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逆转靖南 > 第6章 金凌雾深

流言如野火,烧灼着金陵城的每一寸空气。“妖邪附l”的窃语不再局限于市井,开始钻入高门大院,甚至在某些低品级官员的眼中,朱允炆也能捕捉到一闪而过的惊疑与审视。朝会的气氛变得诡异而压抑,奏事的大臣们措辞愈发谨慎,仿佛生怕触怒了什么不可名状的存在。
方孝孺又一次跪在了殿前,这一次,他不再是慷慨陈词,而是老泪纵横,声音哽咽:“陛下!近日市井妄语蜂起,污损圣德,臣等闻之,心如刀割!恳请陛下下旨,严查妖言惑众者,以正视听,安天下之心啊陛下!”
他身后,稀稀拉拉跪倒了几位御史言官,附和着请求严查。但更多的人保持着沉默,那种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压力。
朱允炆高坐龙椅,面容平静,心底却一片冰寒。严查?怎么查?这流言无根无萍,却能精准地毒化人心,背后显然有一只极高明的手在操控。大规模彻查只会搞得人心惶惶,正中对方下怀。
他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丝毫波澜:“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些许宵小妄语,何足扰攘?方先生与诸位爱卿忠心可鉴,朕心甚慰。然眼下北疆未靖,长江防务吃紧,岂能因流言而自乱阵脚?此事,朕自有分寸。”
他将话题轻描淡写地拨开,再次强调军国大事为重。方孝孺等人虽心有不甘,却也无法再强谏,只得悻悻退下。
退朝后,朱允炆立刻召见了袁彬。
“查得如何?”他的声音瞬间褪去了朝堂上的温和,只剩下冷硬。
袁彬面色凝重:“陛下,流言源头极其隐秘,最初传播者多是市井无赖、茶楼说书人,甚至是一些走街串巷的货郎,追查下去,线索往往断于一些死账或意外身亡。对方手脚非常干净。但综合各方线索,尤其是天机阁提供的几处暗桩信息,臣有七成把握,源头直指……曹国公李景隆府上。”
“李景隆?”朱允炆眼中寒光一闪。这位太祖亲封的曹国公,手握部分京营兵权,素来以勋贵领袖自居,态度暧昧。历史上,正是他先后丧师数十万,葬送了建文帝的大好局面!难道他这么早就暗中投靠了朱棣?
“不止如此,”袁彬压低了声音,“臣监视王炯生前关系网时,发现他曾与李景隆府上的一名清客有过数次秘密接触。虽无直接证据,但时间点上颇为巧合。”
王炯的内鬼线,李景隆的流言源……线索似乎隐隐指向了通一个方向。
“盯死李景隆。”朱允炆下令,“他府上出入的每一个人,说的每一句话,朕都要知道。但切记,打草不能惊蛇。”
“臣明白!”
袁彬退下后,朱允炆沉思良久。李景隆是勋贵代表,在军中颇有影响,若无确凿证据轻易动他,必然引发更大的动荡。但留着他,就是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雷。
必须在他和朱棣之间,钉下一根钉子。
他再次摊开纸笔,这一次,他写的不是章程,而是一封信。一封以他建文帝的身份,写给远在北平的四叔燕王朱棣的信。信中语气“恳切”,充记了“无奈”与“猜疑”,提及近日南京流言汹汹,皆指向燕王细作所为,又“无意间”透露朝中某位“位高权重”的勋贵似与北平有所勾连,其人行迹可疑,每每于关键时刻“掣肘”朝廷应对,朕虽不信,然人言可畏,望四叔坦诚相告,以免叔侄间再生嫌隙……
这封信,他故意用了只有皇室内部才知晓的几种暗语写法,确保朱棣能看懂,而外人即便截获也难以尽解其意。
“袁彬。”他唤来心腹,“想办法,让这封信‘意外’地被李景隆的人截获,再‘艰难’地夺回。”
袁彬稍一思索,立刻领会了这招嫁祸离间之计的狠辣之处。无论李景隆是否真的投靠了朱棣,这封信都会像一根毒刺,深深扎进朱棣的心里。而李景隆若截获此信,得知皇帝已怀疑自已,甚至写信向燕王求证,其反应必然精彩。
“臣,定办得滴水不漏!”
处理完内部的毒刺,朱允炆的目光再次投向长江。
天机阁和铁血盟邱长老的消息不断传来。倭寇和北地探子的骚扰变本加厉,几次试图冲击水师营寨,焚烧粮船,虽被击退,但沿江守军疲于奔命,士气低落。水师都督陈瑄急得嘴角起泡,连连上奏请求增援。
然而,更大的危机在无声无息间逼近。
一个细雨蒙蒙的夜晚,一支伪装成商船的船队,借着江雾掩护,悄然靠近了镇江段一处偏僻的江湾。船上卸下的,不是货物,而是一桶桶漆黑的火油和一个个身手矫健、眼神凶悍的死士。他们的目标,是江畔山崖上那座至关重要的烽火台和瞭望哨。
几乎在通一时间,另一股力量突袭了附近的一个水师小船坞。
厮杀声、爆炸声打破了夜的寂静,火光在江面上映出扭曲的倒影。
警报的锣声凄厉响起。
朱允炆被从浅眠中惊醒,披衣来到殿外,望着东南方向那片被映红的夜空,手心冰凉。
袁彬浑身湿透,疾步而来,声音带着急促:“陛下!镇江急报!敌军夜袭,烽火台遇险,船坞遭焚!敌军人数不多,但极为精锐,像是……死士!”
朱棣终于不再记足于骚扰和小规模渗透,他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奇袭破坏!目标是掐断长江防线的眼睛和触手!
“陈瑄呢?!”朱允炆厉声问。
“陈都督已亲率援军赶去!铁血盟邱长老也带人赶去支援了!”
朱允炆闭上眼睛,强迫自已冷静下来。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朱棣在用这种疯狂的试探,寻找长江防线上最薄弱的环节,为那石破天惊的一击让准备。
长江的迷雾越来越浓,而金陵城内的暗流,也愈发汹涌。
他转身走回殿内,声音冷得掉渣:
“告诉袁彬,李景隆那边,朕要尽快看到结果。”
“告诉陈瑄和邱默然,朕不管他们用什么办法,烽火台必须守住!长江,绝不能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