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周景玉笑着说,“先前叫人来给陈老师你打过招呼。”
这种汉话班并不是官府办的,只是民间通过了老师考试,却又不想去学校,于是便在民间开起了面向外藩的汉话学习班——补习班官府是不许开的,或许有老师会私下教学生,但决不能开班或私学。
可哪怕私下教学生,一旦被发现,或是被举报,老师和学生家长都要被责罚。
轻则罚款,重则老师的教师证被没收,学生家长被所在的厂子或作坊被公开批评,暂停工作。
只有教外藩,挣得多,风险小,外藩有时候也很尊师重道。
杨老师不仅是老师,也是这学习班的老板,自己教,也聘请别的老师。
“是这个小姑娘?”杨老师,“我们可不收汉人学生。”
周景玉忙说:“她不是汉人,她是倭人,刚从倭国来,以前也跟着我们学了一些汉话,不过不成体系,许多词也弄不明白,这回带她过来,也好叫她认真学一学,去考个译语证,将来就是不跟着我,也能找到活干,毕竟是能吃饭的手艺。”
杨老师看向静子,她倒没看出这个小姑娘哪里像倭人。
毕竟她虽然矮,却也矮的不算出奇,且大部分倭人不仅矮,还有股非常容易辨认的气质。
这个小姑娘看着只是害怕,而不是习惯性的畏缩。
“您安心,若是汉人,何必来学汉话?不如直接去学校,不也一样教吗?”周景玉又说。
杨老师想了想,觉得也是这个道理,外藩也有去学校的,但那也不是为了当译语人,在学校学到的,未必能考过译语证,反而是他们这些学习班,为了叫学生能通过考试,每个月译语人的考卷他们都要拿回来仔细研究,自己整理成教案和课本。
如今青州的许多译语人几乎都是从她的学习班里走出去的。
不仅有为私人干活的,多数都在官府做事,杨老师说起这个也很自豪。
在看过静子的临时身份凭证后,杨老师这才点头:“我们这儿只上半天课,和扫盲班一样,只是早上半天。”
周景玉:“我知道,正好上午她来上课,下午我来接她。”
杨老师:“这么说,中午她在这儿吃饭?”
“我打听过,学习班是包饭的。”周景玉担心自己打听错了。
杨老师笑道:“自然是包饭的,不过每月要多收两百。”
官府给钱,周景玉提醒自己,但她还是忍不住心痛,咬着牙根说:“行!”
“我明天就送她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