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开局收音机厂,你让我造相控阵? > 第18章 要向前看

新阳收音机厂的财务室里,会计小张正在清点着这个月的流水账目。
算盘珠子在她手中飞快的拨动着,发出清脆的响声。
每一笔收入都让她的眉头舒展一分,到了月底合计的时候,数字已经达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高度。
“林厂长,这个月的纯利润是十二万八千块。”
小张放下算盘,声音都有些颤抖。
在1979年的夏天,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一个厂长激动得睡不着觉。
林涛接过账本,仔细查看着每一项数字。
销售收入三十五万,除去成本之外,纯利润确实达到了十二万八千。
“红星,分析当前资金状况和未来投资方向。”
林涛在心里默默询问。
“资金分析完成:当前流动资金充足,具备向新产品领域扩张的条件。建议关注录音机市场,该产品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主流消费电子产品,国内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巨大机遇。”
林涛合上账本,走到窗前眺望着厂区。
三个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的生产着收音机。
装载着收音机的卡车不断从厂门口驶出,整个厂区都散发着蓬勃的生机。
但是林涛心里很清楚,仅仅满足于收音机是不够的。
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价格战迟早会到来。
必须在竞争激烈之前,开辟新的产品线。
王红林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摞销售报表。
他的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连走路的步伐都比平时轻快了几分。
“涛哥,华东区的小李又传来好消息。”
王红林将报表放在桌上。
“上海那边一个月就销售了八百台,现在已经有三家百货公司主动要求做我们的代理。”
林涛点点头,但神情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他的目光停留在桌角的一本杂志上,封面刊登着一台日本生产的盒式录音机。
银色的金属外壳,精致的按键,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芒。
“老王,你见过录音机吗?”
林涛拿起杂志,指着封面的照片。
“见过,去年在广交会上看到过几台进口的。”
王红林凑过来看了看。
“听说一台要卖四五百块钱,比咱们十台收音机还贵。”
林涛仔细观察着照片中录音机的结构。
磁带仓、录音键、播放键、快进快退,每一个部件都透露着精密的工艺。
这种产品在国外已经开始普及,但在国内还是稀罕物。
“红星,分析录音机的技术难点和市场前景。”
“分析完成:录音机核心技术在于磁头系统,需要三磁头配置实现录音、播放、擦除功能。国内技术基础薄弱,关键部件需要进口。但市场需求巨大,预计五年内将成为主流消费电子产品。”
林涛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水泥地面在他的皮鞋下发出轻微的响声,思维在快速运转着。
录音机的制造难度确实比收音机高很多,但正因为如此,竞争也相对较小。
“老王,明天你去一趟市外贸局。”
林涛停下脚步,转身对王红林说道。
“想办法联系香港或者日本的供应商,看能不能订购一小批三磁头回来研究。”
“涛哥,咱们要搞录音机?”
王红林愣了一下,显然没有理解林涛的意图。
“先研究研究,看看技术难度有多大。”
林涛重新坐回椅子上。
“收音机市场迟早会饱和,咱们得提前布局。”
外贸局位于海峰市的中心区域,一栋四层的灰色楼房,门口悬挂着红色的牌匾。
王红林穿着他最好的中山装,手里提着公文包,里面装着厂里的介绍信和外汇申请表。
接待他的是一个中年干部,戴着黑框眼镜,说话慢条斯理。
办公室里弥漫着茶叶的香味,墙上挂着一幅世界地图,各个国家用不同颜色标注着。
“王同志,你们厂要进口录音机磁头?”
干部放下茶杯,仔细看着申请表上的内容。
“是的,我们想研究一下录音机的技术。”
王红林坐直身子回答。
“我们厂现在收音机做得不错,想看看能不能在这个基础上发展新产品。”
干部拿起电话,拨了几个号码。
电话那头传来模糊的对话声,似乎在咨询什么政策问题。
海峰市的外贸业务并不多,录音机磁头这样的精密器件更是第一次有人申请进口。
“王同志,磁头属于精密电子元件,需要报省里审批。”
干部放下电话。
“而且外汇额度有限,你们厂一次要多少个?”
“不多,先要二十个试试。”
王红林快速计算着成本。
按照市场价格,一个三磁头大约需要二十美元,二十个就是四百美元。
下午时分,王红林回到厂里。
他的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中透露着兴奋。
经过一整天的奔波,总算有了初步的结果。
“涛哥,外贸局那边说可以帮咱们联系香港的供应商。”
王红林在办公室里放下公文包。
“不过需要三个月的审批时间,还要交一千块钱的保证金。”
林涛点点头,这个结果在他的预料之中。
在那个年代,进口任何东西都要经过复杂的手续。
三个月的时间虽然漫长,但对于产品研发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保证金没问题,三个月也能等。”
林涛在心里盘算着时间安排。
“正好这三个月咱们可以先研究录音机的其他技术,等磁头到了就可以直接组装试验。”
夕阳西下,厂区里的机器声渐渐停息。
林涛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工人们下班的身影。
他们有说有笑的走出厂门,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收入的增加让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但林涛心里很清楚,这只是开始。
录音机市场一旦打开,将会带来比收音机更大的利润空间。
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消费需求会越来越多样化。
“红星,预测录音机产品的技术攻克时间和市场投入成本。”
“预测结果:基于当前技术基础,录音机产品研发周期约六个月,初期投入成本十五万元。预计产品上市后,单台利润可达八十元,远超收音机产品。建议立即启动技术储备工作。”
月光透过办公室的玻璃窗洒进来,在桌面上留下银白色的光斑。
那本杂志依然摊开在桌上,封面的录音机在月光下显得更加神秘和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