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开局收音机厂,你让我造相控阵? > 第24章 小小厂子了不得

秋日的阳光透过挡风玻璃洒进黑色的上海牌轿车,车轮在柏油路面上发出有节奏的摩擦声。
道路两旁是典型的北方秋景,杨树叶片已经泛黄,偶尔被风吹落几片,在空中打着旋儿飘向地面。
司机老张握着方向盘,透过后视镜观察着后排的两位领导。
中年男人正闭目养神,王秘书则在整理着文件夹,里面装着海峰市的各种资料报告。
“前面就是新阳收音机厂了。”
老张指着前方一片红砖建筑群说道。
几根高大的烟囱矗立在厂区上空,虽然没有钢铁厂那样浓烟滚滚,但偶尔飘出的白色蒸汽表明这里正在进行着繁忙的生产。
厂门口是典型的1979年工厂样式,红砖砌成的门柱上方悬挂着“新阳收音机厂”的木质标牌,字体工整醒目。
汽车缓缓停在厂门外,中年男人下车后整了整中山装的衣领。
门卫室里的老大爷透过玻璃窗打量着这三个陌生人,黑色轿车在这个年代确实不多见,但来厂里的客商也经常坐这样的车。
老大爷还是不懂那个年代,上海牌轿车代表了什么。
“同志,请问你们找谁?”
门卫大爷从小窗口探出头来询问。
他戴着蓝色的工作帽,花白的胡须修剪得很整齐。
“我们想见见你们厂长。”
中年男人走到门卫室前说道。
“厂长很忙的,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要见厂长,那厂长还得带着厂子发展呢,哪有那么多时间见你们?按规矩先登记,有什么事找销售科。”
老大爷上下打量了他一眼,然后摇摇头。
王秘书想要往前一步,准备亮明身份,却被中年男人轻轻拉了一下。
他对王秘书摇摇头,示意按照正常程序办理。
“好的,我们按规矩登记。”
中年男人从口袋里掏出工作证和介绍信。
门卫大爷接过证件,在登记本上认真记录着姓名、单位、来访目的。
他的字写得很工整,每一笔都透着老工人特有的严谨。
登记本上已经密密麻麻记录了不少访客信息,看来今天来厂里的人确实不少。
“你们去二号楼二楼销售科,有人会接待你们的。”
老大爷将证件还给他们,然后打开了厂门。
厂区里的道路是用红砖铺成的,虽然有些年头了,但维护得很好。
路两旁种着一些梧桐树,树叶正黄,在秋风中沙沙作响。
几栋红砖厂房整齐排列,从敞开的窗户里传来机器运转的声音。
三个人顺着指示牌走向二号楼,这是一栋三层的办公建筑,外墙刷着白色的涂料,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整洁。
楼梯是水磨石材质,扶手是铁制的,踩上去发出沉稳的脚步声。
销售科的办公室里已经聚集了几十个人,有的穿着中山装,有的穿着蓝色工装,还有几个看起来像是南方客商的人。
他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低声讨论着什么。
“各位同志请注意,今天上午的第一个环节是参观生产车间。”
销售科长站在办公室前方大声说道。他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声音洪亮有力。
“大家先了解一下我们厂的生产实力,然后再谈订单的事情。”
众人开始排队,准备跟随销售科长前往生产车间。
中年男人也混在人群中,王秘书紧跟在他身后,司机老张则留在楼下等候。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走向一车间,这是新阳厂最大的生产车间。
推开厚重的铁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台银色的波峰焊机整齐排列。
机器表面光滑如镜,各种控制面板上的指示灯闪烁着不同颜色的光芒。
“这是我们厂最新的波峰焊设备。”
销售科长指着那些机器介绍道。
“可以实现电路板的全自动焊接,不仅效率比人工提高了十几倍,而且质量绝对过关。”
中年男人停下脚步,仔细观察着这些波峰焊机。
银色的锡炉正在工作,温度表指针稳定指向260摄氏度。
电路板在传送带的带动下缓缓通过锡波峰,每一个焊点都在瞬间完成,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般顺畅。
他的内心震撼不已。
在1979年,波峰焊技术在全世界都属于相当先进的工艺,即使在一些大型国营企业也不多见。
这个地级市的小厂怎么会有如此先进的设备?
“这些设备是从哪里引进的?”
人群中有人询问。
“主要是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实现的。”
销售科长的回答有些模糊,显然不愿意透露太多技术细节。
队伍继续前行,来到了二车间的电动绕线区域。
十台绕线机正在同步工作,细如发丝的漆包线在精确的张力控制下均匀缠绕。
每一个线圈的匝数都通过电子计数器精确控制,误差不超过一匝。
“这些都是我们自主开发的绕线设备。”
销售科长不无自豪的说道。
“张力控制精度达到01牛顿,远超手工绕制水平。”
中年男人注意到,这些绕线机虽然看起来是改造设备,但改造水平相当高。
电子计数器、张力控制系统、自动停机装置,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精湛的技术水平。
参观队伍来到了录音机装配线前,这里的景象更加令人震撼。
精密的磁头装配台、自动化的传动机构测试设备、还有那些闪闪发光的双卡录音机成品。
“这是我们厂的拳头产品,双卡立体声录音机。”
销售科长拿起一台样机展示给大家看。
“集成收音机功能,音质可以和进口产品媲美,但价格只有进口货的一半。”
几个客商立即围了上来,仔细查看着录音机的各个部件。
有人试着按动按键,有人观察磁带仓的精密程度,还有人询问技术参数和价格。
中年男人站在人群外围,目光却没有停留在录音机上,而是在观察整条生产线的布局和管理。
更多时候,他是在关注波峰焊机和自动绕线设备。
流水线井然有序,工人操作熟练,质量控制严格,这绝不是一个普通工厂能够达到的水平。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中年男人和自己的秘书对视了一眼,两人心照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