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寒潭重生,毒粥初破
腊月廿三,祭灶日的雪下得正急,沈清辞躺在冷硬的柴房地上,肺腑间的灼痛像有无数根针在扎。她能清晰听见正屋传来的丝竹声,还有她那位好妹妹沈清柔娇柔的笑语:姐姐身子弱,怕是熬不过这个年了,往后这侯府嫡女的位置,便劳烦母亲多为我筹谋些。
意识模糊间,沈清辞想起自己短暂的一生,身为永宁侯府嫡长女,她自幼被母亲捧在手心,却性子软懦,识人不清。错信继母柳氏母女的伪善,被沈清柔抢走婚约,夺走管家权,最后更是被她们灌下慢性毒药,落得个缠绵病榻,油尽灯枯的下场。连她最敬重的父亲,也只在她弥留之际冷冷丢下一句废物。
若有来生我定要你们血债血偿!强烈的恨意支撑着她咽下最后一口气,可下一秒,刺骨的寒意骤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熟悉的熏香气息。
沈清辞猛地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自己闺房里绣着缠枝莲的纱帐,手腕上还戴着母亲生前给她的暖玉镯。贴身丫鬟画春端着一碗黑漆漆的汤药走进来,眼眶红红的:小姐,您总算醒了!大夫说您是前日淋了雨受了寒,喝了这药就会好的。
看着那碗药,沈清辞的瞳孔骤然收缩,她记得这碗药!前世她就是喝了这碗治风寒的药,落下了心悸的病根,往后身子一日比一日弱,这正是柳氏母女算计她的第一步!
画春见她迟迟不接,有些着急:小姐,药要凉了。沈清辞定了定神,接过药碗,指尖不经意间拂过碗沿,趁着画春转身去拿蜜饯的功夫,飞快将药汁倒进了床边藏着的瓷瓶里,这药不能浪费,日后定有大用处。
小姐,您怎么喝得这么快画春回来时见碗空了,有些惊讶。沈清辞揉了揉眉心,故作虚弱道:身子沉得很,想早点喝完歇息。对了,方才听见外间热闹,可是出了什么事
画春一边收拾碗碟,一边随口答道:是柳姨娘带着二小姐来给老夫人请安了,二小姐还说要给您送些新做的梅花糕呢。沈清辞眼底闪过一丝冷光,来了,前世沈清柔就是借着送梅花糕的由头,在她房里不小心打翻了老夫人最爱的霁蓝釉茶杯,让她被老夫人训斥了半个时辰。
这次,她可不会再让沈清柔得逞。
2
巧设陷阱,初露锋芒
没过半盏茶的功夫,门外就传来了沈清柔娇滴滴的声音:姐姐,妹妹来看你了。伴随着脚步声,柳氏和沈清柔走了进来。柳氏穿着一身石青色绣海棠的褙子,妆容精致,看向沈清辞的眼神满是关切:辞儿,听说你病了,姨娘心里一直记挂着,这不,让柔儿做了你爱吃的梅花糕,快尝尝。
沈清柔捧着一个描金食盒走上前,笑容甜美:姐姐,这梅花糕是我亲手做的,你快尝尝好不好吃。她放下食盒,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桌上的霁蓝釉茶杯,那是老夫人送给沈清辞。
沈清辞心里冷笑,面上却露出感激的神色:多谢姨娘和妹妹费心,只是我刚喝了药,嘴里发苦,怕是尝不出味道。不如妹妹先替我尝尝她说着,拿起一块梅花糕递到沈清柔面前。
沈清柔没想到她会这么说,愣了一下,随即又笑道:姐姐客气了,妹妹怎么能先尝呢。她伸手去推,却不小心撞到了沈清辞的手,梅花糕掉在地上,摔成了碎屑。
哎呀!沈清柔惊呼一声,连忙去捡,手却恰好碰到了桌上的霁蓝釉茶杯。眼看茶杯就要摔在地上,沈清辞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杯底,可杯中的茶水还是洒了出来,溅湿了柳氏的褙子。
姨娘恕罪!沈清辞立刻松开手,对着柳氏福身,是我没拿稳杯子,弄脏了姨娘的衣裳。柳氏看着胸前的水渍,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却又不能发作,毕竟是沈清辞救了茶杯,要是她追究,反倒显得自己小气。
沈清柔也慌了,她原本是想让沈清辞打翻茶杯,现在却弄湿了柳氏的衣裳,还没找到机会陷害沈清辞。柳氏强压着怒火,勉强笑道:无妨,不过是件衣裳罢了。辞儿你身子不适,就好好歇息,我们先去给老夫人请安了。
看着柳氏母女狼狈离开的背影,沈清辞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画春凑过来,小声道:小姐,您方才好厉害!要是以前,您肯定早就慌了。沈清辞摸了摸手腕上的暖玉镯,轻声道:人总是要长大的,总不能一直被人欺负。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柳氏母女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还有更多的麻烦等着她。但这一次,她不会再退缩,她要一步一步,把属于自己的东西都夺回来。
3
抓住把柄,借力打力
柳氏母女离开后,沈清辞立刻让画春去查那碗药的下落。画春很快回来,脸色难看:小姐,我去厨房问了,熬药的婆子说那药是柳姨娘特意让人送来的方子,还说要是您喝不完,就倒在院子里的海棠树下。
海棠树沈清辞若有所思,走,我们去看看。两人来到院子里,果然看见海棠树下的泥土颜色有些异常,还散发着淡淡的药味。沈清辞蹲下身,用银簪挑了一点泥土,放在鼻尖闻了闻,这药里除了普通的风寒药,还加了少量的附子,长期服用会损伤心脉,难怪她前世身子会越来越弱。
小姐,这柳姨娘也太狠毒了!画春气得浑身发抖,我们现在就去告诉老夫人!沈清辞摇了摇头:不行,我们没有证据。柳姨娘心思缜密,肯定早就做好了准备,要是我们现在去告状,只会打草惊蛇,说不定还会被她反咬一口。
她站起身,目光落在不远处的回廊上,那里是府里丫鬟婆子必经之路,也是老夫人每日散步的地方。一个念头在她脑海中闪过。
第二天一早,沈清辞特意换上一身素色的衣裳,来到老夫人的院子里请安。老夫人见她脸色好了些,微微点头:看来那药还挺管用,你这孩子,就是太娇弱了,以后要多注意些。
沈清辞笑着应下,陪老夫人说了一会儿话,故意提起院子里的海棠树:祖母,我房里的海棠树不知怎么了,最近叶子都黄了,是不是该请个花匠来看看老夫人对花草一向喜爱,闻言立刻道:哦还有这种事,走,我们去看看。
两人来到沈清辞的院子,老夫人一眼就看见海棠树下的泥土颜色不对,皱着眉头问:这泥土怎么回事沈清辞装作疑惑的样子:孙儿也不知道,前几日喝药剩下的药渣倒在这里,说不定是药渣把树给浇坏了。
她说着,让画春拿来银簪,挑了一点泥土递给老夫人:祖母您看,这泥土里好像还有药味。老夫人接过银簪,放在鼻尖闻了闻,脸色瞬间变了,她年轻时也懂些药理,立刻闻出了泥土里的附子味。
是谁给你熬的药老夫人的声音带着怒意。沈清辞低下头,故作委屈道:是柳姨娘让人送来的方子,说是治风寒的。
正在这时,柳氏带着沈清柔走了过来,见老夫人脸色不对,连忙上前请安:老夫人,您怎么来了老夫人冷冷地看着她:柳氏,你给辞儿熬的是什么药为什么药渣里会有附子
柳氏心里一惊,强作镇定道:老夫人,您误会了,那药就是普通的风寒药,怎么会有附子呢定是哪里出了差错。沈清辞适时开口:姨娘,我知道您不是故意的,或许是熬药的婆子拿错了药材。不过那药我喝了之后,总觉得心口发慌,幸好没喝多少。
老夫人听了,更是生气:就算是拿错了药材,也是你监管不力!从今日起,辞儿的饮食起居和用药,都由我亲自安排,你就不用操心了。柳氏脸色惨白,却不敢反驳,只能咬着牙应下。
沈清辞看着柳氏吃瘪的样子,心中暗喜。她知道,这一局她赢了,但柳氏不会就此罢休,接下来她还要更加小心。
4
夺回管家权,站稳脚跟
老夫人因为附子药的事,对柳氏起了疑心,不仅收回了沈清辞的饮食用药安排权,还开始重新审视府里的管家事宜。柳氏原本借着沈清辞母亲去世的机会,掌管了侯府的中馈,这些年暗地里贪墨了不少钱财,还安插了不少自己的人手。
沈清辞知道,要想在侯府站稳脚跟,必须夺回管家权。她借着给老夫人请安的机会,时常和老夫人聊起府里的琐事,有意无意地提起府里的账目有些混乱,采买的物品价格偏高,还有几个管事婆子办事不力,欺压下人。
老夫人原本就对柳氏管家有些不满,听沈清辞这么一说,更是下定决心要换管家的人。一日,老夫人召集府里的管事和姨娘们议事,当着众人的面说:辞儿已经长大了,也该学着管家了。从今日起,侯府的中馈就交给辞儿打理,柳氏你就协助她,多教她一些经验。
data-fanqie-type=pay_tag>
柳氏闻言,脸色瞬间变得难看,她想反驳,却被老夫人冷冷的眼神制止了。沈清辞连忙起身,对着老夫人福身:孙儿谢过祖母信任,孙儿定当尽心尽力,管好府里的事。
接过管家权的第一件事,沈清辞就开始清查府里的账目。她让画春找来府里近三年的账目,仔细核对,发现了不少问题,采买的绸缎价格比市价高了三成,米粮的数量也有短缺,还有几个管事婆子借着职务之便,克扣下人的月钱。
沈清辞没有立刻发作,而是先找来了负责采买的王管事。王管事是柳氏的远房亲戚,平日里仗着柳氏的势力,在府里横行霸道。沈清辞看着他,语气平静:王管事,这是近半年采买绸缎的账目,你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每匹绸缎的价格都比市价高了三成
王管事心里一慌,却还是强辩道:大小姐,这绸缎的品质不一样,价格自然也不一样,我买的都是最好的绸缎,给府里的主子们用,怎么能省呢沈清辞冷笑一声,拿出一张纸递给王管事:这是我让人从京城最大的绸缎庄拿来的价格单,上面明明白白写着最好的绸缎价格,比你买的还低两成。你要是再敢狡辩,我就把这账目交给父亲,让他来评评理。
王管事看着价格单,脸色惨白,再也不敢狡辩,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大小姐饶命!是小人一时糊涂,贪墨了府里的钱财,求大小姐饶了我这一次吧!沈清辞看着他,语气严肃:饶了你也可以,但你必须把贪墨的钱财都交出来,还要把这些年你和柳姨娘勾结,做的那些事都告诉我。否则,你就等着被赶出侯府吧。
王管事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只能如实招供,他不仅贪墨了采买的钱财,还帮柳氏转移了不少侯府的财产,存到了柳氏的娘家。沈清辞把这些都记了下来,然后让王管事交出了贪墨的钱财,暂时留了他的职位,却暗中派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解决了王管事,沈清辞又找来了负责米粮的李管事和几个克扣月钱的婆子。她用同样的方法,拿出证据,让他们无话可说,不仅追回了被克扣的钱财,还把几个欺压下人的婆子赶出了侯府。
经过这一番整顿,侯府的账目清晰了,下人也都安分了不少。老夫人看着沈清辞把府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十分满意,对她也更加信任。柳氏看着沈清辞一步步站稳脚跟,心里又气又急,却又无可奈何,她失去了老夫人的信任,手里没有了实权,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算计沈清辞了。
沈清辞知道,这只是她复仇路上的一小步。接下来,她要对付的,就是沈清柔的婚约。前世,沈清柔抢走了她和镇北侯世子萧煜的婚约,这一世,她不仅要把婚约夺回来,还要让沈清柔付出代价。
5
揭穿真面目,夺回婚约
沈清柔和镇北侯世子萧煜的婚约,是柳氏花了不少心思才促成的。萧煜家世显赫,容貌俊美,是京城里不少贵女的如意郎君。前世沈清辞就是因为性子软懦,被沈清柔抢走了婚约,还被沈清柔污蔑她水性杨花,让她成了京城里的笑柄。
这一世,沈清辞不会再让历史重演。她知道萧煜虽然表面上温文尔雅,但骨子里却十分骄傲,最讨厌被人欺骗。沈清柔为了嫁给萧煜,一直装作温柔善良、知书达理的样子,沈清辞要做的,就是揭穿她的真面目。
很快,京城里举办了一场赏花宴,不少达官贵人都会参加,萧煜和沈清柔也会去。沈清辞知道,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赏花宴当天,沈清辞穿着一身水绿色绣玉兰花的褙子,搭配一条白色的百褶裙,妆容淡雅,气质温婉,一出场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沈清柔看到她,心里有些嫉妒,故意走上前,装作亲昵的样子:姐姐,你今天真美啊。对了,我听说萧世子也来了,我们一起去找他好不好
沈清辞知道沈清柔想在萧煜面前表现,笑着点了点头:好啊。两人来到花园里,果然看到萧煜正和几个公子哥聊天。沈清柔立刻露出甜美的笑容,走上前打招呼:萧世子。
萧煜看到她们,微微颔首,目光在沈清辞身上停留了片刻,他记得沈清辞以前总是怯生生的,今日却格外不一样,气质温婉,眼神清澈,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
沈清柔见萧煜看沈清辞,心里有些不满。
正在这时,一个丫鬟端着茶水走过,不小心撞到了沈清柔。沈清柔手忙脚乱,不小心把茶水泼到了旁边一位小姐的身上。那位小姐是吏部尚书的女儿,脾气火爆,立刻怒道:你怎么回事走路不长眼睛吗
沈清柔立刻露出委屈的神色,眼泪汪汪地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是她撞到我的。她指着端茶水的丫鬟,想把责任推给丫鬟。那丫鬟吓得脸色惨白,连忙跪下:不是我,是沈二小姐您自己没站稳。
沈清辞适时开口:妹妹,你怎么能冤枉丫鬟呢方才我看得清清楚楚,是你自己没站稳,才把茶水泼到李小姐身上的。你要是道歉,李小姐说不定还能原谅你。沈清柔没想到沈清辞会拆她的台,脸色瞬间变得难看:姐姐,你怎么能帮着外人说话
萧煜在一旁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里对沈清柔的好感顿时少了几分,他最讨厌推卸责任、冤枉下人的人。他走上前,对着吏部尚书的女儿拱了拱手:李小姐,此事是沈二小姐的不对,我代她向你道歉。
然后,他又看向沈清柔,语气冷淡:沈二小姐,做错了事就要承认,推卸责任不是大家闺秀该做的事。沈清柔被萧煜说得脸色通红,再也忍不住,哭着跑开了。
沈清辞看着沈清柔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她知道,萧煜已经对沈清柔产生了不满。接下来,她要做的,就是让萧煜彻底看清沈清柔的真面目。
赏花宴结束后,沈清辞让人把沈清柔平日里欺负下人的事,还有她暗中挑拨离间、陷害别人的证据,都送到了镇北侯府。镇北侯和老夫人看了之后,十分生气,立刻让人去调查。
6
婚约告吹,柔女失势
镇北侯府的人将沈清柔的所作所为查得一清二楚,不仅有克扣丫鬟月钱、动辄打骂仆役的实证,还有她为了抢夺京中贵女的首饰,故意在宴会上推人落水的证人等等。
三日后,镇北侯府派了管家,带着当初下聘的玉佩和一封退婚书,登门永宁侯府。彼时柳氏正陪着沈清柔挑选新制的嫁衣,听闻镇北侯府来人,还以为是送婚前礼的,喜滋滋地迎出去,却见管家面色冷硬,将退婚书递到永宁侯面前:我家老夫人说了,沈二小姐心性歹毒,品行不端,不配做我家世子妃,这门亲事,就此作罢。
柳氏听完脸色瞬间惨白如纸:不可能!定是哪里弄错了,柔儿那么乖巧,怎么会……话没说完,管家便将一叠证据放在桌上,有仆役的供词,有被沈清柔欺负过的贵女证词等。
永宁侯看着证据,气得浑身发抖,转头狠狠瞪了柳氏母女一眼:家门不幸!老夫人坐在上首,脸色铁青,对着柳氏冷冷道:你教出来的好女儿!不仅丢了自己的脸,还连累侯府被人耻笑!从今日起,沈清柔禁足在院子,每日抄写《女诫》一百遍,没我的允许,不准踏出院子半步!
沈清柔瘫坐在地上,眼泪糊了满脸,却连哭都不敢大声,她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彻底完了。柳氏看着女儿失魂落魄的样子,又想起自己失去的管家权和老夫人的信任,心口一阵绞痛,却连半句辩解的话都说不出来。
沈清辞站在屏风后,将这一切看得明明白白。她没有丝毫怜悯,这是柳氏母女应得的下场。只是她也清楚,退婚之事虽让沈清柔元气大伤,但柳氏在侯府经营多年,绝不会就此认输,接下来,怕是要动真格的了。
7
毒计再现,反将一军
被禁足的沈清柔不甘心,柳氏更是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两人暗中勾结,竟想出一条毒计,趁着下月永宁侯生辰,在沈清辞为侯府准备的寿礼里动手脚,栽赃她意图谋害父亲。
柳氏买通了负责制作寿礼的工匠,让他在沈清辞定制的玉如意里藏了一小包砒霜,又安排了自己的心腹婆子,到时在寿宴上不小心打碎玉如意,让砒霜掉出来,再让工匠指认是沈清辞指使他藏的。
这一切,都被沈清辞安插在柳氏身边的眼线听了去。沈清辞得知后,非但没有慌,反而觉得这是彻底扳倒柳氏母女的好机会。她让人悄悄找到那位工匠,拿出柳氏收买他的证据,又许了他一笔银子,让他到时反水指认柳氏。工匠本就怕惹祸上身,见沈清辞有证据又肯给好处,立刻答应了。
永宁侯生辰当天,侯府摆了盛大的寿宴,京中不少官员都来贺寿。寿宴过半,沈清辞端着锦盒走上前,笑着说:父亲,女儿为您准备了一份寿礼,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柳氏和沈清柔坐在席间,眼睛紧紧盯着锦盒,心里等着看好戏。永宁侯打开锦盒,里面是一柄雕刻精美的玉如意,他刚要拿起,柳氏的心腹婆子突然冲了过来,假装踉跄,一下子撞在永宁侯手上,玉如意哐当一声摔在地上,碎成了几块,一小包白色粉末从如意的夹层里掉了出来。
不好!是砒霜!婆子立刻尖叫起来,大小姐,您怎么能在给侯爷的寿礼里藏砒霜您这是想谋害侯爷啊!沈清柔也立刻哭喊道:姐姐,你怎么这么狠心父亲待你不薄啊!
宾客们顿时哗然,永宁侯脸色骤变,冷冷地看着沈清辞:这是怎么回事沈清辞却十分镇定,对着永宁侯福了福身:父亲,女儿冤枉。这玉如意是女儿请城西的张工匠制作的,女儿从未在里面藏过砒霜,定是有人故意陷害女儿。
柳氏立刻道:你胡说!张工匠就在这里,让他来说!她招手让张工匠上前,以为张工匠会按照之前的约定指认沈清辞。可张工匠却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永宁侯磕了个头:侯爷饶命!是柳姨娘让小人在玉如意里藏砒霜的,还让小人指认大小姐,小人也是被逼无奈啊!
说着,张工匠从怀里拿出一张银票:这是柳姨娘给小人的银票,上面还有她的私印,小人不敢撒谎!永宁侯拿过银票一看,果然有柳氏的私印,再联想到之前的附子药事件,他再也忍不住,怒喝一声:柳氏!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屡次算计我的女儿,还想谋害我!
柳氏吓得魂飞魄散,瘫在椅子上,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沈清柔更是面如死灰,知道自己彻底完了。老夫人气得浑身发抖,对着侯府的侍卫下令:把柳氏和沈清柔关起来!明日就请宗人府的人来,将她们逐出侯府,永世不得踏入侯府半步!
8
尘埃落定,锦帐新生
宗人府的人来了之后,核实了柳氏母女的罪行,当即下令将两人逐出永宁侯府,贬为庶民。柳氏离府时,还想挣扎着向永宁侯求情,却被侍卫强行拖走,最后只能对着侯府的大门哭喊,声音凄厉,却再也没人理会。沈清柔则像个提线木偶,被侍卫拉着,眼神空洞,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娇纵。
解决了柳氏母女,沈清辞并没有放松。她继续整顿侯府,将柳氏安插的人手全部清理出去,提拔了一批忠心耿耿、办事得力的下人,又重新制定了侯府的规矩,让侯府的风气焕然一新。
老夫人看着沈清辞越来越沉稳干练,心里十分欣慰,时常对人说:辞儿这孩子,比她母亲当年还要能干,有她在,我也就放心了。永宁侯也对沈清辞改变了态度,不再像以前那样冷淡,反而时常和她商量府里的事,遇到棘手的问题,还会主动询问她的意见。
京城里的人也对沈清辞刮目相看,再也没人说她是软懦嫡女,反而都称赞她聪慧果敢、有勇有谋。镇北侯老夫人更是亲自登门,想重新为萧煜和沈清辞定下婚约,却被沈清辞婉拒了,前世的婚约让她受尽苦楚,这一世,她不想再被婚姻束缚,只想好好守护侯府,活出自己的人生。
这日,沈清辞站在自己的闺房里,看着窗外盛开的海棠花,阳光透过纱帐洒在她身上,温暖而明亮。画春端着一杯热茶走进来,笑着说:小姐,老夫人让您去前厅,说是宫里的嬷嬷来了,好像是为了选妃的事。
沈清辞接过热茶,轻轻抿了一口,眼底闪过一丝从容。她知道,新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无论未来有什么挑战,她都有信心去面对,因为她早已不是前世那个任人欺凌的沈清辞,而是能掌控自己命运的永宁侯府嫡长女。
9
宫旨临门,抉择随心
宫里来的嬷嬷是皇后身边的得力之人,一身深蓝色宫装衬得她气质威严,见了沈清辞便开门见山:沈大小姐,皇后娘娘听闻您聪慧能干,将永宁侯府打理得井井有条,又赞您品性端方,特意向陛下提您入选当太子侧妃。今日前来,便是想问您的意愿。
这话一出,前厅里顿时安静下来。永宁侯和老夫人都屏住了呼吸,太子侧妃虽非正位,却也是皇室亲眷,若沈清辞能入选,整个侯府的地位都能再上一层。老夫人忍不住拉了拉沈清辞的衣袖,眼神里满是期盼。
沈清辞却没有立刻应下,她微微躬身,语气平静:嬷嬷容禀,多谢皇后娘娘抬爱,只是臣女有一事想请教,太子选妃,最重心意相合,不知太子殿下是否知晓此事又是否愿与臣女一见,再做决断
嬷嬷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沈清辞会这么问。毕竟以往贵女入选,皆是求之不得,哪有人敢主动提想见太子的要求。但嬷嬷也知道沈清辞如今在京中的名声,不敢怠慢,只道:大小姐的话,老奴会如实回禀皇后娘娘。三日后老奴再来给侯府答复。
送走嬷嬷,永宁侯有些着急:辞儿,你怎么能说这种话万一惹得皇后娘娘不快,错失了机会可怎么办沈清辞却笑着摇头:父亲,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更何况是嫁入东宫,日后若是与太子不合,不仅臣女受苦,侯府也会被牵连。女儿想求的,从来不是高位,而是能自主的人生。
老夫人看着沈清辞坚定的眼神,忽然叹了口气:罢了,你这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主意。祖母支持你,无论你做什么决定,祖母都站在你这边。
三日后,嬷嬷果然又来了,这次脸上带着笑意:大小姐,皇后娘娘听了您的话,非但没生气,还赞您有主见。太子殿下也愿意见您一面,明日在御花园的沁芳亭,您可单独与太子殿下交谈。
10
御园相见,情定自在
第二日,沈清辞换了一身素雅的月白色衣裙,未施粉黛,只在发间簪了一支白玉簪,独自前往御花园。沁芳亭里,太子萧景渊已等候在那里,他穿着一身月白色常服,眉目清俊,气质温润,见了沈清辞便起身见礼:沈大小姐。
沈清辞回礼后,两人相对而坐,一时竟有些沉默。还是萧景渊先开了口:本太子听闻,你婉拒了镇北侯府的婚约,又不愿轻易应下侧妃之选,倒是个不贪慕权势的女子。
沈清辞抬眸,坦然迎上他的目光:太子殿下,臣女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只是明白‘高处不胜寒’的道理。臣女只想护好自己和在意的人,不愿再卷入无谓的争斗。若入宫,势必要面对后宫纷扰,臣女怕自己应付不来,也怕辜负了殿下的信任。
萧景渊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化为了然:难怪你行事这般沉稳果敢。其实本太子也不喜宫廷争斗,若不是身在皇家,倒想做个闲散王爷,游山玩水。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侯府管理聊到诗词歌赋,从民间疾苦聊到朝政见解,竟忘了时间。夕阳西下时,萧景渊看着沈清辞,眼神认真:沈清辞,本太子虽不能许你一生一世一双人,却能保证,若你愿入宫,本太子定护你周全,不让你再受半分委屈。但若你不愿,本太子也会向皇后娘娘禀明,绝不会勉强你。
沈清辞看着他眼中的真诚,心中微动。她知道,萧景渊是个值得托付的人,入宫虽有风险,但有他的庇护,她既能护住侯府,也能拥有一个安稳的未来。她轻轻点头:臣女愿信殿下一次。
11
嫡女荣光,侯府新生
沈清辞答应太子侧妃的消息传开后,京城里一片哗然。有人羡慕她好福气,也有人等着看她的笑话,可沈清辞却依旧按部就班地打理侯府,仿佛此事与自己无关。
皇后娘娘见沈清辞品性出众,又得太子青睐,便亲自下旨,册立她为太子侧妃,婚期定在三个月后。旨意下达那日,永宁侯府张灯结彩,比过年还要热闹。永宁侯看着沈清辞,眼中满是愧疚与欣慰:辞儿,以前是父亲对不住你,往后父亲定会好好护着你。
沈清辞笑着摇头:父亲言重了,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如今侯府越来越好,女儿也放心了。她知道,父亲虽曾对她冷淡,但终究是血脉相连,如今柳氏母女已除,父亲也终于看清了谁才是真心为侯府好。
婚前这三个月,沈清辞更是将侯府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减免了府中下人的赋税,改善了他们的居住条件,又拿出自己的嫁妆,在京郊开办了一所义学,让贫困人家的孩子也能读书识字。这些事传开后,京城里的人都称赞她心地善良,永宁侯府的名声也越来越好。
婚期那日,十里红妆,锣鼓喧天。沈清辞坐在花轿里,掀开轿帘一角,看着外面热闹的景象,又想起前世的凄凉结局,心中百感交集。画春在一旁笑着说:小姐,您看,好多人都来送您呢!以后您就是太子侧妃了,再也没人敢欺负您了。
沈清辞点头,眼中泛起一丝泪光,却不是悲伤,而是喜悦。她知道,这一世,她不仅报了仇,护了家,还找到了能与自己并肩同行的人。花轿缓缓驶向东宫,阳光洒在红色的轿帘上,映出一片温暖的光芒。
往后的日子里,沈清辞在东宫果然过得安稳。太子萧景渊信守承诺,对她宠爱有加,皇后娘娘也对她十分满意。她没有恃宠而骄,反而时常劝太子多关心朝政,多为百姓着想,偶尔还会为他出些主意,帮他解决棘手的问题。
几年后,萧景渊登基为帝,沈清辞虽未被册立为后,却被封为贵妃,掌管六宫事宜,权势不亚于皇后。她依旧保持着初心,体恤宫人,善待妃嫔,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从未发生过争斗。永宁侯府也因为她的缘故,成为京中炙手可热的世家,却始终低调谦和,赢得了满朝文武的敬重。
重生一世,她不仅报了血仇,更赢得了尊重与爱情,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那些曾经的苦难,都成了她成长的勋章,而未来的岁月,只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