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逻辑法典 > 第5章
凌绎离开了那枚危险的暗紫色水晶和它周围相对平静的区域,再次踏入玄武岩柱林那充满压迫感的阴影中。每一步都更加谨慎,他不仅用眼睛观察,更尝试着将那一丝微弱的精神力如同薄纱般铺开,去感知周围环境中流淌的、肉眼不可见的信息流和能量场。这种感知如同在黑暗中触摸世界的脉络,虽然模糊,却让他对环境的理解加深了一层。
他发现,那些表面覆盖着石墨烯薄膜的石柱并非完全死寂。它们内部仍有极其微弱的能量流动,如同陷入深度休眠的巨兽的脉搏。偶尔,他能捕捉到一些极其破碎、重复的数据包碎片在石柱间的通道中窜流,内容大多是无法解析的乱码,但偶尔会闪过一两个他依稀认识的、代表“状态查询”或“错误报告”的基础元代码光符。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如同幽灵般在石柱间飘荡,暗示着这里曾经存在过一个高度发达的智能网络。
这让他意识到,这片石林或许并非完全废弃,而是处于一种极低功耗的待机状态或安全模式,大部分功能已宕机,但最基本的监控和维持系统仍在断续运行。他刚才触发的防御机制,可能就是这套残存系统的一部分。他感觉自己正走在一个沉睡巨人的血管里,必须小心不要惊醒它。
他沿着石柱间看似无序、实则隐含某种最优路径算法的通道深入。地面上开始出现更多非自然的痕迹:熔融后凝固的金属块呈现出奇特的合金相态、破碎的、类似陶瓷复合材料的碎片显示出惊人的抗压强度残留,上面有时会刻有无法辨认的文字或符号,其笔画结构透露出一种严谨的逻辑美感。他甚至发现了一小片区域,那里的岩石并非天然形成,而是一种极其坚硬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黑色人造聚合物,即使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和规则风暴的洗礼,依然光滑如新,仿佛时间在其表面失去了作用。
空气中的能量背景也越来越复杂。除了持续的空间扭曲感外,他开始检测到规律的低频脉冲,像是某种巨大机器的心跳,每隔一段时间就沿着特定的石柱通道传递一次。同时,一些区域弥漫着淡淡的离子雾,让他的皮肤感到轻微的刺麻感,头发也不自觉地竖起——这是强静电场的征兆。
终于,在绕过一根尤其粗大的、顶部不断向天空喷射着微弱但稳定的离子流的石柱后,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同时也让他倒吸一口凉气。
前方是一片巨大的环形洼地。洼地中央,并非自然形成的岩层,而是一个庞大无比的、大部分已被摧毁的金属结构的残骸。其规模远超他之前的想象,简直像是一座小山般的金属废墟。
它依稀能看出是一个圆顶建筑的基部,但其建筑风格和材料完全超出了凌绎的认知。构成它的主要材料是一种自我修复型的记忆金属,许多断裂处正在以极其缓慢的速度试图重新连接,发出细微的、如同叹息般的金属蠕变声。掺杂其中的是大量透明铝或类似强度的透明材料,如今大多已碎裂,棱角处折射出扭曲的光线。无数粗细不一的超导能量导管和光导纤维从断裂处耷拉出来,如同巨兽被撕扯出的神经和血管,有些还在不时迸发出最后的电火花或脉冲光信号,在昏暗中格外刺眼。
建筑内部的结构更是惊人。凌绎看到了一些倾倒的、布满尘埃的操作台,上面残留着全息投影仪的基座,但投影早已熄灭。一些量子计算单元的残骸散落一地,其核心的低温超导部分已经失效,暴露出的复杂结构令人眼花缭乱。墙壁上固定着一些力场约束架,上面还残留着部分未知设备的基座,但设备本身早已不知所踪,只留下被强大力量撕裂的固定点,暗示着曾经禁锢之物的可怕。
最引人注目的,是废墟中央的一个巨大破损穹顶下方,悬浮着一个约三米直径的、黯淡无光的黑色球体。它由无数片六边形的、类似石墨烯纳米片但结构更为奇特的单元构成,但此刻大多单元已经破损、剥落,露出内部更加复杂的层层结构,仿佛一个被剥开的巨大眼球。无数断裂的能量和数据线缆如同垂死的触须般连接在球体基部。球体表面偶尔会闪过一丝微弱的、病态的辉光,沿着某些尚未完全损坏的路径艰难流转一圈,然后再次熄灭,如同不甘的叹息。
这像是一个……控制中心?或者一个巨大的信息处理核心?
凌绎的心跳加速。这里虽然破败,但蕴含的信息量和可能存在的资源,远非外面的石林可比!他甚至在地上发现了一些散落的、指甲盖大小的完美立方体晶体,它们散发着微弱的能量,似乎是某种高度压缩的能量电池,虽然大部分已经耗尽,但也许有一两个还有残存的能量。
他小心翼翼地踏入废墟,脚下踩着厚厚的、由金属粉尘和奇异聚合物碎片组成的“土壤”。他的精神力感知到,这里的背景辐射比外面更高,主要是各种高能粒子衰变和能量泄漏造成的,但尚在可接受范围内。他谨慎地收集了几个看起来还有能量反应的立方体晶体,放入口袋。
他靠近一个半倾倒的操作台,抹去屏幕上的积尘。屏幕是某种柔性材料,竟然还有极其微弱的背光反应,显示出几行不断重复跳动的、扭曲的字符和无法理解的错误代码。
【错误:核心矩阵连接中断。】
【警告:递归回廊稳定性低于阈值。】
【致命错误:规则锚点丢失。系统熵增不可逆。】
“递归回廊?规则锚点?熵增不可逆?”凌绎皱起眉头,这些术语暗示着远超他想象的技术层面,涉及到了时空、规则乃至热力学定律的终极应用。
他尝试将一丝精神力注入操作台,并非强行控制,而是模仿之前捕捉到的“状态查询”元代码光符,发出一个极其简单的信息请求。
操作台屏幕猛地闪烁了一下,背光变得稍微明亮了一些,大量的乱码瀑布般刷过,最终,屏幕中心艰难地凝聚出一幅极其不稳定、充满噪点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那似乎是这片废墟及其地下结构的示意图。图像显示,这片建筑的地下部分远比地上部分庞大,深入地下数公里,结构复杂得如同超级蚁巢,被标记为“递归回廊”。而在地下的最深处,有一个被特别标注的、不断闪烁的红色光点,旁边标注着凌绎不认识的文字,但其符号结构却与他理解的、代表“稳定”和“核心”的元代码光符有几分相似。
【规则锚点?】凌绎心中一动。那是否是维持这片区域乃至更大范围规则相对稳定的关键?或者,是离开这里的关键?
就在他试图获取更多信息时——
“滋啦——!”
一声尖锐的、非自然的噪音从废墟深处传来,打断了他的思考。
那不是风声,也不是能量泄漏的声音,而更像是……金属摩擦声,并且带着某种规律性。
凌绎立刻屏住呼吸,将身体隐藏在一堵倾斜的金属墙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望去。
只见从废墟的一个阴暗角落里,摇摇晃晃地“走”出来一个东西。
那是一个大约半人高的、用各种废墟残骸拼凑起来的机械造物。它的主体是一个破损的球形伺服机壳,下面用几根长度不一的金属管充当腿脚,行走起来踉踉跄跄,极不协调。它的一条“手臂”是一个锈迹斑斑的机械爪,另一条“手臂”则是一根顶端闪烁着不稳定电弧的高压电击棒。它的“头部”是一个不断旋转的、布满划痕的光学传感器阵列,发出红色的扫描光束,左右晃动着。
这显然不是一个设计出来的机器人,而更像是一个由低级人工智能或残存维护程序控制的、利用现场能找到的一切材料自行组装起来的自主求生单元!
它的光学传感器猛地定格在凌绎刚才触碰的操作台方向上,红色的扫描光束聚焦在那里。它那简陋的发声器里发出断断续续的、合成音扭曲的语句,用的是凌绎从未听过但却能莫名理解其意的语言:
“检测……到未授权……访问……尝试。识别……生命形式……不符合安全协议……清除……必须清除……”
它挥舞着电弧闪烁的高压电击棒,踉踉跄跄却又坚定不移地朝着凌绎藏身的方向冲了过来!
(第五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