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渐散,灯火阑珊。隋玉瑶站在街角,看着温家三兄弟追着温琼华离去的方向,一时有些茫然。不知何时,兄长廖安也已不见踪影,只剩下温烨静立在她身旁,高大的身影在月光下投下一片阴影。
“公主”温烨清了清嗓子,“我送您回鸿胪寺吧。”
隋玉瑶轻轻点头,蓝色眼眸在月色下如两汪清泉。两人并肩而行,一时无言。夜风吹拂着她的面纱,隐约露出精致的下颌线条。
“今日多谢温小将军相伴。”隋玉瑶率先打破沉默,声音比平时柔软几分,“让我见识了这么美的灯会。”
温烨双手背在身后,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公主客气了。说起来,还没问您可还习惯黎国生活?”
隋玉瑶眼中闪过一丝落寞:“比在南国时自在多了。”她顿了顿,鼓起勇气看向身旁的男子,“还没谢谢小将军一路上的照拂。若非您在”
她没说完,但温烨明白。当初护送南国和亲队伍时,他就察觉那位高大人对公主态度诡异——表面恭敬,暗地里却处处刁难。一个臣子敢如此对待一国公主,背后必有隐情。
他看在眼里,这公主与琼华年龄相仿,他便以“保障公主安全”为由,强行调整了行程安排,每日亲自检查公主车驾。
“职责所在。“温烨简短回应,却忍不住多看了她一眼,今夜的她与记忆中那个在马车里偷偷抹泪的少女判若两人。
隋玉瑶却摇摇头:“将军不知道,那些日子若没有您”她突然住了口,转而指向河面,“看,河灯漂远了。”
温烨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千百盏河灯顺流而下,如星河落地。他偷眼看向身旁的少女,发现她眼中含着水光。这个在异国他乡强撑坚强的公主,此刻终于流露出符合年龄的脆弱。
“公主喜欢黎国吗?”他轻声问。
隋玉瑶怔了怔,随即展颜一笑:“喜欢。尤其是“她晃了晃手中的花灯,“今晚的灯会。”
两人沿着河岸缓步而行,隋玉瑶忽然在一处卖花灯的小摊前驻足。摊主早已收摊,却遗漏了一盏小小的莲花灯搁在岸边。
“在我们南国,月圆的日子是要放天灯的。”她轻声道,手指小心翼翼地抚过灯面,“写上心愿,让它飞到月亮上去。”
温烨看着她落寞的侧脸,鬼使神差地开口:“要放吗?”说完才想起没有火折子。
隋玉瑶却眼睛一亮,从袖中掏出火石:“我有!”
温烨接过火石,蹲下身点亮那盏残灯。火光映照下,他看清灯面上题着一行小字:“愿故国安康”。他心头一震,装作没看见,将灯轻轻推入水中。
“走吧。”温烨声音有些哑。
“公主好雅兴啊,这么晚才回来。”
刚到大门口,高晟阴恻恻的声音就从阴影处传来。这个瘦削的中年男子踱步而出,冷笑道:“公主莫要忘了自己的身份。”
温烨上前半步,不动声色地将隋玉瑶护在身后:“高大人此言差矣。中秋佳节,公主应我朝郡主之邀赏灯,何来不妥?”
高晟眯起眼睛:“温将军,这是我南国内部事务”
温烨声音陡然冷厉。“南国境内,自是贵国事务。“温烨寸步不让,“但此处是大黎国土,公主更是我朝贵客。高大人若再出言不逊,休怪本将不讲情面。”
高大人脸色一僵:“温将军误会了,臣只是担心公主安危”
“本将亲自护送,能有什么安危?”温烨声音不大,却字字如铁,“还是说,高大人觉得我大黎京城的治安,护不住一位公主?”
这话已带锋芒,高大人额头渗出冷汗:“不敢不敢”
“高大人对公主屡有不敬,本将已容忍多时。若再有下次,休怪本将奏明圣上,问问这究竟是谁的意思!”
高晟脸色一变,悻悻地退开两步:“下官不敢。”
隋玉瑶站在温烨身后,看着他宽阔的肩膀,心头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在南国皇宫,从未有人这样维护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