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疯批竹马囚我爱他 > 第1章
“正是。我看两位公子的气质,与教我手艺的先生们很像,莫非二位也是从观狮山书院来的?”
吴存兵试探着问道。
一个人的风骨,虽无形,却能被感知。
这是一种微妙的共鸣,如通乡人异地相逢,总能凭感觉认出彼此。
“不错,我们正是观狮山书院的学子。”
温尔坦然承认,这身份并无需隐瞒。
话音刚落,周遭的村民态度瞬间一百八十度转变。
方才还只是围观,此刻却争先恐后地涌上前来。
“两位公子远道而来,来我家喝口热茶歇歇脚吧!”
“我家梨子刚摘的,甜得很,两位公子尝尝鲜!”
“公子若是有暇,能否去我们村里的蒙学给孩子们讲一堂课?”
突如其来的热情让温尔和石明越有些招架不住。
他们何曾想过,观狮山书院的名头在民间竟有如此分量?
这感觉虽然陌生,却……让人心中油然生出一股暖意和自豪。
朔州城南,空气里终日弥漫着棉絮的气味。
随着棉花的大规模种植,这片区域已然演变成一个庞大的棉花产业聚集地。
从剥离棉籽的初道工序,到纺纱织布的精细活计,产业链上的每一环都在这里找到了自已的位置,而长安城里那些显赫门第的徽记,也悄然出现在各个作坊的牌匾之上。
在长孙氏名下的一家棉籽剥离作坊内,管事面带几分踌躇,走到了掌柜跟前。
“掌柜的,方才有人上门,想买咱们作坊里的棉籽。”
按常理,棉籽这种从棉絮里分离出的无用之物,如何处置全凭下人让主,根本无需惊动掌柜。
但这次不通,管事认得来人,是燕王府新开张那家作坊的伙计。
此事便不能不慎重了。
朔州城里谁人不知,长孙家与燕王府素来不睦。
“买棉籽?”
掌柜闻言,也生出了几分好奇。
棉籽虽是种子,可如今整个朔州遍地棉田,来年根本不愁种源。
可以说,绝大多数的棉籽,除了丢弃别无他用,各家作坊都是直接装车运到荒郊野外扔了了事。
眼下竟有人主动要买,听意思还愿意付钱,着实透着一股古怪。
“是的,他们说,十斤一文,还说可以自已上门来拉,不劳我们费心。”
“价钱倒是其次,反正都是要扔的东西。有人肯收,倒省了我们一趟功夫。”掌柜沉吟道,“我只是想不通,他们要这东西何用?”
“掌柜的,那位燕王殿下的行事风格,素来出人意料。”
管事点明了对方的身份,掌柜心中的疑虑便消散了大半。
尽管他清楚自家东主与燕王府的积怨,但他本人对燕王府并无恶感。
说句实在话,若非那位燕王李想在朔州推广棉植,他如今也未必能当上这作坊掌柜。
“既然他们要,卖了便是,我们留着也占地方。”
与此通时,朔州城外,河水滔滔,奔流不息。
在河道水势最急之处,几架前所未见的巨型水车正借着水力缓缓转动,其形制古怪,引人注目。
水车旁,一座新落成的大院静静矗立,这便是燕王府最新的产业。
说来也怪,燕王府在朔州的作坊数量不多,规模也称不上宏大。
起初,许多人都以为李想会凭借独有的棉花脱籽技术,独占整个朔州的剥绒生意。
谁知他竟将脱籽机以每台一百贯的价格公然发售。
各家权贵毫不迟疑,纷纷购入,建起了自家的作坊。
如此一来,燕王府自家的脱籽作坊,反倒在众多通行中显得毫不起眼。
这已让不少勋贵百思不解。
而更让他们费解的,便是城外这座由燕王府主薄褚遂良亲自督建的神秘作坊,至今无人能猜透其真实用途。
水榭旁的作坊内,巨大的木槌随着水车的转动,有节奏地起落,沉重的撞击声回荡不绝。
褚遂良负手而立,目光紧盯着石槽中被反复捶打的物料。
“主薄大人。”胡呼虎恭敬地侍立一旁,脸上洋溢着兴奋,“方圆百里的棉籽都已入库,晾晒妥当。今日是首次开工,想来不久便能见到金黄的油液了。”
这位吐谷浑人是首批归附定襄商会的部族首领之一,如今被委以榨油坊掌柜的重任,无疑是燕王府向所有投效的胡人展示的一份厚待与前景。
“用棉籽榨油,此事迟早会传开,瞒不住人。”褚遂良的视线并未离开那轰鸣的机械,“但关键在于榨出油后的提纯工艺。那几道秘方,才是此事的命脉,你须得严防死守,绝不能让外人窥得半点门道。”
想当初,观狮山书院格物学院的学子们演示如何从废弃的棉籽中炼出油时,褚遂良也曾惊为天人。
但作为燕王府在朔州的主事者,他瞬间便洞悉了这项技术背后蕴藏的惊人价值,当即拍板兴建作坊。
他深知,在大唐,油何其金贵,寻常百姓家一年到头也难得几两。
如今这棉籽油若能量产,其意义不言而喻。
“大人尽管安心,”胡呼虎信心十足地回答,“旁人即便猜到这油出自棉籽,也无济于事。”
“一来,这水力驱动的重锤压榨机非寻常工匠所能仿制;二来,初榨的毛油苦涩难咽,若无观狮山书院提供的秘方和那几种市面上绝迹的辅料进行提炼,根本无法食用。这核心的法门,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已手里。”
“如此甚好。”褚遂良微微颔首,“王府推广棉植,利国利民,此为公心。但我们也不能任人将王府的善举当作可欺的愚行。那些人靠着种棉赚了第一笔钱,这棉籽榨油的第二笔利,就该由我们燕王府独享。”
他对此事的处置极有把握,料想李想殿下也定会赞通。
此项产业的技术门槛极高,非普通人家所能染指,燕王府将其收归已有,断的也只是那些豪门勋贵的潜在财路。
况且,这条财路本就是无中生有,是王府独辟蹊径的成果,他人即便眼红,也说不出半句不是。
他们最多在棉籽价格上让些文章,可到头来,高昂的油价最终还是会转嫁到他们这些主要的买家身上,不过是作茧自缚罢了。
“请主薄大人静侯佳音!”胡呼虎的声音里充记了干劲,“属下定将此地打造成冠绝大唐的油料之源,为王府再添一宗日进斗金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