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是什么?
华乃璀璨衣冠,以衣指礼制。
夏乃遥远夏朝,意指中原。
华夏——这大概是个读书人很熟悉的词,但没人能想到,这两个字竟然真的能充作国号,国号难道不应该是更宏大,更有特色的字吗?
毕竟这两个字,任何朝代都能用。
“民族”学生们津津乐道,“华夏民族?要说华夏,自然是中原之地,中原之民,这么说来,国号岂不就是汉族之国的意思?这难道不算是恢复炎汉?”
“你又不好好看书!”一旁的学生骂他,“怎生如此狭隘?!”
“就是,你看书没看出来,所谓的夏有多大的地盘?真这么论起来,咱们可都是蛮子!”
“何以华夏?”
学生们近日来最爱聊国号,都想从这个简陋到让人质疑官府是不是文盲的国号里找出什么深意,但这个国号太简单,哪怕是老儒生想唱唱新朝廷的赞歌,也很难妆点美化。
老师们乐得看这些学生争得面红耳赤,抓耳挠腮。
“都还小呢。”主任端着茶杯,她站在老师们的办公室里,一边品茶,一边笑着看向窗外,外头正有学生在空地里踢球扔沙包,她吹了吹漂浮在水上的茶叶,“叫他们吵一吵也好,历史课就能好好学一学了。”
历史老师板着脸,很是嫌弃地说:“都是临时抱佛脚,要考试了,起争执了,才晓得上课认真些。”
于是老师们便都笑起来。
“只是不知道都城何时建好,不建好,大典在哪里举行呢?”
都城自然是要建的,许多熟练建筑工们早就已经收拾好了行囊,预备着跟着修路的工人们同去——官府给钱很爽快!而且建城一定很缺人,说不准他们干一年,回来就能买一间屋子了!
“那块地方有几个村落。”
“算他们运气好,这么说,若是正在范围内,他们还能分到都城的屋子?”
“啊呀呀,他们祖宗倒选了个好地方。”
民间的工人们乐呵呵地坐上牛车,火车通不到那里去。
但他们过去了,火车就能通了。
“哎,阮姐,是不是快四十了?”有个年轻工人突然好奇地问工友,“你们记得阮姐的年纪吗?”
工友们有些茫然:“阮姐阮姐多大年纪我家在阮姐治下的时候,阮姐那时候才十八呢。”
“我一直以为阮姐不到三十。”
“原来已经近四十了吗?”
“阮姐的身子骨一向是好的,上回军中操练,我去送菜,还瞧见阮姐呢,哪里像四十许人,看着还是二八佳人!”
“上苍眷顾,阮姐是不会老的!说不准等咱们都白发苍苍的时候,阮姐还是现在的模样!”
“阮姐要是能活两百岁就好了,这样我的孙儿,我孙儿的孙儿,我都不用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