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万里。
白日高悬。
已经是洪武二十四年的深冬。
北风劲吹,似乎阳光都是冷的。
许克生斜坐在驴身上,穿着臃肿的棉衣,袖着手,随着人群出了观音门。
岁考结束了,府学放了寒假,他决定回一趟百户所。
提前去拜个早年,过年就不用去了。
自从来府学念书,他就没有回去过。
估计院子已经脏的不成样子了,这次趁机好好打扫一下。
年关将近,官道上人来人往,热闹异常。
三天前才下了一场暴雪。
荒野一片雪白,阳光下闪着刺眼的光。
寒风呼啸,偶尔带起一片碎雪扑打在人的身上。
许克生赶着毛驴,靠着路边不紧不慢地赶路。
毛驴脖子下的铃铛清脆悦耳。
带着皮帽子,脸很快就冻的失去了知觉。
许克生完全没在意寒冷,心里还在想着这次岁考的成绩。
他考了第十六名。
一共七十名学生。
中等偏上的成绩,许克生很不满意。
问题就出在他自己身上,之前一切都为了应试,考试的技巧掩盖了基础不扎实的缺点,进了府学问题就暴露了。
这让他心生警惕。
如果明年想顺利过了乡试,考中举人,还要下一番苦功夫。
进府学前五,乡试才能稳一些。
~
董小旗赶着牛车从集市上回来了,在家门口跳下牛车,一阵用力跺脚。
妻子闻声迎了出来,忍不住嗔道,
“买这么多?”
两坛子酒,猪肉,布料……挤满了车厢。
董小旗笑道:
“昨天又收上来一些账。”
自从学着许克生开始要账,他的手里就宽裕多了。
许克生走后,百户所只有他一个兽医,加上许克生点拨他的医疗小技巧,现在他赚的更多了。
“就你财大气粗!”
妻子白了他一眼,眼中却是掩饰不住的笑意。能舒坦地过一个年,谁不高兴呢。
夫妻两个搬着东西进院子。
董小旗叫道:
“桂花,爹给你带了糖葫芦。”
院子里空荡荡的。
女儿竟然没有惊喜地跳出来。
“孩子呢?”
妻子向南呶呶嘴,
“那儿。”
董小旗明白了,女儿给许克生收拾院子去了。
“又去了?”
妻子看他酸溜溜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是啊,‘又’!”
院子没有人住,会积一些落叶,女儿隔三差五去清扫一趟。
许克生不在家,过去在他家附近转悠的小娘子都不见了。
董小旗抱着一坛酒,看着许家的后山墙,摇摇头道:
“过了年该说婆家了。”
妻子的笑容凝固了,忍不住叹了口气。
女儿的心思她岂能不懂。
可是周三柱放出风了,等考完乡试再考虑许克生的婚事。
等许克生考中了举人,还会娶一个军户的女儿?
~
许克生在村口跳下驴,两脚一阵刺痛,差点没有站稳。
穿了厚厚的皮靴子,但是两只脚还是冻成了冰坨子。
原地跺了跺脚,稍微暖和了一些,才牵驴进村。
两个多月没有回来了,院子里该荒草丛生,落叶堆积了吧。
一路上不断和邻居打着招呼。
到了院门口,许克生愣住了。
院子一尘不染。
一个俏丽的身影正消失在胡同口,“田螺姑娘”跑开了。
许克生忍不住笑了。
这样也好!
自己走之前教过董小旗一点治疗上的小技巧,就当是帮她爹支付学费了吧。
不懂风情的直男一边以为扯平了,一边将驴牵去驴棚。
~
咸阳宫。
廊下一个医士、两名太监正在熬药。
阳光投入大殿,留下斑驳的影子。
太子又病了。
自从北巡回来,他的身体就时好时坏。
每次都没有大问题,发了热,吃药退烧,好了几天又发热,再吃药……
刚近年关,太子又一次发烧。
这次比往常重,已经连吃三天的药了,烧还没完全退,咳嗽也更重了,甚至咳的影响睡眠。
大殿里鸦雀无声。
太子的咳嗽声不时从寝殿传来,清晰地在殿内回荡。。
太子妃和几个妃子、儿子们守在寝殿外,众人面色凝重,沉默不语。
一个太监飞奔而来,凌乱的脚步声打乱了咸阳宫的沉寂。
吕氏抬起头,迷茫地看着殿外。
外面的光有些刺眼。
这么慌乱,出什么事了?
一个管事婆迎了上去,站在侧门外,看着跑的上气不接下气的小太监,不禁微微蹙眉。
太监跑近了,大声道:
“嬷嬷,戴院判回来了!”
管事婆又惊又喜,
“小吴子,你可看清了?”
小太监用力点点头,
“奴婢看清了!就是戴院判!他正去谨身殿呢!”
管事婆笑容满面,
“院判回来了!这下好了!”
她急忙进后殿禀报。
吕氏已经听到了,俏脸上也绽开了笑容,
“祖宗保佑!戴院判终于回来了!”
朱允炆也笑道:
“院判来了,父王很快就会彻底好起来的。”
朱允熥坐在人群外,脸上也忍不住露出笑容。
戴院判可是大明第一神医。
父王终于要好起来了!
候在大殿的两名御医都暗暗松了一口气,吊着的心终于放下去了。
背锅的……咳咳!主心骨来了!
咸阳宫洋溢着轻松、快乐的气氛,每个人都带着美好的期盼。
~
谨身殿。
暖阁里暖意融融。
朱元璋坐在御案后,蓝玉坐在下首。
蓝玉在禀报冬季士兵的训练情况,还有南方沿海倭寇袭击的军情。
阳光透过窗纱照进屋子。
两个老人的神情都有些严肃,倭寇侵扰屡禁不止,两个月前袭扰广州卫,一名副千户战死。
朱元璋靠在椅背上,捻着胡子缓缓道:
“禁海要进一步加强。沿海没有人口,朕看他们抢什么。”
蓝玉刚要说话,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
一个白胖无须的老太监出现在门口,是洪武帝的贴身太监周云奇。
周云奇大声道:
“陛下,戴院判回来了。”
蓝玉的虎目瞪圆了,嘴唇哆嗦着想说点什么,又意识到这是谨身殿,急忙闭嘴,激动地看着报信的太监。
朱元璋立刻坐直了身子,
“人在哪里?”
“陛下,戴院判正在殿外侯旨。”
“我儿无忧矣!”朱元璋高兴地猛拍一记桌子,
之后,他才大喝:
“宣!”
话音未落,他又摆摆手,
“别宣了,朕出去,直接去咸阳宫。”
蓝玉急忙跟着站起来,两个老人一前一后,走的虎虎生风。
周云奇急忙招呼宫女,将两人的貂裘取来。
他亲自接过朱元璋的,上前给披上。
~
谨身殿外站着一个矮瘦的老人,须发灰白,腰杆笔直,小眼睛炯炯有神。
官服已经很旧了,甚至打了几处补丁,只有袖口是新换的。
殿内传来一阵脚步声。
太监挑开帘子,朱元璋和蓝玉先后走了出来。
矮瘦老人急忙躬身施礼,
“臣戴思恭拜见陛下!”
朱元璋一把搀扶起他,
“不用多礼!你来的正好,跟朕去看看太子。”
“臣遵旨!”
朱元璋已经穿上貂裘,背着手走在前面。
戴思恭这才向蓝玉拱拱手,
“老公爷!”
蓝玉把住了他的胳膊,欣慰地小声说道:
“回来好!回来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