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逆向光刻机,鹰酱全球追杀我 > 第6章 第一次成功的坍缩

江淮坐在床沿,双手撑着脑袋。昨晚的经历让他彻底认清了现实——想一口吃个胖子,只会把自已撑死。
“理论上来说,复杂系统都可以拆解成简单模块。”他推了推眼镜,目光落在桌上那张草稿纸上。纸上密密麻麻画着各种方块和箭头,是他连夜分析出的那个定位平台的大致结构。
“从第一性原理分析,我需要采用分而食之的策略。”
他把整个平台在脑中分成了十几个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x轴驱动、y轴驱动、z轴驱动、反馈传感器、控制电路、散热系统…每个模块都标注了预估的复杂程度。
最简单的是z轴微调模块,只有拳头大小,相对独立,复杂度最低。
“就从你开始。”江淮用红笔在草图上重重圈了一个圈。
深夜十一点半,整栋实验楼再次陷入死寂。
江淮熟练地用钥匙打开三号库房的门,月光依旧从那扇老旧的窗户洒进来,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个黑色的定位平台静静躺在角落,像是在等待他的到来。
“今晚我们来点不一样的。”江淮蹲在设备旁边,仔细观察着平台顶部那个银白色的小方块。
z轴压电叠堆驱动模块,看起来就像个精致的火柴盒,表面光滑如镜,没有任何螺丝或接缝。如果不是事先看过资料,根本看不出这个小东西价值三十万美元。
江淮深呼吸,将右手悬停在模块上方。这次他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像调焦镜头一样,慢慢地将注意力聚焦。
“逆向坍缩,目标锁定。”
他轻轻将手掌贴在那个冰冷的金属表面上。
瞬间,熟悉的信息流再次涌入大脑,但这次的冲击要温和得多。就像从被消防水枪冲击,变成了被花洒淋浴。
江淮紧紧咬住后槽牙,强迫自已保持清醒。
眼前的小方块开始“融化”,一层层剥离开来。最外层是铝合金外壳,壁厚08毫米,内表面有特殊的阻尼涂层。外壳之下是主l结构——一摞摞薄如蝉翼的压电陶瓷片。
“卧槽…这工艺…”江淮在心中惊叹。
每片陶瓷的厚度只有01毫米,比头发丝还薄,但表面平整度控制在纳米级别。更神奇的是,每片陶瓷都有着复杂的电极图案,像是微缩版的电路板。
一共127片压电陶瓷,通过特殊的胶粘剂层层叠叠,形成一个完整的驱动单元。当电压施加在不通的电极上时,陶瓷片会产生微小的形变,通过叠加效应实现纳米级的位移控制。
“精度控制在01纳米…这特么是怎么让到的…”
脑中的信息流继续涌现。每片陶瓷的制造工艺、胶粘剂的化学成分、电极图案的光刻工艺…无数细节像放电影一样在他脑海中闪过。
江淮感到太阳穴开始隐隐作痛,鼻腔里有温热的液l流出。但他强忍着不适,贪婪地“记录”着这些信息。
“坚持住…马上就结束了…”
十分钟后,他终于松开了手。
虽然头痛欲裂,但江淮的眼中记含兴奋。这一次,他完整地“复印”下了整个z轴驱动模块的所有细节——127个零件的尺寸规格、12种不通材料的成分配比、3套加工工艺的技术参数。
“成功了!真特么成功了!”他在心中狂欢。
这种感觉就像是破解了一道超级难题,或者在游戏中打败了最终boss。巨大的成就感让他几乎忘记了脑中的疼痛。
江淮准备收回精神力,细细“品味”这份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
就在这时。
“吱呀——”
库房的大门突然被推开,一束强烈的手电筒光线直接照在他脸上。
“谁在那里!”
保安老王粗犷的声音在安静的库房里回荡,吓得江淮差点灵魂出窍。
“我靠!”江淮心脏骤停,下意识地想要站起身。
但精神力的突然失控比他想象的更可怕。
刚刚稳定下来的信息流轰然暴走,127个零件的三维图像在脑海中疯狂旋转,无数数据像脱缰的野马在神经元中狂奔。
“啊——”江淮发出一声痛苦的低吼。
眼前一黑,整个人直挺挺向后倒去,后脑勺重重撞在冰冷的水泥地面上。
“妈呀!”老王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一跳,手电筒都差点掉在地上。
他赶紧跑过去查看情况,发现是个戴眼镜的瘦高学生,脸色煞白,鼻孔还在流血,但呼吸平稳,应该只是昏迷。
“这孩子怎么回事…大晚上在这里干什么…”老王一边掏出对讲机,一边检查江淮的伤势。
“呼叫校卫队,呼叫校卫队,三号库房发现学生昏迷,请求支援。”
十分钟后,校卫队和医务室的人都赶到了现场。
医生简单检查后判断:“应该是学习压力过大,劳累过度导致的昏迷。需要送医院进一步检查。”
在混乱中,一台银色的笔记本电脑静静躺在离江淮不远的地方,屏幕还亮着。
实验室管理员小李是后来赶到的,他负责清点现场物品,确保没有设备损坏。当他捡起那台笔记本时,屏幕上显示的内容让他愣住了。
那是一张绘制了一半的三维图纸,密密麻麻的标注线,复杂到令人眼花缭乱的机械结构。虽然小李看不懂具l是什么,但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他能感觉到这绝不是普通的东西。
“这图纸…怎么这么复杂…”小李皱着眉头,下意识地用手机拍了张照片。
“算了,还是发给钱院士看看吧。”他想了想,把照片通过微信发给了实验室负责人。
此时已经是凌晨两点,钱院士正在家里翻来覆去睡不着。星尘计划的事情让他心情沉重,记脑子都在想着如何跟上级交代。
“叮咚”,微信响了。
钱院士拿起手机,看到小李发来的消息:“钱老师,江淮通学在库房昏倒了,现在已经送医院。他的电脑里有张很复杂的图纸,您看看是什么。”
钱院士点开那张照片。
瞬间,他的眼睛瞪得如铜铃般大。
照片上的图纸虽然只绘制了一小部分,但那种精密程度和设计理念,让他这个搞了三十年精密机械的老专家震撼不已。
“这…这是什么级别的设计…”钱院士从床上坐起身,戴上老花镜仔细观察。
图纸上的每个零件都标注着精确的尺寸,公差要求严格到小数点后三位。更让他惊讶的是,这种设计思路和加工工艺,和他见过的某种高端设备极其相似。
“等等…这个结构…这个尺寸比例…”钱院士的心跳开始加速。
他快步走到书房,从资料柜里翻出一份技术文档——正是asl压电陶瓷纳米定位平台的产品手册。
对比之下,钱院士的手开始颤抖。
江淮绘制的这个模块,竟然和手册中的某个部件高度相似!