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姐过得勤俭,她就勤俭。
阮姐每日锻炼,她也锻炼。
阮姐爱民如子,她也一样。
总之,爹娘给她改了阮姐的姓,那就不能白改,她当不了阮姐,得其一二分的神韵便也满足了。
可此时,她却觉得,要学阮姐也实在太难了!
“你再说一遍?”阮金凤问站在自己面前的小将,她甚至还掏了掏耳朵,“我没听清,你再说一遍。”
小将也表情复杂,自己对自己的话都不太信服:“那辽国将军三日前打下了通州,又说服沈洲知州和回跋部族长结成联盟,原献上两州一部,与阮姐做个家人。”
阮金凤的口水差点把自己呛住,她惊道:“还能这样?辽国自己人反了?”
小将点头:“但现下他们还在等咱们答复,若是收了他们,那辽国将军要执掌万人大军,沈洲知州要在原籍做官,哪怕是做个县长,回跋部的族长则要求本部自治。”
“他们当这是在买菜,还要讨价还价?”阮金凤惊大于气,她见过讨价还价的,但没见过这样讨价还价的。
说难听点,两国交战,投降与否本就是不断讨价还价的事,甚至于比做生意还不如,毕竟战争多数时候都是赢家通吃,输家没有开口的份。
小将却说:“如今阮姐不在,他们只给咱们三天时间考虑,龙化县还没有电报,消息不能立时传回去,我们将军的意思是,这是政事,而非军事,还是要县长你来拿主意。”
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三天的期限,就意味着对方出了价码,他们只能接受或不接受,没有和他们讨论的余地。
同意了,他们就能不费吹灰之力的拿下这一块地方,百姓不会受扰,有当地官吏配合,清算地主大族也很容易,甚至于给知州个小官,让回跋部自决,这都是很简单的小事,将来找个理由,随便就能让他们回到原本的位子上去。
可万人大军,这就不同了。
就算他真的换了阵营以后对阮姐忠心耿耿,屡立奇功,但他没有经过真正的军事培训,他不是从小兵做起的,也不是从军校毕业的,他根本不属于阮军的军事系统,如果答应了他,那么之后辽国将军们有样学样,阮军的军营里,得多出多少带坏风气的酒囊饭袋?
阮金凤明白,别的都可以商量,但这个不行。
她倒不怕阮地的士兵们认了这个将军就不认阮姐,那不可能,她怕的是军队的秩序因此出现动荡。
到时候她真是万死难辞其咎。
不同意,那就是要结结实实的打一场,毕竟对这些人来说,只有打赢,辽国朝廷才会认他们,他们才会有一线生机。
拼死一战,哪怕是火枪对白刃,阮军也会有伤亡,可能还不小。
毕竟他们是据城作战,巷战的时候,阮军总不能把整个城市烘烂,不能扫射百姓。
阮金凤摸了摸额头:“我要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