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老农的引路和“活菩萨”的名头,接下来的调查顺利了许多。
几个胆大的村民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云峥那娃儿,打小就没了爹!跟他娘相依为命!他娘身子骨弱,拉扯他不容易!”
“娃儿争气啊,读书用功!村里私塾先生都说他是文曲星下凡!”
“可不是!前年还去州府考了秀才呢!可惜,唉,没考上”
“后来他娘病重,娃儿就守在床前伺候,书也不读了。”
“去年开春,他娘没了。娃儿哭得那个惨啊,埋了他娘,把家里那两亩薄田卖了,凑了点盘缠,说要去京城寻他爹”
“寻爹?他爹不是早死了吗?”
“谁知道呢!娃儿临走前,抱着他娘的牌位哭了一宿,嘴里念叨着什么‘国公’”
“再后来,就听说他成了什么镇国公的儿子了?俺们都不敢信!”
秦默仔细听着,眉头微蹙。
李云峥去京城寻父?他娘临终前才告诉他身世?
一个从未离开过清州城的穷书生,如何能精准找到位高权重的镇国公?还恰好赶在镇国公旧伤复发、神志恍惚之际,滴血认亲当真毫无破绽?
他谢过村民,走到那处塌了半边墙的破败小院前。院门虚掩,里面荒草丛生,几间土屋门窗歪斜,早已无人居住。
陈细柳蹲下身,在倒塌的灶台灰烬里,用树枝拨弄着什么。周平则绕着屋子查看。
“少爷!”周平在屋后喊了一声。
秦默走过去,只见屋后墙根下,散落着一些烧焦的纸片,隐约可见墨迹。
他捡起一片,上面残留着几个模糊的字:“京畿道驿站”
“驿站?”秦默心头一动。
李云峥一个穷书生,去京城为何会关注驿站?是沿途住宿,还是传递消息?
他不动声色地将纸片收起。三人又在村里走访了几户人家,得到的信息大同小异。李云峥确实是个苦命又用功的孩子,邻里口碑不错。
但他去京城寻父,以及摇身一变成为国公之子,在村民看来,都透着难以言喻的诡异。
日头偏西,三人决定返程。骡车刚驶离李家洼不远,拐上回城的官道,便被一队人马拦住了去路。
为首的,正是青州知府刘临舟!
他骑在一匹神骏的白马上,身着便服,脸上依旧是那副和煦的笑容,目光却锐利,落在秦默身上。
“秦公子,好巧。”刘临舟声音温和,“这是刚从李家洼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