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开局收音机厂,你让我造相控阵? > 第32章 原材料断供(加更一章)

十月中旬,海峰市工商银行总行大楼里响起了印章敲击纸张的清脆声响。
刘行长亲手将盖着鲜红印章的贷款批准书递给林涛,八十万元的贷款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全部审批流程。
“林厂长,这可是我们银行成立以来放出的最大一笔企业贷款。”
刘行长摘下眼镜,用镜布仔细擦拭着镜片。
“说不紧张是假的,但看到新阳厂的发展势头,我们对这笔投资很有信心。”
林涛接过文件,纸张上的油墨味还很浓烈。
八十万元,在1979年足够买下一个中等规模的工厂,而现在它将成为新阳厂腾飞的翅膀。
回到厂里,林涛立即召集了技术骨干会议。
会议室里,李明华铺开一张巨大的厂区改造图纸,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种设备的位置和规格参数。
“明华,沈阳机床厂那边回复了吗?”
林涛点燃一根烟,白色的烟雾在日光灯下缓缓上升。
“昨天收到电报,三台c6140普通车床和两台x6132万能铣床已经发货,预计一周内到达。”
李明华推了推眼镜,指着图纸上的一个区域。
“另外,从大连重工订购的630吨冲压机也在路上了。”
王红林翻着手中的账本,密密麻麻的数字让他眼花缭乱。
“涛哥,这个月的支出真是太吓人了,光是设备采购就花了四十五万,再加上工人工资和原材料,咱们的现金流快见底了。”
“红星,分析当前资金使用效率。”
林涛在心中默念。
“分析完成:当前投资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和技术升级,属于战略性投入。预计新设备投产后,月产能将提升至1200台,净利润可达25万元。投资回收期8个月,效率良好。”
十一月初,从沈阳运来的机床终于抵达海峰车站。
巨大的木箱被卸下货车车厢,用吊车小心翼翼的装上了工厂的卡车。
机床表面包裹着厚厚的油纸和棉絮,每一个螺丝都涂抹了防锈油。
二机厂的三号厂房里,工人们正在紧张的安装着这些价值连城的设备。
c6140车床的主轴箱重达两吨,需要八个壮汉合力才能抬动。
安装师傅是从沈阳专程赶来的老技工,他们穿着工厂统一的蓝色工装,每一个动作都显得专业而谨慎。
“水平仪读数怎么样?”
安装组长蹲在车床旁边,仔细观察着精密仪器上的气泡位置。
“横向误差002毫米,纵向误差001毫米,完全在允许范围内。”
助手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北方的初冬虽然寒冷,但紧张的安装工作让每个人都汗流浃背。
林涛站在厂房门口,看着这些闪闪发光的精密设备一台台就位。
机床的银色机身在厂房灯光下反射着工业特有的冷峻光芒,每一条切削线都代表着未来无限的可能。
“涛哥,按照你的要求,我对三车间的自动绕线机又进行了升级,张力控制精度从01牛顿提升到005牛顿,计数精度也达到了±02匝。”
李明华从技术科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摞厚厚的图纸。
“效果怎么样?”
林涛接过一个刚刚绕制完成的线圈,用手感受着铜线的紧密程度。
“比之前提升了30,而且废品率几乎为零。”
李明华脸上洋溢着技术人员特有的自豪。
“现在我们的绕线工艺已经超过了上海和广州的同类厂家。”
十一月中旬,新阳厂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忙碌的生产季节。
一车间里,四台波峰焊机全速运转,银色的锡波在严格的温度控制下保持着260摄氏度的恒温。
电路板以每分钟12块的速度通过焊接区域,每一个焊点都在瞬间完成,质量稳定可靠。
二车间的绕线区域更加壮观,二十台自动绕线机同步工作,细如发丝的漆包线在精确的张力控制下均匀缠绕。
漆包线的颜色从金黄到深棕,在灯光下如同彩虹般绚烂。
三车间里,新安装的精密设备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
金属切削时发出的尖锐声响在厂房里回荡,飞溅的铁屑在灯光下闪闪发光。
每一个零件的加工精度都控制在002毫米以内,这在1979年的中国工业界堪称奇迹。
工人们三班倒连续作业,厂区里的灯光从来没有熄灭过。
夜班工人骑着自行车穿过秋日的夜色,车灯在黑暗中形成一道道光带。
食堂里的师傅们也加班加点,确保每一个工人都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
“一条流水线日产量160台,合格率992,原材料消耗正常。”
王红林每天拿着账本在各个车间里穿梭,记录着每一台设备的运行数据。
他的声音因为连日的劳累而略显嘶哑,但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十一月底的一个下午,王红林像往常一样来到材料库检查库存。
可是当他推开库房的铁门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愣住了。
原本应该堆积如山的硅钢片储存区域空空如也,只剩下地面上几片散落的边角料。
“老孙,硅钢片怎么没了?”
王红林找到了库管员孙师傅,声音中带着不解。
“昨天用完的最后一批,我正准备打电话催钢铁厂发货呢。”
孙师傅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工人,管理仓库十几年从未出过差错。
他翻开库存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批材料的进出时间。
王红林的眉头紧皱起来。
按照惯例,钢铁厂每周都会按时供应硅钢片,从来没有断过货。
他立即回到办公室,拨通了海峰钢铁厂供应科的电话。
“喂,是供应科吗?我是新阳厂的王红林,咱们的硅钢片怎么还没发货?”
王红林握着话筒,声音中带着急切。
“王同志啊,不好意思,我们厂里有新规定,暂时停止对外供应硅钢片。”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
“停止供应?为什么?”
王红林几乎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硅钢片是录音机电机的核心材料,没有这个,整条生产线就得停摆。
“具体原因我也不太清楚,是厂领导的决定,你们如果有急用,可以去找其他厂家试试。”
电话“嘟嘟”的挂断了,王红林拿着话筒的手微微颤抖。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就像一个晴天霹雳,将新阳厂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瞬间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