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倒不是什么要紧事。”将军,“我观那领头的女子,倒有几分赵大人的品格。”
副官:“哪个赵大人?”
姓赵的实在是太多了。
将军:“赵翠花,赵大人。”
赵翠花在阮地是名人,一个农女,一个没有亲爹娘的农人,竟然能串联几个村子,将那几个村子的地主乡绅都给绑了,让当时地盘还不算大的阮地,几乎不费吹灰之力的得到了一块地盘。
即便放到现在,有了这个榜样,也没有第二个人能做到。
副官想了想:“倒也是,赵大人当时好歹离咱们近,村人们也听说过咱们的事,对咱们有几分信任,这个领头的女子不仅与咱们没有交际,又被围城,还是契丹人,靠信仰取信于人,团结一批人,是最有用的手段只是恐怕阮姐未必高兴。”
“阮姐这些年三令五申,无论是咱们还是吏目,都不许利用信仰宗教操控百姓”
将军有些迷茫:“这也能叫操控?”
副官:“将军细想,向这些百姓发号施令的,是阮姐还是这个领头女子?这女子借了阮姐的威势名望,却自己当了真正的当权者。”
将军倒是有些不以为意:“这世上有聪明才智的女子何其之多?难道只能出一个赵大人吗?我看那个领头女子还是很懂事的,听关押他们的契丹人士兵说,这些人对阮姐再忠心不过,那个领头女子也是这般。”
副官想了想,虽然觉得有些古怪,但也以为将军说的话没错。
或许这个女子用的手段错了,但她的心应该没错,否则她应该自称为天神降世,何必把这一切都推到阮姐头上?百姓大多时候都是认死理的,他们信了阮姐,将来就算这个女子自己打自己嘴巴,他们也很难转圜。
“既然如此,该怎么安排她?”副官问将军。
将军:“就让她协同,先把城内的大族地主处置了,将来且给她先记上一功,扫盲班也安排她先上,但能不能考上吏目,将来能不能有所成就,那就是她自己的事了。”
“这也好。”副官点头,扫盲班总是有先后顺序,这也不算给了多大的便宜,起码比起她的功劳来,这都不该算是奖赏,就算传出去,也无可指摘。
“那还得关他们多久?”副官又问。
将军把剩下的半碗糊糊喝光,这回记得用纸擦嘴了,这才说:“再关三天,三天没出什么事就放出去,论功行赏,也好叫后面的城池知道,咱们待敌人凶狠,待愿意投奔,减少伤亡的友人是很大方的。”
“那个领头的女子叫什么?”
“药师奴。”
“可会说汉话?”
“会,还是咱们的官话。”
将军摸了摸下巴:“看来是有咱们那出来的人点过她,怪不得,你将她叫过来,我见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