
李二走后,周道长对陈砚说:你看,再差的面相,只要人心想改,也能慢慢变好;再好的面相,若是人心坏了,也会慢慢变差。这就是‘相由心生,心改相亦改’。
陈砚想起之前遇到的一个秀才,上停宽,眉眼顺,本是有前程的相,却因为贪小便宜,帮人代考被抓,最后连秀才功名都被革了。后来再见到他时,他的上停依旧宽,眼神却浑浊了,嘴角也总向下撇,整个人透着一股丧气——这就是心坏了,相也跟着坏了。
这日,一个老妇人来问子女运,她头发花白,背有些驼,手里还提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给子女带的糕点。陈砚看她的子女宫(下眼睑)饱满,且有光泽,便问:您的子女是不是很孝顺
老妇人笑了,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是啊,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在城里做木匠,一个在镇上开杂货铺,每个月都来看我,还给我送钱送东西。
您的子女宫饱满,是‘子女孝顺’的相,再加上您下停宽,做事踏实,把子女教得好,所以才能享子女福。道长道,您看您的手,虽然粗糙,却很有力,这是‘勤劳’的相——勤劳的人,运气都不会差,子女也会跟着学,自然孝顺。
老妇人听了,笑得更开心了:我这辈子没读过多少书,就知道做事要踏实,对人要和善,没想到还真教好了孩子。
陈砚在一旁记录,忽然想起自己的母亲——母亲也是个勤劳的人,手也粗糙,却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总劝他做人要踏实,做事要尽心。原来母亲的相,也是勤劳和善的相,所以才能把他教得正直。
入秋之后,青竹观来了一个特殊的访客——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年轻人,手里拿着一本破旧的《论语》,说是想请道长帮他看能不能考上科举。
陈砚看他的上停宽,额头饱满,眼神亮,且透着一股韧劲,便对他说:你上停好,是‘有智慧’的相,再加上你眼神有韧劲,做事能坚持,只要好好读书,定能考上科举。
年轻人有些自卑:可我家里穷,连笔墨纸砚都快买不起了,怕考不上,白费功夫。
道长从袖中取出一些银子,递给年轻人:这些银子你拿着,买些笔墨纸砚,再找个安静的地方读书。你的相里,有‘科举’的运,别因为穷就放弃——穷是暂时的,没了志气,才是一辈子的穷。
年轻人接过银子,跪在地上磕头:多谢道长和先生,我若考上科举,定不会忘了你们的恩情,定会做个好官,帮百姓做事。
道长扶起他:你不用谢我们,要谢就谢你自己——你的相里有‘贵’气,却缺‘机会’,我们只是给你一个机会,能不能抓住,还要靠你自己。
年轻人走后,陈砚问:师父,您怎么知道他能考上科举万一他考不上,岂不是白费了银子
道长笑道:我看他的‘神’——他说话时腰背挺直,眼神坚定,连提到‘穷’时,都没丢了志气,这就是‘有大才’的兆头。相面看的不是‘结果’,是‘潜力’——他有潜力,又能坚持,定能考上。
果然,三年后,那个年轻人考上了举人,还特意来青竹观谢道长和陈砚。他穿着官服,却依旧谦和:若不是你们当年帮我,我现在还在村里种地,哪能有今天。我已经被派到县里当知县,以后定不会贪赃枉法,会好好帮百姓做事。
陈砚看着他的面相——上停依旧宽,眼神却比以前多了些稳重,中停的中二府也饱满了不少,这是当官养出来的气度。他忽然明白,面相不仅能看潜力,还能看经历——你经历了什么,做了什么,都会写在脸上。
这日晚上,陈砚在灯下整理相书,看到里面写着相面三不看:不看心术不正者,不看贪得无厌者,不看不知悔改者。他忽然想起道长说的学相面先学做人——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帮,心术不正、不知悔改的人,就算帮了,也不会改,反而会惹麻烦。
道长走了进来,看到他在看相面三不看,便坐下来问:你现在知道为什么要‘三不看’了吗
陈砚点头:因为心术不正的人,就算面相好,也会走歪路;贪得无厌的人,就算帮了,也不会满足;不知悔改的人,就算指了路,也不会走。帮这样的人,不仅没用,还会浪费时间,甚至惹祸。
说得对。道长颔首,相面不是‘来者不拒’,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帮人,是帮那些‘想改’的人,不是帮那些‘不想改’的人。就像李二,他想改,所以能变好;若是他不想改,就算我们再怎么指点,也没用。
陈砚忽然想起之前遇到的一个商人,鼻头圆润,本是有财运的相,却总爱缺斤少两,还卖假货,最后被百姓举报,铺子也关了。他来找道长帮忙,道长却没帮他——因为他不知悔改,还觉得自己没错,这样的人,就算帮了,也会继续走歪路。
这年冬天,青竹观下了一场大雪,陈砚和道长在院子里扫雪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之前来问夫妻运的那个妇人,她身边跟着她的丈夫,两人手里还提着一些糕点和水果。
道长,先生,我们来给你们送些年货。妇人笑着说,她的夫妻宫已经不凹陷了,眉间的横纹也没了,整个人透着一股幸福气。
她的丈夫也笑着说:多谢你们当年的指点,现在我们夫妻关系好了,生意也越来越顺,这都是你们的功劳。
道长接过糕点,笑着说:不用谢我们,要谢就谢你们自己——你们想改,所以能变好。这就是‘心改了,运也跟着改了’。
雪还在下,院子里的老松上积满了雪,却依旧挺拔。陈砚望着这对夫妻的背影,忽然悟了:相面的真正意义,不是预测未来,是改变未来——通过看相,帮人认清楚自己的问题,再指点他们怎么改,让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把未来变得更好。
这就是周道长一直教他的道理,也是他以后要继续传下去的道理:面相是写在脸上的风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自己;心修好了,相自然好,运自然顺。
第六章:岁月刻相痕,德行定归途
春去秋来,陈砚跟着周道长学相面已有五年。这五年里,他帮过不少人,也见过不少事,从一个科举落第的迷茫书生,变成了一个能独当一面的相师,青竹观也因为他们的善举,在当地有了不小的名气。
这日,一个穿着破旧长衫的老者来拜访,他头发花白,面色蜡黄,手里还拿着一个破旧的罗盘,说是想请道长帮他看阴宅风水。
陈砚先看了老者的面相——上停窄,早年家境贫寒;中停的鼻头尖,且有些发黑,是财运差的相;下停尖削,没什么肉,眼神也浑浊,透着一股愁苦气。
您是不是最近总为阴宅的事烦心,还花了不少冤枉钱陈砚问。
老者点头,叹了口气:是啊,我父亲去世后,我请了几个风水先生看阴宅,花了不少钱,可家里的日子还是越来越差,儿子也总生病,我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周道长在一旁补充:你看你的手,指节粗大,掌心有老茧,是‘勤劳’的相,可你的鼻头尖且黑,是‘被人骗’的兆头——那些风水先生是骗你的,阴宅风水不是‘花钱’就能好的,是‘德行’才能撑起来的。
老者愣住:德行这和德行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道长道,阴宅风水是‘地相’,和人相一样,要靠‘德行’养。你父亲生前若是积德行善,就算阴宅普通,也能护佑子孙;你若是自己不积德,就算阴宅再好,也没用。你儿子总生病,不是阴宅的问题,是你最近愁得太多,气血耗得厉害,影响了家人的运势。
老者恍然大悟:那晚辈该怎么改
先别再找风水先生看阴宅了,把钱省下来给儿子治病,再多帮人做些好事——你家隔壁的王阿婆无儿无女,你可以帮她挑挑水、扫扫院子;镇上的桥坏了,你可以去帮忙修修。靠‘善’把德行积起来,家里的运势自然会好。道长道,记住,阴宅风水是‘末’,德行是‘本’,本末倒置,日子怎么会好
老者听了,谢过道长,真的不再找风水先生,而是把钱省下来给儿子治病,还经常帮邻居做事。半年后,他的儿子病好了,家里的日子也慢慢好了起来,他特意来青竹观谢道长和陈砚:若不是你们,我还在找风水先生骗钱,家里的日子早就垮了。现在我才知道,德行比什么都重要。
陈砚看着老者的面相——他的鼻头还是尖,却不黑了;眼神也比以前清明了不少,嘴角还多了些笑意,这是善养出来的气色。他忽然明白,无论是人相还是地相,都离不开德行二字——德行好,相自然好,运自然顺。
这日,一个年轻的女子来问姻缘,她长得清秀,上停高,眉眼顺,却总低着头,说话声音也很小。陈砚看她的夫妻宫(太阳穴)饱满,且有光泽,便问:您是不是有喜欢的人,却不敢说
女子脸一红,点了点头:是啊,我喜欢镇上的教书先生,可我觉得自己配不上他,不敢跟他说。
你的夫妻宫饱满,是‘有好姻缘’的相,再加上你上停高,是‘有智慧’的相,配教书先生正好。陈砚道,你别自卑,勇敢一点,跟他表白——你的相里有‘姻缘’的运,别因为自卑错过了。
女子听了,鼓起勇气跟教书先生表白,没想到教书先生也喜欢她,两人很快就定了亲。成亲那天,女子还特意来青竹观送喜糖:多谢先生的鼓励,我现在很幸福,以后我一定会好好经营这段婚姻。
陈砚看着女子的笑脸,忽然想起道长说的相由心生——女子以前总低着头,是自卑写在了脸上;现在自信了,眉眼也舒展开了,整个人透着一股幸福气。这就是心变了,相也跟着变了。
入秋之后,青竹观来了一个特殊的访客——一个穿着官服的中年人,是之前那个考上举人的年轻人,现在已经是县里的知县了。他特意来青竹观,想请道长和陈砚去县里看看阳宅风水,说是县里的衙门年久失修,想重新修缮一下。
陈砚看知县的面相——上停宽,眼神亮,且透着一股清正气;中停的中二府饱满,是人缘好的相;下停宽,是踏实的相,这是好官的相。
您的衙门修缮,不用找风水先生,靠‘清正’就能好。陈砚道,您只要做个好官,帮百姓做事,衙门的风水自然会好;若是您贪赃枉法,就算衙门修缮得再好,也没用。
知县点头:先生说得对,我这次来,不仅是想请你们看风水,还想请你们给我提提意见,我怕自己做不好官,辜负了百姓的期望。
道长笑着说:你只要记住‘清正廉洁,为民做主’这八个字,就一定能做好官。你的相是‘好官’的相,只要不忘初心,定能造福一方百姓。
知县谢过道长,带着他们去县里看衙门。衙门确实年久失修,柱子上的漆都掉了,院子里还有不少杂草。陈砚建议知县:把衙门的杂草除了,柱子重新刷一遍漆,再在院子里种些树,不用花太多钱,只要干净整洁就行。衙门是‘阳宅’,要靠‘清正’养,不是靠‘奢华’。
知县照着做了,把衙门修缮得干净整洁,还在院子里种了些松树和竹子,象征清正廉洁。百姓们见知县这么清正,都很尊敬他,县里的治安也越来越好,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这日晚上,陈砚在灯下读《相理衡真》,看到里面写着人相地相,皆由德行定,他忽然想起道长说的话——无论是人相、地相还是命相,都离不开德行二字。德行是根,相是叶,根扎得深,叶才能长得茂。
道长走了进来,看到他在看《相理衡真》,便坐下来问:你现在觉得,相面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陈砚想了想:是帮人‘积德行善’,不是帮人‘算命’。因为德行好了,相自然好,运自然顺,这比什么都重要。
说得好。道长颔首,相面不是‘玄学’,是‘人生的道理’。它告诉我们,要积德行善,要踏实做人,要不忘初心。这就是我们要传下去的道理,也是我们学相面的意义。
陈砚望着道长,忽然明白,他这五年学的不是相面术,是做人的道理;传的也不是算命的本事,是积德行善的智慧。他不再为科举落第而遗憾,因为他找到了更有意义的路——通过相面,帮人认清楚自己的问题,指点他们积德行善,让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把日子过好。
这年冬天,周道长病倒了,陈砚衣不解带地照顾他。道长躺在病床上,拉着陈砚的手说:我快不行了,我把相书和笔记都留给你,你要继续把相面的道理传下去,帮更多人积德行善,别辜负我的期望。
陈砚含泪点头:师父,您放心,我一定会把相面的道理传下去,帮更多人,做更多好事。
道长笑了,眼神渐渐暗淡下来。陈砚按照道长的遗愿,把他葬在了青竹观后面的山上,旁边就是那株老松。
第二年春天,陈砚继续在青竹观帮人看相,他把道长的相书和笔记整理成册,取名《相面问道》,里面不仅讲了三停六府、四渎五岳的相法,还讲了很多帮人积德行善的故事,希望能帮更多人认清楚自己,找到改运的法子。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来问前程,陈砚看他的上停宽,眼神亮,却有些浮躁,便劝他:你是个有才华的人,可太急了,要靠‘踏实’把根扎稳,靠‘善’把德行积起来,这样才能有好前程。记住,相面不是‘预测未来’,是‘改变未来’,未来好不好,靠的是你自己。
年轻人听了,点了点头,带着陈砚的话离开了。陈砚望着他的背影,忽然想起周道长——他现在做的,正是道长教他的事,也是道长希望他做的事。
岁月流逝,陈砚渐渐老了,青竹观的访客却依旧很多,有来问前程的,有来问家庭的,还有来问健康的。陈砚总是耐心地帮他们看相,指点他们积德行善,把道长教他的道理,一代又一代地传了下去。
这日,陈砚坐在院子里的老松下,手里拿着《相面问道》,看着院子里的年轻人在帮人看相,他们的眼神清澈,态度谦和,就像当年的自己和道长。陈砚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他知道,相面的道理不会随着岁月消失,会像这株老松一样,扎根在青竹观,扎根在更多人的心里。
那几个年轻人是他近几年收的徒弟,有科举落第的书生,有家境贫寒的货郎,还有想帮人改运的医者。陈砚教他们看三停六府,更教他们相由心生的道理,教他们帮人先帮心,改运先修德。
此刻,大徒弟苏墨正在帮一个农妇看相。农妇面色焦虑,手里攥着衣角,说是家里的庄稼总歉收,不知道该怎么办。苏墨看她的下停宽,双手粗糙有力,便问:您是不是总用老法子种庄稼,没试过新法子
农妇点头:是啊,我种了一辈子庄稼,都是按老法子来,可最近几年天气不好,庄稼总长不好。
您的下停宽,是‘踏实’的相,可上停窄,是‘少见识’的兆头——不是老法子不好,是您没学新法子。镇上的农技先生最近在教新的种庄稼技巧,您可以去学学;另外,您家的田埂坏了,您可以去修修,让水流通畅些。靠‘学’和‘干’,庄稼定能好起来。苏墨道,语气谦和,像极了当年的陈砚。
农妇听了,谢过苏墨,真的去学了新的种庄稼技巧,还修好了田埂。秋天的时候,她的庄稼丰收了,特意来青竹观送了一袋新米:多谢苏先生,今年的庄稼是我种了一辈子最好的一次,这袋米你们一定要收下。
陈砚坐在一旁看着,心里暖暖的——苏墨不仅学会了看相,更学会了帮人找法子,这就是他想传下去的东西。
这日,二徒弟林溪帮一个年轻女子看姻缘。女子长得漂亮,却总皱着眉,说是相亲了好几次,都没成。林溪看她的夫妻宫饱满,眼神却有些挑剔,便问:您是不是对相亲对象要求太高,总盯着人家的缺点看
女子一愣:是啊,我觉得他们要么没才华,要么没本事,我不想将就。
您的夫妻宫饱满,是‘有好姻缘’的相,可您的眉尾上翘,是‘挑剔’的兆头——姻缘不是‘挑最好的’,是‘找最合适的’。您可以试着看看人家的优点,比如那个教书先生,虽然家境普通,却踏实肯干,对人也和善,这样的人值得您试试。林溪道,像当年的周道长一样,耐心地帮女子分析。
女子听了,试着和教书先生相处,发现他不仅踏实,还很有才华,两人很快就定了亲。成亲那天,女子来青竹观送喜糖,笑着对林溪说:若不是你劝我,我还在挑挑拣拣,哪能遇到这么好的人。
陈砚看着林溪的笑脸,忽然想起自己刚拜师的时候——那时候他也像林溪一样,对相面一知半解,是道长耐心地教他,帮他找方向。现在,他把这份耐心传给了徒弟,徒弟又传给更多人,这就是传承的意义。
入秋之后,青竹观来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是当年那个被风水先生骗钱的老者。他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还很硬朗,手里提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给陈砚和徒弟们的糕点。
陈先生,我来看您了。老者笑着说,他的面相比以前好太多了——鼻头不尖了,眼神清明,嘴角总带着笑意,整个人透着一股福气气。
您身体还好吗家里的日子怎么样陈砚问。
好,都好!老者道,我儿子现在开了个小铺子,生意不错;孙子也考上了秀才,以后想做个好官,像当年的知县大人一样。我现在每天帮邻居做点事,日子过得很踏实。
陈砚看着老者的手,虽然依旧粗糙,却很有力,这是勤劳和善养出来的手。他忽然明白,岁月会在脸上刻下痕迹,可善和德会让这些痕迹变得温暖,变得有福气。
这日晚上,陈砚在灯下整理《相面问道》,想在后面加一些新的故事——有李二戒赌养家的故事,有农妇学新法子种庄稼的故事,还有年轻女子找到好姻缘的故事。这些故事里没有高深的相术,只有踏实善德这些简单的道理,可正是这些道理,帮很多人改了运,过好了日子。
大徒弟苏墨走了进来,看到陈砚在写故事,便问:师父,您为什么要写这些故事直接讲相术不是更简单吗
陈砚放下笔,看着苏墨:因为相术是‘术’,故事是‘道’。术能帮人看相,道能帮人修心。我们学相面,不是为了炫耀术,是为了传扬道——传扬‘踏实做人,积德行善’的道。
苏墨点头:师父,我懂了。以后我也会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明白,改运不是靠算,是靠自己。
陈砚笑了,拍了拍苏墨的肩:好,以后就靠你们了。记住,青竹观的相面术,永远不是用来谋利的,是用来帮人的;永远不是用来预测的,是用来改变的。
转过年春天,陈砚的身体越来越差,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便把徒弟们叫到身边,手里拿着《相面问道》,对他们说:这本书里的道理,你们要记住,要传下去——相由心生,心改相亦改;德能养相,善能改运。以后帮人看相,要先帮人修心,先劝人积德,别忘了我们学相面的初心。
徒弟们含泪点头:师父,我们记住了,一定会把道理传下去,帮更多人。
陈砚笑了,闭上眼睛,手里还紧紧攥着《相面问道》。徒弟们按照他的遗愿,把他葬在了周道长的旁边,两座坟前都种了一株小松,像两个守护者,守护着青竹观,守护着相面的道理。
很多年后,青竹观依旧热闹,来问相的人络绎不绝。徒弟们按照陈砚和周道长的教导,帮人看相,劝人修心,传扬踏实做人,积德行善的道理。《相面问道》也流传了下来,被很多人珍藏,书里的故事温暖了很多人,书里的道理帮很多人找到了方向。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来青竹观,手里拿着一本破旧的《相面问道》,说是他爷爷当年靠这本书改了运,现在他也遇到了难处,想来求些道理。二徒弟林溪帮他看了相,劝他:你上停宽,是有才华的相,可下停尖,是少担当的兆头——你现在遇到的难处,不是运气不好,是你没担当,遇到事就想逃。只要你学会担当,踏实做事,难处定能解决。
年轻人听了,点了点头,带着道理离开了。林溪望着他的背影,忽然想起陈砚和周道长——他们当年也是这样,把道理传给了一个又一个人,让道理像种子一样,在更多人的心里发芽、生长。
青竹观的老松依旧挺拔,竹叶依旧翠绿,风吹过,竹叶沙沙响,像在讲着师徒相面问道的故事,讲着相由心生,德能养相的道理。这些故事和道理,不会随着岁月消失,会永远留在青竹观,留在更多人的心里,帮更多人认清楚自己,修好心,改好运,过好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